他们的奥运走向奥运执裁乒乓,她说这也是为了对得起讲台
【编者按】
巴黎奥运会的赛场,不仅有中国运动健儿奋力拼搏、争金夺银,更不乏中国裁判和技术代表的靓丽身影。
在公平问题愈发受到重视的当下,成为一名奥运裁判和技术代表需要哪些资质?奥运赛场的执法体验是什么样的?如何处理赛场的突发情况?
澎湃新闻将带你走进他们的世界——优秀的执裁能力,同样证明着中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转变。
来自中国上海的乒乓球裁判朱玲。
去年6月的某个凌晨一点,朱玲的电子邮箱多了一封邮件,那是她入选2024年巴黎奥运会裁判员名单的邮件。那一晚,朱玲激动得一宿没睡。
作为我国乒坛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国内乒坛目前唯一同时具备国际级裁判长和国际金牌裁判两项资格的裁判界专家,朱玲将开启自己第一届奥运之旅。
从乒乓球运动员到大学老师,再到奥运裁判员,朱玲的人生始终与乒乓球密切相关。至于为何成为乒乓球裁判,朱玲的回答言简意赅:“为了能在教学上对得起讲台。”
始于教学,钟于情怀
过去半年时间,朱玲是忙碌的。
她几乎每个月都在出差,前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执裁:一月执裁奥地利WTT系列赛事;三月执裁新加坡WTT大满贯;四月在澳门担任乒乓世界杯副裁判长,负责统筹规划正常赛事;五月在重庆执裁WTT冠军赛;六月也在重庆,担任亚洲青少年锦标赛副裁判长。
如此忙碌的行程,与国际金牌裁判以及国际级裁判长的考核标准有关。
作为国际金牌裁判员,朱玲需要满足“两年执裁四个国际赛事,其中三个一类赛事一个国际赛事”的要求,并在实践考试中取得高分,才能延续“金牌”。而国际裁判长方面,则要求每年完成一至两次国际赛事的裁判长任务。但凡达不到次数或完成不了要求的考核分数,都会降级。
作为国内乒坛目前唯一同时具备国际级裁判长和国际金牌裁判两项资格的裁判界专家,朱玲的忙碌显而易见。
但至于为何走上裁判员的道路,朱玲的理由很简单——教学。
作为上海体育大学中国乒乓球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朱玲一直潜心于本科教学,为师生服务。
“裁判是最清楚规则的变化,为了能让学生学习到一手的资料,我需要自己先研究国际上的竞赛规则,这样才算对得起讲台。”朱玲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出版的书籍时常落后于比赛规则的更新速度,为了尽快将国际最新的竞赛规则传授给学生,她才走上了乒乓球裁判的道路。
2021年,国际乒联设立国际金牌裁判这一最高国际裁判等级,朱玲于2023年5月成功晋升为国际金牌裁判。彼时,全世界只有20名国际金牌裁判,按照大洲分布,亚洲5人、欧洲13人、非洲1人、北美洲1人。随后经过层层选拔,朱玲成为巴黎奥运会20名乒乓球裁判员中唯一的中国裁判。
朱玲表示:“我个人做到现在这个份上,裁判工作不仅仅是我的兴趣爱好,也是一种情怀。”
前辈激励自己
正如朱玲所说,裁判工作是自己对乒乓球的另一种情怀。
乒乓球专业运动员出身的朱玲,刚转型裁判便拥有不小的优势,“因为我之前是专业运动员,更能对运动员感同身受,所以也能‘预判’一些突发情况。”
朱玲举例,乒乓球比赛的高压下,双方运动员可能会在比赛中宣泄情绪或者要求暂停,此时能与运动员感同身受的朱玲,能有更多预判和心理准备,从而在处理上也会更加稳健和从容。
让朱玲日渐沉稳的不只有运动员履历,还包括前辈们的影响。
“乒乓球不同于足篮球,一天只有一场比赛,乒乓球裁判很有可能是从早上9点执裁到晚上9点甚至凌晨1点,执裁过程又要求精神高度集中,擦网擦边都要判断得更加准确。”
接受采访时,朱玲不止一次提到裁判界的前辈们,她给出的形容是“敬重”二字,“在乒乓球国际赛事中,由于赛程安排十分紧凑,很多时候没法给裁判员安排就餐时间,许多乒乓裁判吃过早饭后就需要一直工作到深夜,这种连轴转的强度甚至要持续七八天。”
“而且乒乓裁判的薪水还特别低,一天的费用也就三四百,甚至还不如上海的木匠工匠挣得多。”
即便如此,裁判们也不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按照朱玲的说法,“做得全对才是应该的,我们是最不能出错的人。”
尽管困难重重,国内外仍然有无数优秀的前辈,放弃了高薪工作,凭着热爱和敬业精神选择成为乒乓球裁判员。他们的精神也感动和鼓舞了朱玲,让她“深深地爱上了这份,已经不能说是工作了,爱上了这份专业,”朱玲告诉澎湃记者,“这些国际上的大咖让我不断完善自我,对我在上海体育大学的教学、对我学生的影响来说,都是一种正能量的引导。”
传承
朱玲对于乒乓球的热爱,让她希望能够将这份坚持传承给年轻人,培养更多专业人才。
作为上海体育大学的老师,朱玲说:“我们上体大一直致力于培养多才多专的年轻人,因此也给本科生设置了乒乓球专业的相关课程。”
对于中国乒乓球学院的专项学生而言,他们可以通过课程和考试获得相应等级的裁判员证书,逐级递增。而对于运动人体科学和新闻等非乒乓球专项的学生,也开设了类似的课程,以促进乒乓球规则的普及。
尽管课程设置十分全面,吸引年轻人加入乒乓球裁判员队伍之路仍任重道远。
首先是乒乓球裁判的特殊性,需要长时间高强度的专注力,很多年轻人“坐不住”。再者裁判费用较低,相比乒乓球运动员在外代课,吸引力着实不高。朱玲坦言:“这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全球的问题。”
乒乓球作为国球,朱玲希望乒乓球的发展不仅仅是成绩,“我希望能够有更多年轻人站出来,他们的奥运走向奥运执裁乒乓,她说这也是为了对得起讲台让我们在裁判领域也能有更多的发展。”
对有想法成为乒乓球裁判的年轻人,朱玲也提出了两点建议:多多参与国内外乒乓球赛事、注重培养英语能力。
“对年轻人来说,我觉得首先就是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自己的周末时间和假期时间,多多参与赛事。第二点就是要把英语学好,学好英语才能走向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