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中的理财智慧》【1】
柯歆
阅读:36
2024-12-15 19:14:35
评论:61
经典而风趣的小故事,告诉你该如何看待财富,如何获得,又该如何管理。
本书主要面向青少年读者,旨在通过经典而生动的故事,传递给读者有关生活的积极思想。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将逐渐接触到财富,如何看待财富,如何正确获得财富,这是本书希望传达的最重要的观念。初次以外,本书还探讨了在人的一生中,什么才是有价值的,如何追逐自己心中所想,如何与人合作,如何相处。这些话题对于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通过阅读一篇隽永的故事或寓言,能够使读者有所感悟,锻炼一种生存能力,是这本书的主旨。本书《小故事中的理财智慧》旨在通过短小精悍的寓言故事来传递给读者一些有关财富的思想,书中收录的故事非常有趣,如《墨邱利和木匠》《丘吉尔炒股记》《莫追求无用之财》《别为金钱抛弃亲情》,通过阅读此书,读者能够学会对待财富的正确观念,这将使读者受益终身。
前言
购买时光天赐的财富出人意料的遗嘱为拥有而拥有金钱和朋友购买来的关系财富是知道你要什么石头钱米达斯的金手指巨额悬赏的结束爱钱才是万恶之源鱼和渔竿继承真正的财富半斤八两重复的命运赌徒与输家一掷千金暗室欺心墨邱利和木匠不劳而获言不二价穷 神碰机会的人精神乞丐两种贫穷暗淡的思想自助而后天助金钱的恐吓正视账单贪欲无穷痛苦的俭省钱要使用财富之仆盲眼劫匪体验富足财富属于乐享它的人灵魂深处之贪压死人的包袱丘吉尔炒股记股悲民哀投机取巧莫追求无用之财装阔夸富贪图大财一笔真正的好买卖从众消费钱可用,不可浪费占小便宜急功近利不倒的城墙坐吃山空蹈常袭故钱存在银行赚多少,用多少小气生财精打细算轻忽身边的价值贫富之别盲人骑瞎马快不一定好为什么而工作金钱第一谋食不谋道有钱之后丧失满足感别为金钱抛弃亲情真正的富人希望来自内心给予带来富足
承袭故事与寓言中的智慧衣钵
许多年以前,美国重量级拳王吉姆在例行训练途中看见一个渔夫正将鱼一条条地往上拉,但吉姆注意到,那渔夫总是将大鱼放回去,只留下小鱼。吉姆就好奇地问那个渔夫其中的原因。渔夫答道:“老天,我真不愿意这样做,但我实在别无选择,因为我只有一口小锅。”
亲爱的读者,你有没有想到,这个故事也许是在讲你呢!如果你不相信自己,就只能画地自限,将无限的潜能化为有限的成就。不管你是否留意过,小故事、小寓言总是这样让我们有所感悟,并悄悄地改变我们的态度和想法,改变我们的行为,甚至改变我们的人生。充满智慧的故事与寓言永远是我们人生的引领者。
古人懂得将智慧的灵光埋藏在故事里,他们用简短而动人的故事和寓言抓住人心,让人们自己去发掘其中的金矿,领悟人生的智慧。这种形式流传千年,今天,我们仍可以从《伊索寓言》中看见智慧的闪光,拉封丹智慧的声音也依然萦绕耳边。在这些不断被发现、创新的宝藏中,我们的精神得到了滋养,我们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哲学家、思想家及诗人长久以来都视智慧为人类生存的工具,智慧的含义不但包括了我们今日所说的审慎,而且还意味着对自我与世界成熟、理智的认知能力。
通过阅读一篇隽永的故事或寓言,能够使读者有所感悟,锻炼一种生存能力,是我们编辑本书的主旨。本书中的每一则小故事都发人自省、启人深思。不但有助于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偶发的困难情况,而且许多故事和寓言具有的伟大的智慧理念,将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自我及人类的本质,由此领悟更多的人生哲理。许多故事已经过数百年的世代传承,历经时间的锤炼也沉淀了时代的智慧。在每一则故事或寓言中,我们附以精彩的格言,这些都是最贴切的提示,有画龙点睛之妙。本书部分的解读至情至理、丝丝入扣,是对故事或寓言的完美诠释。
本书不但可以作为父母教育孩子的蓝本,使孩子在开始他们的人生之前,就能够了解随之而来的欢喜、挑战与责任,而且更适合每一个成年人阅读,成年人可以在重复阅读这些故事时提醒自己并纠正自身行为的偏差。我们真诚地希望这套书能给大家带去欢乐与启迪,希望这些美妙的故事能帮助每一个阅读本书的人了解智慧对生命的价值,获取前行的动力并因此感到满足。
让我们走进书中的世界,去寻找智慧的金块吧!我们始终铭记着:用智慧武装的人生,才是胜利者的人生!
时间是一切财富中最宝贵的财富。
——德奥弗拉斯多
在富兰克林报社前面的商店里,一位犹豫了将近一个小时的男子终于向店员开口问道:“这本书多少钱?”
“1美元。”店员回答。
“1美元!”这人又问,“你能不能少要点?”
“它的价格就是1美元。”没有别的回答。
这位男子又看了一会儿,然后问:“富兰克林先生在吗?”
“在,”店员回答,“他在印刷室忙着呢。”
“那好,我要见见他。”这个人坚持一定要见富兰克林。
于是富兰克林就被找了出来。这个人问道:“富兰克林先生,这本书你能出的最低价格是多少?”
“1美元25分。”富兰克林不假思索地回答。
“1美元25分?你的店员刚才还说1美元呢!”
“这没错,”富兰克林说,“但是,我情愿倒给你1美元也不愿意离开我的工作。”
这位男子惊异了。他心想,算了,结束这场由自己引起的争论吧。他说:“好,这样,你说这本书最少要多少钱吧?”
“1美元50分。”
“怎么又变成1美元50分?你刚才不还说1美元25分吗?”
“对。”富兰克林平静地说:“我现在能出的最好价钱就是1美元50分。”
这位男子默默地把钱放到柜台上,拿起书出去了。这位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政治家给他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对于有志者,时间就是金钱。
披沙拣金
我们在购买东西所付出的其实并不是金钱,而是时间。我们时常会说:“再过5年,我就能储到足够的钱买那幢度假屋了。那时候我便可以放松一下。”这就是说那座房子要花掉你5年时间。
你不妨把房子、汽车或其他东西的金钱价值转换为时间,再看看它是否值得。有时你能做你想做的事情,或立刻拥有你想要的东西,就是因为每件事都需要付出或多或少的时间。说“花时间”并非只是个比喻,现实生活的确是这样运作的。
我们的一生不过是一个不断购买和不断销售的过程。看起来我们购买和销售的物品很多,但是一切物品归根结底最终都可以合算为“占有时光”——我们购买别人的时光,销售自己的时光。我们唯一的财富,就是我们拥有一生的时光,生命是一个渐渐消失的量化指标,每一次报晓的雄鸡长鸣,我们的财富就又减少了一点,许多人不成功,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浪费时间因素”。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就是在一个标准的时光销售过程中,你赢得或创造了多少价值,这个量变的曲线,能清清楚楚描绘出你生命的价值,它也是你存在的证明。
在健康上花的钱永远值得。
——约翰·韦伯斯特
有一对父子在河边散步,父亲突然不小心脚下一滑跌入河中,因为他不会游泳,就在水中一边挣扎,一边拼命喊“救命!”他的儿子也是个旱鸭子,所以,不能下水救父亲。
这时,刚好从对面走来一个人,儿子急忙央求他说:“我父亲跌入水中了,请你救救他。”这个人看了一眼在水中挣扎的人,说:“如果我下去救人,我的衣服一定会湿掉,只要你肯付100元赔偿衣服湿掉的损失,我就答应救他。”
按常理,一般人应该会说:“不管付多少钱都没关系,只要你赶快救他!”
