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金融科技服务收入一季度增22% 4月底已现恢复迹象(腾讯金融:连接海量用户 共赢开放生态)

蝶羽 阅读:41 2024-12-10 14:24:41 评论:61

财联社(北京,记者姜樊)讯,今日,腾讯发布一季度业绩报告显示,腾讯2020年第一季度总收入为人民币1080.65亿元,较2019年第一季同比增长26%。其中,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的收入同比增长22%至人民币264.75亿元。

受疫情影响,金融科技服务的收入环比出现下降。腾讯金融对此表示,主要由于春节及居家防疫期间,支付活动(特别是线下交易)及提现均有所减少。该业务的利润率仍保持稳定,主要因为理财平台及贷款等利润率较高的业务持续增长,同时腾讯对市场推广及补贴开支有所控制。

不过,腾讯金融表示,在4月的最后一周,腾讯的日均商业交易额已恢复至2019年底的水平。

理财通成收入增长驱动力

理财通一直是腾讯金融重点发力的领域。根据去年年报显示,腾讯金融科技重要业务板块“理财通”各项数据表现向好,资金保有量同比增长超过50%,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一倍,即2019年底腾讯理财通资金保有量保守已超过9000亿元,服务用户数超过2亿。

值得注意的是,理财通的持续发力,带动了微众银行微粒贷的增长。腾讯金融表示,理财平台在第一季稳步扩大业务,资产保有量取得同比及环比增长。“微粒贷的贷款状况保持健康,体现了微众银行审慎的风险管理原则。”

此外,疫情加速了理财线上化的趋势,业内人士认为,金融服务数字化将为行业带来巨大的增量机遇。

腾讯金融表示,未来,为用户提供更有深度的理财服务也成为理财通的业务重点。在满足普通用户理财需求的同时,腾讯理财通发挥其金融科技优势,为高净值用户提供高端理财和专属会员服务。

“经过六年发展,腾讯理财通已经开始从交易型平台向服务型平台转化。腾讯理财通重视用户投教和服务,通过投资基础知识、基金百问百答、市场解读、资产配置月报等内容,帮助投资者建立理性的长期投资理念。”腾讯金融表示。

2020年1月14日,即腾讯理财通上线六周年当天,腾讯金融科技副总裁、财富管理负责人闫敏在公开场合表示,腾讯理财通未来将主要聚焦两个方向,一是投资者教育和成长,二是资产配置和投顾服务。

抗疫之后商业交易已现复苏

相较于一季度,二季度疫情已经逐渐好转。腾讯金融相关负责人表示,在4月的最后一周,腾讯的日均商业交易额已恢复至2019年底的水平。这也与整个行业正在复苏的趋势相一致。

从行业来看,线下支付疫情短期影响在3月已有复苏迹象。根据网联平台数据,3月条码支付线下交易量的周环比增幅保持在10%以上;3月16日-22日网联平台日均处理资金类网络支付业务量达11.19亿笔,已回升至1月节前水平。随着线下消费的恢复,商业支付将逐渐驱动互金业务回归正常增速。

央行重启备付金也被业界看作是对支付行业的利好消息。

公开资料显示,截止至2020年1月,支付机构交存人民银行的客户备付金存款为1.78万亿元,创下了备付金百分百集中交存后的最高纪录。按照目前决定的0.35%的年利率及备付金存款,剔除计10%作为非银行支付行业保障基金外,第三方支付机构可获得56.1亿元的利息收入/年。而据易观数据,腾讯财付通的市占率约为40%,因而一年可以为腾讯提供22.4亿元备付金利息收入。

兴业证券测算,此项政策能够为腾讯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业务提供约1.5%的收入增量,约8%的调整后经营利润,影响整体收入约0.4%,整体调整后经营利润近2%。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经济观察报记者 张虹蕾随着互联网+大潮的不断升温升级,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一个热议话题;怎样在用打通互联网和金融的闭环,实现双向的有效连接?毋庸置疑,这需要互联网和金融的双向发力。

  9月16日,在腾讯金融合作伙伴高峰论坛上,腾讯宣布腾讯互联网金融业务将以“连接”为中心,会坚持开放、合作战略,通过连接战略把好的金融机构、金融团队、金融产品和海量的用户连接起来。