但是,这儿子却说:“100元太贵了,70元如何?”竟然和这个人讨价还价起来。
最好笑的是,听到儿子的话,已经快溺死的父亲,却在河中大声喊道:“什么,你这个败家子,千万不能付那么多,就给他50元!”
儿子听了父亲的话,就对来者说:“你都听到了,能不能减成50元呢?”
这个人看了这种情形,感到啼笑皆非。
“既然你这么说,你还是去找给50元就愿意下水的人吧!”说完便拂袖而去。于是那位父亲就活活地溺死了。
披沙拣金
不管平时多么节俭,也要有必须使用的钱,这就是用在生命或健康受到威胁的时候。
什么东西对自己最有价值?毫无疑问,当然是生命和健康。如果拿生命和健康做代价,不管存多少钱,都将血本无归。
在健康上花的钱永远值得。这句话值得我们反复咀嚼。那些不愿接受治疗的人,往往认为自己的健康不值得操心。有时我们也会认为,别人的健康要比自己的健康重要得多,因而舍不得为自己花钱去付健康保险费。不过,我们最好改变我们的态度。要保证得到良好的心理、生理、精神和感情等方面的健康,就得靠钱。如果我们能够将花钱看病这个说法颠倒过来,把“花掉一大笔钱”说成“我买回了一大笔钱”,我们就会发现这笔钱里面的一部分就是上天恩赐的良好的健康。
人类最大的快乐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过程。
——本生
一位富商,英年早逝。临终前,见窗外的市民广场上有一群孩子在捉蜻蜓,就对他四个未成年的儿子说:“你们到那儿给我捉几只蜻蜓来吧,我许多年没见过蜻蜓了。”
不一会儿,大儿子就带了一只蜻蜓回来。富商问:“怎么这么快就捉了一只?”大儿子说:“爸爸,我是用您送给我的遥控赛车换的。”富商点点头。
又过了一会儿,二儿子也回来了,他带回来两只蜻蜓。富商问:“你这么快就捉了两只蜻蜓?”二儿子说:“不,我把您送给我的遥控赛车租给了一位小朋友,他给我3分钱,这两只蜻蜓是我用两分钱向另一位有蜻蜓的小朋友租来的。爸爸,您看这是那多出来的1分钱。”富商微笑着点点头。
不久老三也回来了,他一共带回来10只蜻蜓。富商问:“你怎么捉了这么多蜻蜓?”三儿子说:“我把您送给我的遥控赛车在广场上举起来,问,谁愿玩赛车,愿玩的只需交1只蜻蜓就可以了。爸爸,要不是怕您着急,我至少可以收18只蜻蜓。”富商拍了拍三儿子的头。
最后回来的是老四,他满头大汗,两手空空,衣服上沾满尘土。富商问:“孩子,你怎么搞的?”四儿子说:“我捉了半天,也没捉到一只,就在地上玩赛车,要不是见哥哥们都回来了,说不定我的赛车能撞上一只落在地上的蜻蜓。”富商笑了,笑得满眼是泪,他摸着四儿子挂满汗珠的脸蛋,把他搂在了怀里。
第二天,富商死了,他的孩子的床头发现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孩子,我并不需要蜻蜓,我需要的是你们捉蜻蜓的乐趣。
披沙拣金
追求快乐是人的基本需求,我们通常因认识上的差别而产生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追求方法。有的人完全被浮华的现实所迷惑,忘记了“知足者常乐”的原则,总是难以生活在快乐之中,似乎生活对不起他,除了钱以外就没什么能够让他兴奋起来,这样的人大概是听不懂这则故事里的寓意。
一旦我们把快乐与金钱搅和在一起时,就如雨中观山、雾里看花一样,视线模糊,任你怎么揉搓眼睛,总是觉得看不真切。而实际上,快乐与金钱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否则我们就没办法理解古人有什么快乐,没办法理解汉代“穷士”范丹一生穷困潦倒何以被称为“士”,没办法理解李白“千金散尽”为一壶美酒的豪兴。
快乐的原则就是被压抑的愿望得到满足时的感觉,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人的愿望当然不只是金钱需求一种,快乐也就不仅仅是拥有金钱财富时才能产生的。拥有亲情、友情、爱情,培育爱好、事业、健康,学会理解、宽容、助人,你就能做到没有钱也觉得快乐,你就是一个很富有的人。
财富并不属于拥有它的人,只属于享用它的人。
——富兰克林
从前有个富翁,他对自己的地窖和窖藏的葡萄酒非常自豪。窖里保留着一坛只有他才知道的、某种场合才能喝的陈酒。
州府的总督登门拜访,富翁提醒自己:“这坛酒不能仅仅为一个总督启封。”
地区主教来看他,他自忖道:“不,不能开启这坛酒,他不懂这种酒的价值,酒香也飘不进他的鼻孔。”
王子来访,和他同进晚餐。但他想:“区区一个王子喝这种酒过分奢侈了。”
甚至在他亲侄子结婚那天,他还对自己说:“不行,接待这种客人,不能抬出这坛酒。”
一年又一年,富翁死了。像橡树的籽实般被埋进了地里。
下葬那天,陈酒坛和其他酒坛一起被搬了出来,左邻右舍的农民把酒统统喝光了。谁也不知道这坛陈年老酒的久远历史。
对他们来说,所有倒进酒杯里的仅是酒而已。
与之相对应,一位记者曾讲过这样一件事:
这位记者曾采访过钢琴大师鲁宾斯坦,临别时大师送给他一盒上等雪茄。他表示要好好地珍藏这一礼物。钢琴大师告诉他:“不要这样,你一定要享用它们,这种雪茄如人生一样,都是不能保存的,你要尽量享受它们。没有爱和不能享受人生,就没有快乐。”
披沙拣金
金钱不也正如这美酒和雪茄一样吗?如果我们只知囤积而不知享用,金钱对于我们又有什么价值可言?当然,节约的念头,必须常常放在心里,以便约束挥霍。但是同时我们所作所为要与身份相称,不要专做表面文章,最起码的衣、食、住、行,不可过于节省。如果为了节俭,连应有的生活乐趣也一概免除,那就失去节约的意义了。还有,客人来访时,也不可过于节省,令人对你产生吝啬之感。住处也要有基本的设备,不可忽略整齐清洁和通光透气的原则。
任何美德,执行过度都会令人不悦。节约也要有个限度,要在很自然的境况下实施,如果节省到不合情理的地步,连最起码的生活需要都来个七折八扣,那就不是节约,而是吝啬了。
财富不是朋友,而朋友却是财富。
——斯托贝
一个富人有10个儿子。当他快要死去时,他郑重地向他们宣告,他有1000个金币,他会分给他们每人100个金币。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他失去了一部分钱,只剩下950个金币了。他给了上面的9个儿子每人100个金币,对最小的儿子说:
“我只剩下50个金币了。其中,我还得拿出30个来作为丧葬费。因此只能给你20个金币。但是我有10个朋友,我把他们告诉给你,他们要胜过1000个金币。”
富人把最小的儿子托给了他的朋友们。不久以后,他就死了,被埋葬了。
富人的9个儿子各自走了,最小的儿子慢慢地花着留给他的那些钱。当他只剩下最后一个金币时,他决定用它来招待父亲的10个朋友。
他们和他一块儿吃了喝了,然后互相说道:“所有弟兄中他是唯一仍然关心我们的一个,他这么好心好意,我们也应该有所报答。”
于是,他们每人给了富人的小儿子一头怀着崽的母牛和一些钱。等到牛犊生下,他把它们卖掉,用那些钱做生意。上天赐福,他比他的父亲更富有。
于是他说:“确实,我父亲说得对,朋友比世界上所有的钱都更有价值。”
披沙拣金
一颗钻石固然会垂诸永恒,但是作为它的主人,你能够把它拥有到几时?在这个不停地成长着的宇宙里,还有许多东西是永垂不朽的,这真引人遐思,使我们产生无限向往和理想,这是我们心灵源泉的神圣指导。那些奇迹的力量,及心灵的力量,轮番出现在我们四周,倾听我们的差遣,并为使我们获得最高利益提供一切帮助。它们可以信任、它们可以依赖。
当我们长大进入社会,目睹了生活中许多大人物,他们的自尊心十分脆弱,以致唯有靠礼物和财产才能使他们活下去。所以我们就依样画葫芦,依靠花钱来使别人对我们产生深刻的印象,并且往往花钱去购买友谊。我们不能察觉到朋友的美好,也不能乐观地发现朋友要比金钱更加可贵。其实朋友所有的丰富和热情只供我们享用——只要我们需要,随时都可以为我们所享用。
金钱并非是真正友谊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金钱买来的关系是建立在沙上的,金钱一旦消失,它就成了历史。有时候,我们的友谊和我们的业务关系相互重叠,只要金钱不让人用做操纵友谊的工具,就能使双方既享受友谊的乐趣,又得到财务方面的利益。操纵、垄断、妒忌或猜疑都有害于友谊,我们能够避免这些情况,只要不让我们的财务状况影响我们的友谊。我们能够以真实的自我对待朋友,并为朋友所对待,无论我们有、还是没有财物。
不要用礼物购取朋友,因为当你停止给予,友情就会消失了。
——福莱
一位轻率鲁莽的青年,继承了一大笔遗产,在几个酒肉朋友的怂恿下,今日请客,明日送礼,不久便把遗产挥霍一空,变成了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光蛋。而最使他不堪忍受的是当他有求于那些朋友的时候,他们纷纷悄然离去。
青年无法,便去请教朱哈:“我为朋友花光了所有的钱,也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今后可怎么活啊?”
朱哈说:“不必忧愁,事情总会好起来的。忍耐吧,幸福就会回到你的身边。”
青年兴奋地说:“你是说我会重新发财?”
朱哈说:“不,不,不是这个意思。我是说你会习惯这无钱无友的生活!”
披沙拣金
你是不是经常问自己这样的问题:
是不是应该请他吃饭?
是不是一定得把钱花掉来增进我们之间的感情?
送一件礼物能不能有所补救?
如果我花得更多的话,他会不会高兴?
花钱去维持一个毫无发展的关系,就好像任凭它被风吹走。花钱去购买承诺或者感情,是永远无法满足的。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一旦没有了钱,关系也就与之一起消失。
请再问问你自己,你有没有足够的能力,能让你过独立的生活,而不至于处在一个畸形的关系之中?为了使自己感到好受一些,是否一定得在你的身上或朋友身上花点钱?一件礼物会不会有所补救?重要的是,我们得把金钱和礼物使用在使自己感到快乐而不是痛苦的地方,这会有助于给你带来宁静和安详,并提升自我价值感和安全感。
欲海无边。
——爱默生
一位大商人,他有150只驮货的骆驼,还有40名仆人听他的吩咐。
一天晚上,他邀请一位朋友——萨迪,到他家做客。整整一夜,这位大商人不停嘴地说起他的问题、他的麻烦和事业上的激烈竞争。他谈到他在土耳其和印度的财产,谈到他所拥有的土地的名称,还取出珠宝让萨迪欣赏。
“萨迪啊,”他说,“我马上要出门再去做一次买卖,等这次旅行回来,我可要好好休息休息了。我早就想休息休息了,这是我一直以来最想做的一件事了。我想做的事还有把波斯的硫磺贩运到中国,我听说在那儿硫磺很值钱;然后我要把中国的瓷瓶运往罗马。我的船再装上罗马的货物到印度,从那儿我把印度的钢运往土耳其,我再装上镜子玻璃运往也门;最后我把天鹅绒运回波斯。”虽然面带忧伤,可他仍滔滔不绝地向萨迪宣布他的计划,而萨迪则抱着怀疑的态度在听。“等干完了以后,我就要过一种平静的生活,我要认真思考反省我的生活,这就是我的思想的最高目标。”
披沙拣金
许多人以为财富是“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可是我们发现,相当多的人已经有了他们想要的东西——或者,至少他们说过想要有的东西——而“仍然”不觉得自己富有。他们想要更多的东西,只是不知道这“更多”究竟指的是什么。
他们有一张购办单——单子上通常从“100万元”列起,接着是这个,这个,这个,这个,这个,然后,您还没累的话,一点那个。他们——套用这个世纪造出来的一个荒谬的词儿——想“无所不有”。
“所有”这个词实在太多了,而我们这辈子年光有限。我们可以有我们想要的任何东西,却无法拥有我们想要的一切。
知道自己要什么——不是知道别人认为什么对你最好,不是知道家人对我们的期望,也不是我们的文化为我们限定的东西,而是知道自己真正要什么:这才是财富的一个最重要的层面。
心灵的欲求有了清晰的轮廓与定义,并且知道自己正在每天朝它前去,会给你带来一种满足感与安稳感,一种金钱也买不到的感受。
知道自己要什么,还有个好处,就是,得到它的时候,你会知道你得到了——然后,可以庆祝一番。这庆祝,当然就是财富。
财富实际上空的,它的价值存在交换中,当它和我们不发生联系时就毫无用处。
——约翰逊
19世纪在太平洋卡罗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上,岛民们用开采出来的石头当钱。这种石头的直径从1英尺到12英尺不等,每块石头的中心都钻了一个洞,可以用木棒从这个洞穿过去来搬运这些非常重的石头。
岛上的居民将这种石头钱叫做斐,有些石头是从离这个小岛400英里的另一座小岛开采出来的。这种石头是洁白的,纹理细密的石灰石。如果石头的质地符合要求,那么石头的大小就是决定其价值的最重要的因素。由于许多石头都太大了,不能方便地在岛上运送,因此就导致了当地斐钱的独特交易。当钱的所有权已转移时,真正的那块石头仍待在原地。斐钱的上一个所有人只需发表一个口头声明,说钱已经易主了。新的所有人甚至不在石头上做一个任何形式的记号。这块石头也许仍待在上一个所有人那儿,但每一个人都知道它已经被易手了。岛民们通常用椰子、烟草、成串的珠子来当做斐钱的硬币。
1898年,德国政府从西班牙手中夺得了卡罗莱群岛。这座小岛上当时没有路,而那些羊肠小道的情况实在糟糕,因此岛民们被命令改进道路状况。然而,历代以来,岛民们已习惯于踯蹰在这些小道上,肩膀上摇摇晃晃地扛着用杠子穿起来的斐钱。他们不需要,也不想改进这些小道。
面对岛民们的消极抵抗,德国当局琢磨了很长时间,怎样才能强迫他们执行呢?德国人想,岛民们的财富,也就是斐,散布在岛上的各个地方,要把它们全部没收,可就费大工夫了。即使这些石头全都能被搬动,把它们放在哪儿呢?最后德国人出了一个诡计。他们派出了一个人,这个人拎着一罐黑色染料在岛上四处转悠。在那些斐上,他画上一个小小的黑十字。他做的就是这些。
然后,德国人宣布,这些小黑十字意味着这些石头不再是钱了。这座小岛的岛民们被一个油漆刷子剥削得干干净净,一文不名。岛民们立即动手来改善道路。当他们完成了工作时,德国当局非常满意,他们又派出了另外一个人,让他去把那些斐上黑十字去掉并宣布那些石头又是钱了。岛民们因恢复了财产而欢欣鼓舞。
披沙拣金
除了在斐上刷上油漆又把油漆弄掉导致了岛民们一悲一喜以外,岛上什么也没有变。德国当局的聪明之处在于,他们认为斐价值的有无由他们的想法所决定。这使他们立即战胜了岛民们,因为他们认为斐有价值,它就有价值;他们认为斐什么也不是,它就一钱不值。
我们很少想到,在我们的头脑中,我们人为地赋予了金钱多么大的力量。我们只是意识到,没钱就觉得受约束,有钱就感到腰板挺直。然而如果不是我们自己在头脑中将钱的力量夸张扩大,钱真的是没有什么力量可言。金钱本身从来没有建起过一幢大楼,制造过一件产品,抢救过一次生命,或提出过精明的投资建议。尤其在现今的社会中,钱只是毫无价值的纸片——真的是毫无价值,除非我们给它价值。
有价值的东西只有对懂得价值的人才有意义。
——普劳图斯