  做金融行业的连接器 坚持开放与合作

  腾讯总裁刘炽平介绍,腾讯将构建一个以连接为定位的合作模式,开放给金融机构、用户,在这个平台中,腾讯将以微众银行、理财通为平台,其中微众银行定位于银行合作平台,将专注于找到具有信用的借款人,把用户的借款需求和其他银行分享;而理财通定位于用户可以信赖的理财平台,找到业界最好的资产管理者,把不同产品的风险和回报透明地展示给用户,让好的资产管理者找到用户,让用户变成更好的投资者。

腾讯金融:连接海量用户

  腾讯之所以深耕金融领域,根本原因是来自用户的需求。在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用户把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和交易放到他们的手机上面。也是因为这个背景,各行各业也开始把商业主路径放到了移动互联网上,当商业活动不断在移动互联网上产生,那作为商业活动润滑剂的金融服务,也自然有了根本的需求。

  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阶段来看,一开始的时候是通讯社交,之后走到资讯娱乐,在之后走到生活交易,现在走到金融服务。而腾讯由于已有成熟的社交平台、高速发展的支付平台,并且具备大数据、云计算等基础能力,因此在用户基数、互动频次、支付订单数和金额数上具备优势,能够让金融机构更加懂得、贴近用户,降低传统模式的运营成本,加速推进金融产品创新。

  事实上,在深耕互联网金融市场的过程中,连接的价值在于实现普惠金融,构建全民信用的基石。在实践的过程中,腾讯对金融怀抱着敬畏之心,尊重传统金融行业的专业性、严谨性,让金融团队发挥既有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以连接为定位的合作模式,通过微众银行、理财通等平台,来为用户提供好的资金、理财管理服务。

腾讯金融:连接海量用户

  腾讯具备深入布局金融领域的决心与能力,将打造一个生态系统,和金融行业深度融合,发挥连接、合作作用,为用户提供更好的用户价值,满足用户不同场景的需求,未来致力于提升金融产品的回报质量,并推动提升中国用户的信用质量。“现在中国的经济是到了转型的关键点。我们相信,要是互联网金融能帮助用户有更高质量的回报,更低的成本的信贷的话,那可以帮助中国经济往内需转型,这个也是中国继续发展必经之路。

  以支付为基础 推动普惠金融和信用建设

  腾讯副总裁赖智明表示以支付为基础,融合社交优势,是腾讯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色。未来腾讯将以开放平台的方向会继续来推动他们与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这些传统的金融机构的合作。

  关于腾讯互联网金融未来发展,赖智明总结了“STAR”发展战略:

  首先,坚持“同道”。所谓同道相益,赖智明分享了一组与传统金融合作伙伴的数据:在拥有海量用户的微信和QQ平台上,使用银行公众账号的用户达到1亿,为银行合作伙伴节省了20亿元的成本和费用,过去一年带动了2000万新增基金用户。可以看到,腾讯同合作伙伴过去一年的业绩增长,相当于传统模式10年业绩的总和。

腾讯金融:连接海量用户

  其次,让金融与社交融合,通过社交+支付,形成了微信支付、QQ钱包两大腾讯移动支付拳头产品;通过社交+红包,推动了红包的爆发式发展,今年除夕当天红包收发总量超过10亿,而在今年七夕,红包数据再创新高,红包收发总量已超过14.27亿。

  第三,坚持大道至简,将产品体验放在第一位。通过连接实现普惠金融,让腾讯的理财通等平台连接用户、商户和金融机构等,并且普惠到农民等更多的群体。

  第四,让信用创造财富,推动个人信用体现的搭建。信用可以“变现”。个人可以凭借自己在互联网上建立的良好信用而在买房、借贷等方面享受更多优惠政策,在应聘、婚恋方面为自己赢得更高的竞争性;企业可以通过对求职者的信用分析来综合评价求职者的素质,金融机构等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刷卡行为进行统计与分析,来获取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消费能力、消费偏好等信息,展开精准营销。

  做多层次、多样化的精品理财平台

  腾讯践行推动的“互联网+”战略也将用在金融领域,腾讯要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理财平台,连接亿万用户和金融服务。

  腾讯支付基础平台和金融应用线副总经理、理财平台产品负责人闫敏闫敏认为做普惠金融是因为国内新的客群不断涌现,对理财投资有强劲需求。数据显示,未来五年内,中国中产阶级人群将新增1.5亿人,到2020年达3.5亿人,其中有60%以上的新增人群来自新兴的三四线城市。而且城镇化提速,在更多的城镇市场传统金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在新型农村,储蓄占比仍然过半,从储蓄走向理财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但是传统的理财服务存在诸多痛点,比如需要花时间上门排队、流程繁琐、进度不实时、讲解晦涩难懂等,因此互联网就能很好地填补在传统金融市场的空白,未来给用户提供的理财服务特点是:完全线上操作,流程简单移动、流程操作方便,并且可以提供定制化产品。