米达斯国王一直都是被作家们描绘成狂热喜爱金子的人。在南森尼尔·霍桑对这个故事的再创作中,米达斯国王既爱金子又爱他的女儿——金玛丽。不幸的是,米达斯国王将这两种爱纠缠在一起,并渴望能给女儿留下世界上从不曾有过的一大堆金子。米达斯国王不再喜爱花朵(除非这朵花是金的),对音乐也失去了兴趣(成堆的金币在一起叮当作响的声音除外)。他整天钻在昏暗的地下室,在他的金子中傻子般地陶醉,对自己窃窃私语着他的快乐。
一天,一位英俊的陌生人出现在地下室中。米达斯国王一定是动了脑筋,他居然猜到这位容光焕发的青年一定是位神。很快这位来访者就了解到米达斯国王并不满足于比世界上任何人都有钱。“那么,”这位好心的陌生人问道,“什么能使你快乐呢?”米达斯国王想象不出他想要的那堆金子到底有多大,但他觉得要是他每碰到一个东西,那个东西都会变成金子,那真是再好不过了。这位神问他,可否有什么东西会使他后悔拥有这个金手指。米达斯国王说再没什么东西能使他比拥有金手指更快乐了。这位英俊的陌生人说:“那好吧,明天一早你就会拥有这种力量。”然后这位神浑身上下变得越来越亮,越来越亮,最后像一道灿烂的光柱,消失了。
米达斯国王的快乐没有持续多久就消失了,他痛苦地发现他既不能吃也不能喝,食物在他嘴里都变成了金子,更糟糕的是,虽然他一直认为他的女儿要比金手指珍贵1000倍,然而当他像往常一样亲吻她时,她却变成了金子。虽然他总是喜欢说他的宝贝女儿值和她真人一样多的金子,可这真的变成了现实。遭受到悲惨打击的米达斯国王突然又一次认识了他面前的金子。当他再次被神询问时,米达斯国王忏悔说一杯水、一块面包,当然还有他的女儿金玛丽都要比那金手指宝贵得多。
“你比以前聪明了,米达斯国王!”神说,“你还能够明白,每个人拥有的最普通的东西,都比世人羡叹和追逐的财富要宝贵得多。”
神告诉米达斯国王去河里冲洗自己,把水泼到被他变成金子的每一件东西上。如果他幸运的话,每一件东西,包括金玛丽,都会变成原来的样子。他是幸运的。故事的结尾是多年以后,米达斯国王一边颠逗着坐在他膝盖上的外孙子,一边告诉他们他现在是多么讨厌看见金色的东西,当然,除了他女儿金色的头发。
披沙拣金
米达斯国王虽然愚蠢地渴望着那些带给他悲痛而不是欢乐的东西,却还真心地爱着他的女儿。正是这种爱使他明智地意识到,他的女儿要比得到金子更珍贵。他也很实在地感到自己的饥渴并发现金子剥夺了他的生命。他从亲身的经历中学到了东西,而且还克服了对金子的迷醉,因此他的内心变得丰富了,也更富有爱和智慧。
对于我们来说,除了金钱还有更多值得我们珍惜的东西。懂得欣赏我们所拥有的,就不会失落在“身外的人与物才使我们快乐”的迷思里。
金钱万能同时又并非万能。
——普希金
一位富翁的狗在散步时跑丢了,于是他急匆匆地在电视台发了一则启事:有狗丢失,归还者,付酬金1万元。并有小狗的一张彩照充满大半个屏幕。
送狗者络绎不绝,但都不是富翁家的。富翁的太太说,肯定是真正捡狗的人嫌给的钱少,那可是一只纯正的爱尔兰名犬。于是富翁把酬金改为两万元。
那只狗是一位乞丐在公园的躺椅上打盹时捡到的。乞丐看到广告后,第二天一大早就抱着狗准备去领那两万元酬金。当他经过一家大百货商场的墙体屏幕时,又看到了那则启事,不过赏金已变成3万元。乞丐又折回他的破窑洞,把狗重新拴在那儿,第四天,悬赏的金额果然又涨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乞丐从没有离开过这只大屏幕,当酬金涨到使全城的市民都感到应惊讶时,乞丐返回他的窑洞。
可是那只狗已经死了,因为这只狗在富翁家吃的都是鲜牛奶和烧牛肉,对乞丐从垃圾筒里捡来的东西根本受不了。
披沙拣金
在这个世界上,金钱一旦被作为某种筹码,就不会再买到任何东西。人们心中总认为金钱是万能的,能获得安全感,能带来感情,甚至可以改造一切;所以,人们无所不用地追逐致富的公式;然而,这种贪念却常超过主观的需要与客观的供给。类此致富的欲望,起源于将金钱视为无法或难以得到满足者的替代品,当然,结果总未必尽如人意。
要当心对财富的无节制欲望,再没有什么比爱钱更显示心灵的狭隘和渺小的了。
——西塞罗
从前,有个人把木头偶像供奉在家中,每日祈祷。他乞求这个木头偶像能够赐予他金钱,让他在世上飞黄腾达。但是,直到跪得膝盖肿痛,肌肉麻木,木像也没有给他带来丝毫的回报。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财富依旧不见踪影。相反,他的钱却越来越少。功名利禄都和他无缘。
终于,他狂怒地意识到:自己长时间的祈求却一无所获。他抓起木像把它的脑袋在墙上撞得粉碎。突然,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金库的锈锁,闪光的金子从木像破碎的脑袋中涌了出来。
披沙拣金
这个故事抓住了金钱的悖论:越是向金钱乞求,越是要受到挫折和失望。使木像披上神圣光环的是我们心中炽热的贪婪,木像本身永远不会知道使我们富有的秘密。只有当我们摆脱认为金钱是救世主的想法,我们才会发现:原来金钱经常以我们从未想过的形式存在于我们从未想过的地方——甚至藏在那些我们最熟悉的东西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与金钱打着交道。金钱对我们显得如此的熟悉,很难使我们感到好奇。我们能从金钱上学到什么呢?金钱的规则看起来是如此的简单:如果你有钱,你就可以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你囊中羞涩,你就必须去赚钱,否则,就要饱受压抑。
当我们以一种偏执的心态接近金钱时,我们就会深深地爱上它,并且不择手段地想得到它。腐蚀我们的不是金钱本身,而是这种对金钱的爱,或者说是依恋。如果我们把金钱看成一种符号,我们就会感到自己和他人之间存在一种已加深的联系,会感受到一种表白并与他人分享自己日渐丰富的内心世界的欲望。我们应把金钱当做一种挑战,当做一道通向更加理解我们自身深处的大门。如果我们不开启这扇门,我们就会失去丰富的内在世界,失去我们与家庭和社会的重要联系。知道金钱的秘密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个丰富的深层世界,这是一笔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巨大财富。
遗传的财富若为具备高度心智的人所获得,这笔财富就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叔本华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渔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选择了一根渔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就连鱼带汤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渔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离开了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渔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们每次只煮一条鱼,经过遥远的跋涉最终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披沙拣金
你在对你的孩子进行金钱的教育吗?与其给自己子女留有一大篓鲜活的鱼,不如传授他们钓鱼的工具与技巧。
如果我们不说和金钱有关的话,我们的孩子就不会懂得如何处理财务方面的问题。我们要教他们关于储蓄的事情;帮助他们计划好他们的消费;帮助他们记下钱花在了什么地方。有些大银行为孩童设立了很好的储蓄方案。对年岁较大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参与家庭会议极为重要,和他们谈论上大学的问题,需要花费多少钱,你能够替他们支付多少,他们自己应该去挣多少,要开诚布公地进行商讨。我们要为孩子们的发展,在财务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这样做的时候,自己也学会了很多东西。
畅销书《巴比伦的秘密》也阐述了与这个故事相类似的道理,巴比伦首富阿卡德只有一个儿子诺马希尔。当诺马希尔成年时,阿卡德决定把自己的遗产交给他,但他期望诺马希尔能够先到外面去闯闯,以测试一下他赚取黄金和赢得众人尊敬的能力,只有他真正具备了这些能力才可以继承这些遗产。于是诺马希尔带着父亲送给他的两样东西离开了家乡。这两样东西就是:一袋黄金和一块泥板。这块泥板上刻着掌握黄金的五大定律。
诺马希尔历经10年的闯荡,他曾经身无分文,历经磨难,但每次遇到不幸时,他总想起父亲刻在泥板上的五大定律。最后,他不仅保住了父亲所给的一袋黄金,而且还多赚了两袋,用行动证实了自己。
记住,给自己子女留有一笔财产远不及传授给他们赚钱理财的方法所创造的财富多。
发财的人感觉到财富的好处,继承的人并不觉到
——爱默生
从前,有个人经过了20多年的辛勤劳作终于拥有了一项自己的事业。他的辛苦和操劳使他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然而他却发现他20岁的儿子不喜欢工作。当他向儿子不断地讲述辛勤工作所带来的欢乐和成功的喜悦时,儿子却回答说:“既然你们已经为我准备好了一切,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工作呢?”这个人非常爱他的儿子,一心想让他体会到工作和成功的喜悦。于是,他卖掉了所有的产业,并把钱都捐给了慈善机构,送给了穷人,然后,他告诉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说,由于做生意蚀了本,他们现在已经很穷了。
一天,儿子兴高采烈地对父亲说:“爸,我找到了一个让我们重新富起来的办法。”这位用心良苦的父亲满怀希望地认为儿子也许认识到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他问:“是不是你准备工作了?那可真是太好了。”儿子却说:“不,我是要与一个富人的女儿结婚,这样我就可以获取20万元作为订婚礼物。”父亲一气之下把儿子赶出了家门。
披沙拣金
挣钱创业的一代人曾经饱尝了自己富有成果和成功的满足与欢乐,而继承金钱的下一代却往往缺乏雄心和理想,他们为自己找一个在世界上挣扎奋斗的理由是很困难的。父母遗留的财富可以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但是父母的成就他们却难以继承。考尼理尔斯·范德比尔特19世纪曾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他的一个继承人威廉·K·范德比尔特曾说过:“继承遗产是获得欢乐的一大障碍,遗产对于理想丧失的作用正如可卡因对道德沦丧一样。”
不过,继承得来的羞愧是可以摒弃的。正像一个公爵可以放弃他的头衔那样,我们也能够把羞愧从我们履历里除去。有时我们会因从父母那里得来的东西全盘继承下来,其中包括拥有了太多或者不够的金钱,而产生羞愧。这种羞愧把我们囚禁在感到自己不合适、没人要和没有用的感情牢笼里。认识到这个核心问题的好处是:它是能够加以改变的。我们可以通过认识并熬受羞愧、沮丧和哀伤的经历,来增强我们的力量和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我们能够从而创造出为自我所接受的生活方式,相信会出现奇迹。
世袭的财富实际上是游手好闲的诱因。
——戈德温
某宰相的孙子,把家私都败光了,连饭也没得吃,常常向别人借来借去。有一次,他又借到了一袋米,但背到半路上就气喘吁吁了,只好在路边歇气。这时,前面走来一个破衣破裤的穷人,他就叫住那个人,讲定了工钱,请他背米。不料走了一段路,那人也气喘吁吁地走不动了。他就埋怨道:“我是宰相的孙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挑,乃是常事。你是穷人出身,为什么也这样不中用?”
那人也翻翻白眼道:“你怎能怪我,我也是尚书的孙子呢!”
披沙拣金
“不幸生为富家子弟的人,仿佛是负重赛跑的人。”一位哲人说,“大多数的富家子弟,总是不能抵抗财富加于他们的诱惑,因而陷于不幸之中。这种人往往不是那些贫苦孩子的对手。”
为了摆脱贫困的境地而奋斗,能造就人才。假使世人都是一生下来不为需要逼迫着去做工,人类文明怕直到现在,还处于很幼稚的阶段呢。
最有用、最成功的人,大都是从贫困这所大学校中训练出来的,大都是由需要的皮鞭所驱策而向前的,想要改善自己处境的愿望引导他们向上。
能力是由抵抗困难而获得的。伟人都是在与困难搏斗中产生出来的。不从困难阻碍中奋斗却想要锻炼出能力来,那根本不可能。
假使一个青年不是迫于生活去做工,他将怎样呢?假使不用劳力,就可获得他所要的东西,他将怎样呢?假使他已经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他还肯奋斗吗?一万个人当中也许没有一个肯为了培养品性、锻炼才能,而不因贫困去奋斗,不为需要去奋斗。
一个感觉到自己幸运的青年,会对自己说:“我所有的金钱,已够我这一世受用了,我又何必清早起来,勤劳工作呢?”于是一个翻身,他又呼呼地睡着了。而就在这个时候,另一个青年,会因需要的驱策及时地离开床铺,去从事劳动。他明白,除了奋斗之外,他别无出路。
空灵的“自然”就利用了这种方法——人类因感觉需要而努力奋斗——实现了她发展人类的才能、世界文化的大目的。在她看来,金钱、财产、地位都是小事。
重复的命运谁能驾驭命运,谁就财源广进。
——屠格涅夫
有一个很穷的伐木人,他辛苦积攒了一些钱,想送自己的独生儿子上大学,而且还希望有朝一日自己不能再劳动时,大学的教育可以使孩子在劳动中更有效率,可以赚钱照顾自己。孩子在学校里学习十分刻苦,多次受到教师的赞扬。但是,父亲可怜的积蓄却在孩子没有完成学业之前用完了,儿子只好辍学。
儿子回到家里,父亲面对儿子,感到了深深的内疚。事实上,他们现在连每日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儿子提出要和父亲一起去砍树,但父亲却说儿子适应不了那么沉重的劳动,并且,他们根本就没有钱再去买一把斧子。儿子与父亲商量,两人借了邻居的斧子,便一同到森林里劳动。
到了中午,父亲提出要休息一会儿,但儿子说要在森林里走一走,找一些鸟窝。父亲认为儿子四处乱跑会让他白白消耗力气,下午会干不动活儿。但儿子还是去了。男孩在森林深处四处寻找.忽然他发现了一株几个人也环抱不过来的老橡树,树皮皱纹深深,像一个老人生气时的面孔。这株老橡树至少也有几百岁了,男孩认为一定会有许多鸟在上面筑巢。
忽然,男孩听到一个声音在哭叫: “放我出来!放我出来!”声音来自地下。男孩拨开枯枝败叶,在树根处寻找,发现了一个玻璃瓶子,里面有一团雾状的生物正在不停地叫: “放我出来!”