  在这样的环境下,腾讯理财平台搭建了个人用户服务体系和开放平台服务体系,帮助金融资产对接最适合的用户。闫敏表示,腾讯的优势在于优质用户、社交特色以及大数据积累。

  在用户层面,QQ的月活跃用户数达8.43亿,微信超过6亿,其中有大量的70、80后人群,是理财的主力人群,而新兴的90后、00后人群则是理财的潜力和待培育理财人群。在大数据层面,腾讯经过多年的积累对用户有深入了解,将其分为了成熟用户、成长期和培育期用户,分别对应私募高门槛专业理财、安全稳健型理财以及低门槛理财。而且借助腾讯的社交优势,能够更加高效地获得用户,从微信钱包、微信公众号、微信推荐而引流来的用户比例提升很快,超过四成的用户会将使用过的理财产品推荐给亲友,形成了很好的传播效应。

  

  闫敏介绍,腾讯理财通定位于做多层次、多样化的精品理财平台,涵盖了货币基金、定期理财、固定收益理财、保险理财、股票基金和指数基金多个类型,并且在PC理财通上将上线更多不同类型的高收益产品,给不同投资偏好的用户带来更多的选择和投资组合。

  据了解,理财通自2014年1月在微信上线,到今年第一季度用户数突破千万,资金保有量突破千亿元,目前已经覆盖微信、手机QQ平台。未来理财通将提供更加丰富的理财产品、融合更多的社交元素,并且为理财用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服务和快捷便利的基础服务。

火热的互联网金融行业从来不缺大新闻。

这不,8月15日腾讯旗下微众银行刚刚上线了其首款独立客户端形态产品“微众银行App”,3天后,阿里的蚂蚁金服即推出了“聚宝”,同样聚焦移动理财。(详见钛媒体报道《 支付宝的兄弟来了:蚂蚁聚宝》)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大家就习惯性地将他们定义为竞争对手了,认定腾讯、阿里又将上演“遭遇战”。

果真如此吗?

事实上,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两个产品的几大要素,我们不难发现,将“微众银行App”和“蚂蚁聚宝”硬拉为所谓的竞争对手,未免有点“关公战秦琼”的感觉。

要素一 :产品结构

8月17号,有网友发现微博关注自动“新增”了“蚂蚁聚宝”,原来是“支付宝钱包”的微博改名为“蚂蚁聚宝”,默默酝酿着一场变化。 8月18日凌晨,蚂蚁聚宝上线,通过支付宝账号登录,集合了余额宝、招财宝和基金等三种理财类型,主推一站式移动理财。其中,余额宝、招财宝都是从支付宝平移过来的。

那么,支付宝已经成熟的两大模块,何必多此一举地大“搬家”呢?这里面的深意就在“移动”这两个字上。强大的支付宝虽然早就以独立App的形态存在,但是一直以来的PC端属性都难以真正突破,其移动端属性更多的是表现在“支付”行为上。所以,“蚂蚁聚宝”的余额宝、招财宝两大模块“搬家”的立意显然就是寄托于“再造一个支付宝”,实现PC端属性向移动端转移的战略目标。

再看“微众银行App”,它的开户、转账、购买理财产品三大功能,都属于基础性的银行功能,被部分媒体称为“并无惊喜”。19位数的“微众卡”的开户,一方面通过微信、QQ账号直接登录,为微众银行提供了庞大的潜在用户池,另一方面通过绑定储蓄卡,承担了连接银行的功能。

此次上线被微众银行作为重点推介的“活期+”、“定期+”两大产品,以及其所宣传的“不错过每一天收益”主张,很明显就是针对,甚至迎合来自微信、QQ平台用户的入门级需求特点而有意降低投资理财门槛。

综上来看,“蚂蚁聚宝”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更顺利地引导原有支付宝用户的平滑移动化,其次是挖掘出对更高风险产品有接受度的用户群交易潜力;而“微众银行App”面临的挑战则首先是如何吸引微信、QQ平台用户的转化,激发其活跃度并有效沉淀。

要素二 :场景体验

基于前文分析,虽然蚂蚁聚宝的宣传都围绕“理财,可以更简单”,实际上“蚂蚁聚宝”的“市场”页卡900多支基金选择和“自选”页卡繁杂的证券资讯,过于深度的理财知识要求与“简单”的初衷背道而驰;“微众银行App”的核心目标用户更多定位于微信、QQ平台用户,就连侧身企鹅的icon设计也能让人一下联想到它与腾讯直接的关系,而这批用户的特点在于他们投资理财经验偏少,关注操作简单便捷和回报稳妥性。总而言之,前者基础稳固,亟待复制;后者从0开始,重在吸引。

有意思的是,从两者安装包的大小就可以看出来两者的差异:蚂蚁聚宝App 35.9M,微众银行9.7M。相对应,蚂蚁聚宝的设计动效更显得华丽动感,并沿用了不少支付宝里惯用的优质体验,但整体功能过于复杂,理财专业要求高。相比之下,“微众银行App”轻装上阵,首页、理财、转账布局简洁清晰,但缺少设计细节的惊喜。

另一个场景体验的重要关注点是赎回周期。基金赎回时,“蚂蚁聚宝”可以实现T+1到账,相对于行业平均T+3的时长,这确实算得上是一大进步。“微众银行App”活期+的随存存取、实时到账则让用户真正享受到了银行牌照的独特价值。

要素三:安全保证

安全既是金融服务的基本属性,也是互联网金融场景体验的一个重要关注点。对此,除了分别依托阿里、腾讯,和各自建立系统的风控体系,“蚂蚁聚宝”采取的是用户自购账户安全险这种间接的方式来强化安全保障,将风险转移到用户和保险公司。

这一点上,微众银行的银行资质则显现出更大优势。或许,因为是新兴事物,有部分用户对“互联网银行”并不了解,但是,就“银行”性质本身来说,与用户熟知的工农中建交等银行的安全背书并无二致。

要素四: 用户收益

关于用户收益,蚂蚁金服对“余额宝始高后跌”的历史“包袱”显然有清醒地认识,因此,本次发布“蚂蚁聚宝”一方面对余额宝和招财宝的收益,选择性地避而不谈,另一方面把重点放到基金理财,这些在给用户提供更丰富选择、更高收益期待的同时,基金投资天然的高风险,既不能回避高门槛的问题,也致使用户适用性偏窄的问题突出。

“微众银行App”在收益方面看起来就底气更足一点,直接公开打出了高收益的牌,其“活期+”账户年化收益率(近7日)约5.30%,“定期+”里的“众享太平90”投资期限三个月,预期年化收益率可达7.00%,对于入门级用户来说,吸引力可想而知。

“蚂蚁聚宝”主打基金理财,以高门槛、高风险追求高收益,“微众银行App”力推低门槛、稳妥型来确保高收益,两者在收益这一理财用户的核心需求的差异,根本上取决于产品定位、核心目标人群的不同。

要素五 :延伸价值

可以预料,无论是“微众银行App”,还是“蚂蚁聚宝”,目前的产品都只是刚刚上线,不过,后续还憋着什么大招,谋划着什么样的升级版本,推出哪些新的功能,其实也不难推测出一二。

推测1 :根据蚂蚁金服方面公布的信息,“蚂蚁聚宝”首先被寄予更多想像空间的应该是“支持通过余额宝购买股票”,那么,“蚂蚁聚宝”未来不得不考虑的是,如何处理和炒股软件这些泛对手的PK关系。

推测2:不同于“蚂蚁聚宝”联手一财提供纯粹的资讯增值服务,“微众银行App”可能会着眼于发挥用户社区的黏性优势。这样一来,后者不仅更贴近“小白”用户的社交、分享和互动需求,也更方便以用户社区为基础,实现数据沉淀、清洗和挖掘,从而不断提升、优化产品组合推荐的精准度,切实提高用户收益回报。

由此看来,“蚂蚁聚宝”和“微众银行App”生逢其时,作为阿里、腾讯两大集团在互联网金融方面同时立足于理财市场的代表产品,表面上看起来火药味十足,实则二者由于起点基础所承载的战略使命不同,短期内在产品结构、场景体验、用户收益、延伸价值等几大方面,都会存在明显的区隔,其在各自体系内的耕耘将是主要状态。

而且,这将是一个伴随着普惠深入,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成熟的过程。当然,这并非长期的格局,不难判断,随着各自体系内耕耘的接近完成,直接竞争终有一天难以回避,而且极有可能将是水火之战、存亡之战。

责任编辑:

搜索
最近发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