男孩不假思索就打开了瓶子,瓶子里的精灵像烟雾一样飘出,越来越大,最后竟有老橡树的一半那么高。精灵问男孩: “你把我放出来了,你要什么回报呢?”男孩说: “我什么也不要。”精灵却说: “那我就要掐断你的脖子。”
男孩一点也不害怕,他镇定地说: “我还希望好好活下去,决不允许你来掐断我的脖子,如果早知道这就是你的回报,那我决不会把你放出来的。”
精灵用他极为深沉的声音说: “我的名字叫墨丘理斯,你无论要什么都可以。但是,把放出我的人掐死却是我的职责。”
男孩灵机一动回答道: “也好,不过我只是不相信像你那么大的人怎么能装在那么小的瓶子里,如果你能表演给我看,那么我宁愿死在你的手里。”
墨丘理斯又钻入瓶中,当轻烟全部进入瓶里时,男孩迅速地盖上瓶盖,把瓶子又扔入树根下的乱叶中,然后回身准备去找自己的父亲。墨丘理斯在瓶子里又可怜地求告放了自己,并许诺让男孩一生富有。
最后,男孩终于决定再冒一次险。墨丘理斯也许在说实话,更重要的是,男孩从心底根本不相信一个神灵会伤害自己。于是他又打开瓶子,把巨大的精灵放出来。
墨丘理斯十分感激,他遵守了自己的诺言,并给男孩一块神布。这块布很像盖伤口的纱布。墨丘理斯告诉男孩说:“如果你用这块布去摩擦钢铁,那么钢铁就会变成银子;如果你用这块布去抚摩伤口,那么伤口便会痊愈。”
男孩想要试一试是否灵验。他用斧子在老橡树的干上砍了一道口子,然后他用这块布去抚摩伤口,奇怪的是,树身上的伤口果然立刻就长合了。
精灵感谢男孩给他自由,男孩也感激对方的礼物,两人友好地分手了。
男孩回头找到父亲,父亲正为他一去很长时间而生气。男孩说他很快就会把活干完,父亲并不相信。男孩暗中用神布擦拭斧子,希望它能在砍树时发挥神奇的魔力。但是树并没有倒下,相反,斧子却崩出了缺口。原来斧子已经变成了银子,所以特别柔软。男孩埋怨斧子不好,而父亲却被激怒了,因为他还要赔偿邻居的斧子。男孩说自己会赔斧子,父亲嘲笑他是个白痴。父亲说: “除去我给你的东西,你一无所有,你自己用什么来赔偿呢?”
一会儿,男孩说自己再也干不动了,他央告父亲一起回家。父亲拒绝了,说自己还有许多工作要干,决不能回家闲坐着。男孩说自己从来没有在这片林子里走过,自己找不到回家的路。
于是,父亲强忍着怒气,把孩子带回家里。他吩咐儿子到城里把斧子卖了,这样可以有点钱好来赔偿邻居。
男孩把斧子送到了金匠处,金匠仔细检查并称了重量。金匠说斧子值400元,但他现在只能付给男孩300元,暂欠100元,男孩同意了,带着钱回到家中。邻居说一把斧子只值一元多钱,男孩付了他双倍的钱作为赔偿。然后男孩又给了父亲100元,对父亲说以后他可以不再辛苦地工作,就可以舒适地生活。
惊讶的父亲问他如何得到这么多钱,男孩讲了自己的经历,并说这一切都是自己相信别人的回报。
剩下的钱足够男孩完成自己的学业。在那块能治愈伤口的神布的帮助下,男孩后来成为著名的医生。
披沙拣金
许多人都在抱怨父母穷,没有权势,指责他们没给自己留下金钱、别墅、庄园、汽车,或者抱怨父母没有给他们良好的受教育机会,比如说没有供他们就读于世界著名的学府。他们的眼光总是盯在一些在父母余荫下舒适生活的人身上,他们认为父母的起点太低,因而阻碍了他们的才能发挥,限制了他们的发展高度。这种观点没有让他们意识到,他们其实只是在重复父母的命运,只是在幻想一条已被走过的生活道路,他们并没有承担起改变自己命运的责任。只是盼望着延续父母命运的子女,决不会找到自己的道路。简单是一种生命力的丧失,当一种事物变得只能延续过去时,必然是衰败的开始。
很多入迷的赌徒不知不觉想要输。
——佚名
有一对很穷困的夫妇,经常三餐不继。有一天,他们的邻居实在不忍看下去了,便送给了他们一张饼,两个人都很高兴,可是都想占为己有。那个太太想到一个主意,就是“赌”,谁赢了谁就独享那张饼。这对夫妇赌了很久也不分胜负,对周围的一切都浑然不觉,似乎忘记了饥饿,他们将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这场赚取食物的赌博上面。夜深了,有个小偷经过他们的家,看到这种情形,悄悄地将他们仅剩的几张椅子和一些瓷器用品偷个精光。这下子真的变成家徒四壁了!
披沙拣金
赌徒和偶尔(或定期)一赌的人不同。他们在任何时刻都想赢——屏住气息,只求命运恩赐这一次!这是普遍的渴望。马票登记人、俱乐部主人和数字游戏的掮客都因此而发财。只要有人赢大钱,别人就开始梦想。这是此类赌博的目标,赌徒们真正的报酬只是狂想。只要有百万分之一的机会,就有百分之百的赌徒存心要赢。
赌徒投下的不是象征性的小钱,而是能毁掉他的大数目。他有一套制度。赌轮盘的时候——打个比方——他押红的,失败的时候再加倍。根据数学的概率法则,不管前面出现过多少次黑的,每次你押红的,押中的机会仍是50:50。但是赌徒却认为,黑色若连续出现好几次,下回红色出现的机会就会随着轮子的连续性转动而比例增加。这实际上根本不符合数理原则,然而赌徒心中却越来越坚信红的该来了——就算这次不来,下回一定会出现,于是下次更加肯定。他确实看到了这一点。他支持自己内在的信念,而且赢了。这使他更相信会赢,他知道他会的,虽然事实上概率永远一样:50:50。
我们可以说,长胜的赌徒就是那些靠运气而自以为能通晓某些奥妙的人。如果运气一直证实他预感和先见之明——统计上一定会有几个这么幸运的人——他心里就产生“不会输”的感觉。事实上他只是运气好而已,但是他的运气碰巧合乎他自觉幸运的内在信心,使他很容易相信自己的运气是特殊的神宠,是专门赐给天之骄子的。他相信自己注定要赢,他的胜利具有命中贡品的意义。这种人渴望的、有时也获得的,是“优异”的感觉。他要证明,命运偏爱他。
但是赌徒不只是接受纸牌的预言而已。他也想向不温厚的命运强讨胜利。当他渴望的数目不再出现时,他会越战越勇,加倍下注,一直提高赌金。在他大胆或绝望的尝试中,他也许会一举赎回所有的损失,但更多可能的是赌博让他一败涂地。不过由这种行为来看,赌徒是一个幻想自己必赢、却表现为必定失败的人。也就是说一场赌局的输家永远是那些赌徒。
谁也不满足于自己的财产,谁都不满足于自己的聪明
——托尔斯泰
一对新人到拉斯维加斯度蜜月。没过三天,1000美元的赌本就输光了。当天晚上新郎躺在床上,看到梳妆台上有个东西在闪闪发光。他凑上前去,发现那是他们留下来当纪念品的5块钱筹码。更奇怪的是,筹码上不断闪着“17”这个数字。
他觉得这是个兆头,于是披上绿色浴袍,急匆匆冲到楼下去找轮盘赌台。他把5块钱筹码押在“17”这个数字。果不其然,小球落在“17”,赔率是赌1赔35,他拿到175美元。他把彩金继续押在“17”,小球果然又落在“17”,庄家赔了6125美元。这种邪门的手气就这样持续着,财星高照的新郎赢了750万美元,但他还不肯罢手。这时赌场经理出面了,他说,如果再开出“17”,他们可是赔不起。
这个新郎想乘胜追击,叫了计程车直驱市区另一家财力更雄厚的赌场。轮盘台上的小球又落在“17”,庄家赔了两亿多美元。他乐昏了头,把这笔巨资孤注一掷,来一场空前豪赌。结果小球停住时一偏,开出了“18”。一辈子都梦想不到的天大财富,就这样转瞬间输得精光。他垂头丧气地走了几里路,回到旅馆。
他一走进房间,太太就问了:“你到哪儿去了?”
“去赌轮盘了。”
“手气怎么样?”
“还好。只输了5块钱。”
披沙拣金
赌场之所以稳赚不赔,是因为有很多赌客跟这个新郎官犯了同样的毛病。他当天晚上是用5块钱赌本起家,所以他觉得无论怎么输,就是这么一点钱。
上面那个“绿色浴袍男子的传奇”充分解释了心理经济学家所谓的“划分心理账目”的概念。这种概念反映了一种最常见、也最浪费的财务错误:把某些钱看得不值钱,因此可以轻易挥霍掉。说得更明白一点,划分心理账目意指人们根据钱的来源、存放的地方和花用的方式,将金钱加以归类,并赋予它们不同的价值。一般财富(特别是金钱)应该是可以自由互换的,这表示不管是中奖赢来的彩金,工作赚到的薪资,或是退税款项,100美元就是100美元,意义和价值不应该有任何不同,因为任何一张百元美钞,都能够在麦当劳买到同样多的汉堡。同样地,不管是放在床垫底下、存在银行户头,或是变换成国库债券的100美元,都应该让你产生同样的感觉或富足感(虽然银行存款和国库债券,比放在床下的现金保险多了)。如果金钱和财富是可以互换的,不论是赌博赢来的彩金或辛苦赚到的薪水,使用起来都应该没什么两样。任何财务决定,都应该是根据一件事对我们的整体财富有何影响,来做理性的衡量。
即使为了国王的宝座,也永远不要欺骗,违背真理。
——贝多芬
一个人到神父那里忏悔:“我有罪。‘二战’期间,我把一个富有的犹太人藏在我的地窖里,每月向他收一大笔保护费。”
神父说:“是呀,这的确是罪过,可是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了呀……”
“问题就在这儿,”这个人说,“这么多年来,我一直没告诉他,战争已经结束了。”
披沙拣金
当一个人欺骗他人时,他必然会面对两种惩罚:一种是骗术失败,而另一种是骗术成功。
一个人由于处在不利的环境中一时撒谎,是可以谅解的,但是蓄意欺骗他人的人则不会有希望,他迟早会自食其果,丧失尊严、信誉直到丧失自由。
心虚是骗子的一大疾病。当一个人决定欺骗别人时,通常都没有考虑到以后将受到罪恶感的折磨。
欺骗别人的人会感到既负罪又羞耻,在他们多得到一分金钱时,他们就多损失一分人格。他们的钱袋固然有所增益,但他们自己却失去了人格和信念,成为堕落的衣冠禽兽。
欺骗行为终究是要失败的。所以即使从利害这方面打算,诚实也是一种最好的策略。没有私心,不为利动的名誉和价值,要比从欺骗中得来的利益大过千倍。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一天,一个木匠不小心把自己的斧子掉在了河里,他请求墨邱利帮自己找回来。墨邱利就是罗马人对赫尔墨斯的称呼。墨邱利潜入水中,不一会儿,带回一把金斧子,但诚实的木匠却说这不是他的斧子。墨邱利第二次入水带回一把银斧子,但木匠还是不要。墨邱利第三次带回把带木柄的普通斧子,木匠兴高采烈地说:“这正是我丢的那一把。”墨邱利十分欣赏木匠的诚实,他把三把斧子一起送给了木匠。
墨邱利的慷慨很快四处传播开来,有一个无赖决定要抓住这一机会。他也来到河边,在岸上放声大哭说自己丢了一把斧子。墨邱利捞出一把金斧子,问他是不是这一把。
“是的,我丢的正是这一把。”无赖说。
“你这个无耻的蠢货,”墨邱利勃然大怒,“你竟敢在一位能一眼把你看穿的神灵面前说谎,贪婪将使你受到惩罚,你一生会穷困不堪。”
披沙拣金
我们对自己内心的审视并没有什么强加的力量,但是善恶总有报。在我们寻求外在的富有和内在的丰富时,诚实始终是最为重要的东西。
愤世嫉俗的社会往往取笑纯朴的美德。诚实不同于愚蠢或轻信。它就是它自己:甜蜜而单纯的天真无邪,对自己和自己灵魂深刻的了解。我们一定得学会去信任我们自己,和信任自己有为生活做出积极判断的能力,我们能够以诚实看待自己做到这一点。我们有权扩展我们的智力、有权吸收信息,并用它来获取我们的利益。我们一旦知道,我们必须关爱和信任的对象就是我们自己的时候,我们就能够过一种在财务上安全、舒适和欢乐的生活。
指望不正当的所得,就是损失的开端。
——谚语
一个人来到智者面前向他诉苦,说有人骗了他。
智者问他:“那么他做了什么呢?”这个人说: “他能够把任何一种金属变成金子。他做给我看了,我亲眼看见了奇迹的发生。然后他说我应该把我所有的金子带来,他将使变成10倍的金子。所以我集中了我所有的金银首饰,而他拿着我的金子逃走了。他骗了我。
智者告诉这个人:“是你的贪婪骗了你。不要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你是贪婪的,而贪婪是愚蠢的。你希望你的金银首饰变成10倍多,是这个念头欺骗了你,那个人只不过是利用了这个机会,如此而已。你才是真正欺骗自己的人。如果他不骗你,别人也会把你给骗了。”
披沙拣金
所以是谁在骗不是问题。如果有人骗你,这显示出你有某种倾向希望受骗。如果某人能够对你撒谎,这意味着你和谎言有某种亲和力。一个真实的人不可能受骗的,一个生活在真实中的人是不可能成为说谎者的牺牲品的。只有一个说谎者才会被另一个说谎者欺骗,否则没有可能性。
赚钱的欲望人人都有,当然无可厚非。可是有些人专想不劳而获,这种念头未免过于天真。
报上常常看到有人被骗子骗走财物,这些人被骗虽然可怜,然而其被骗的动机——想不劳而获——却又可鄙,这些人若不存贪欲之心,又怎能令骗子乘机得逞呢?
所以有人说,想不劳而获的人,是只要有利可图,就连对魔鬼都愿以上宾招待的人。虽然金钱的魔力很大, “可使鬼推磨”,但这种鬼却有点惹不得,它会害得人一蹶不振。所以,想赚钱的人,还是确定自己的着眼点,凭自己的力量求取,这会来得令人心安理得些。
精明而忠诚的人,应该寻觅;精明而虚伪的人,应该警惕。
——谚语
在早期的公谊会教徒中有一些零售商人,他们采取言不二价的习惯对待顾客,不像别的商店那样互相讨价还价,他们之所以采取这种习惯,是因为他们认为要高价是一种说谎的行为。而他们这样做大大方便了顾客,于是人们都愿意到他们店里买东西,结果这些教徒商人都发了大财。
披沙拣金
精明,如果是纯真的,它应属于我们性格中的无意识部分。罗素认为,正是这种特质,使许多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若是从道德的观点来看,它则是一种卑下的特质,因为它总是自私的,然而它却能使人避免最坏的罪过。
我们可以确立一条很少例外的一般规则,那就是当人们误认为什么是对他们自己有利时,他们自信是明智的行为比实际上真正明智的行为更容易招受损失。因此,凡使人能较好判断对自己有利的事情,其结果都是好的。除了这个故事以外的无数例证都可以说明,人们由于道德上的理由做了自己相信是跟自己利益相反的事情,结果都会交到好运。
有人可能出于精明而采取同样的方法,然而事实上没有任何人能精明到如此程度。我们的无意识比它促使我们成为有坏心的人还要恶。因此,世界上做到了凡事与自己利益完全相符的人,是那些基于道德的理由有意去做他们相信是与自己利益相反的事的人。其次是那些力图从理性上、意识上考虑什么对自己有利,而尽量排除受情感影响的人。再次便是那些本性上精明的人。最后一种人是那些所怀恶意超过精明的人,他们使别人破产衰败,而不知自己也已陷于如此境地。
宇宙的穹音,仍回荡在,夜莺及蜂鸟的歌声中。
——富兰克林
有一个穷苦的农民,平时不爱劳动,总摆脱不了贫困的生活。后来,他索性躺在家里整天睡大觉。他的老婆也不想干活,懒得连扫帚都不愿意碰,唯一让两人感到舒服的事情就是躺在床上睡觉。
一天,农民打开衣柜抽屉,看见破烂衣服上面睡着一个骨瘦如柴的小老头。
“喂,你是谁?”
听见声音,老头睁开眼睛回答:“我是穷神。挺喜欢你们家,早在半年以前就得到你的关照啦!”
农民顿时恍然大悟:“噢,我的穷日子原来是穷神带来的呀!”他思前想后,整整寻思了一天,晚上,他悄悄地对老婆说:“有那个穷神在,我们当然要穷了。没办法,明天早上搬家吧!”两个人嘁嘁喳喳地商量着。
夫妻二人刚要做搬家的准备,就听见衣柜的抽屉里面有什么东西作响。“咦?干什么呢?”偷偷一看,穷神正里面编草鞋。
他惊慌地问:“你编这个玩意干什么?”
“嗯,你们不是说要搬家嘛!我不能错过,得在明天早上把它编好,和你们一块儿走哇。”听见这话,农民颓丧极了。
他对老婆说:“瞧瞧,老婆子,我们不管去哪儿,这个穷神都粘着不放。看来,到哪儿也不行啊!莫不如哪儿也不去,就在这儿好好干活吧!”
打那以后,这两口子完全像换了个人似的,早上天色未明就起身,晚上繁星当空还在地里干活。
一天,穷神说:“这回我必须另找地方啦!”在农民没注意的时候,穷神偷偷地从这个农民家溜走了。
披沙拣金
对于那些长期因懒惰而贫穷的人来说,靠劳动创造财富的过程永远是一种负担,贫穷是唯一能让他们感到舒服的事情。只有当他们真正发现穷神附身时,才会发觉贫穷不该是他们原本的生活。在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过程中,躲避贫穷是永远不会奏效的办法,因为贫穷永远伴随着贫穷的心志,贫穷的心智志也永远吸引着贫穷本身。这也是故事中那对夫妇无法摆脱穷神的真正原因。
造成贫穷的原因各有不同,可摆脱穷困最奏效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让自己感觉到贫穷对于我们是多么的不舒服,富有的生活才是我们真正的生活。贫穷所产生的压力,就像缺乏适当的营养和保护措施,会引起生理上的疾病,而那些懒惰的人从不会意识到这种压力的存在,只有发现穷神附身时才会意识到这种压力。治疗这种疾病唯一的药方就是使自己走出所谓的“贫穷舒服区”,也许开始时,我们会感觉到恐惧,会觉得不舒服,不过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把恐惧称为兴奋,把不舒服看成是挑战!
追求富裕生活的免费益处之一就是学会将那些“贫穷舒服区”变成支持我们的系统,这样就可以把贫穷的压力当做致富的动力去获得我们想要的生活。
良机对于懒惰者没有什么,但勤劳可以使最平常的机会变为良机。
——马丁·路德
从前有一个老人,生活非常困苦。
有人问他:“你的境遇为什么这样不好?”
老人回答:“就是机会不好!我活了这么多年,从没有碰到一次好机会。我年轻时是学‘文’的,而且学得很好,可是那时节社会上都尊重老年人,轻视年轻人,年轻人即使有好学问也不会被人重视。因为我是年轻人,只得跟着倒霉。过了许多年,社会上又掀起了‘尚武’的风气,于是我又去学‘武’,等我学成了,我也老了,那时的社会风气恰巧又变了——变为重视年轻人,不用老年人了。老年人即使有武艺,也不受人们重视。我这样碰来碰去,就从来没有碰到好机会。”
披沙拣金
爱碰机会的人,结果是往往会“扑空”的。
致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可行途径却多得不胜枚举。有的人终生做学问,有的人终生钻研艺术,只要能够出人头地,都有富的可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天下可赚之钱比比皆是,好的生意不会全部被别人谈完,好的创意不会全被人想尽,好的产品也不会都被生产出来,最伟大的公司不会全被别人抢先建立,全世界的金钱更不会全都进入别人的账户,只要深刻的剖析就会发现你可以抓住许多赚钱的机会,来完成你的梦想。只要不是不义之财,得来都会令人心安理得。
有人认为致富全凭运气,事实上,需靠一半天分和一半努力,才能争取到这种运气。
人生中值得追寻的东西很多,赚钱并不是人生唯一的目的,但是,所有以正当手法赚钱的人,我们都得承认他们是成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