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精神卫生日: 怎样走出心理亚健康
继薇
阅读:43
2024-12-20 05:14:54
评论:61
心理健康是全面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康覆盖离不开每个人自身心理健康的维护。据2018年《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当前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我国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的人有16.1%,而心理健康的人仅占10.3%,故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该白皮书项目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牵头,联合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分会、北京健康管理协会,以及国内30余位专家和学者共同完成,对历时5年全国约112万城镇人口的心理健康大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采集的有效数据超过100万。
白皮书数据同时表明,心理健康状态与躯体生理健康状态密切相关,躯体健康状况越差,心理问题发生率越高。甲状腺结节、乳腺良性病变、子宫肌瘤、肥胖和失眠等亚健康城镇居民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五类人群的心理亚健康比例在54.7%—64.7%,心理问题发生率在24.3%—37.3%;在肿瘤、脑梗、心梗、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城镇慢病患者中,抑郁、焦虑问题突出,城镇慢病人群中有50.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倾向。
由此而知,心理亚健康状态已经对国民的心身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那么,出现心理亚健康时怎么办?怎样及时识别自己是否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呢?怎样恢复心理健康呢?
一、心理亚健康有哪些主要表现?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四位一体的健康新观念,即全面健康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四方面。而心理亚健康则是指一种介于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主要表现为以下九个方面:
1.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与他人交流时,前一秒还记得自己要说的话,后一秒种就可能忘了;非常熟悉的朋友,一天见两三次面,但是会突然之间忘了对方的名字,对周围世界产生陌生感、似曾相识感。
2.做事拖拉、效率低下。不能按时完成工作,约会经常迟到,做一件事总要磨磨蹭蹭,一拖再拖。
3.人际交往频率减低,喜欢独处,回避现实。与朋友交往减少,性格越来越孤僻;虽外面世界很精彩,但感到自己很无奈、已经落伍,回避社会和社交场所。
4.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总是忧心忡忡,怕自己或家人出事;情绪幼稚化,遇事一触即发,不冷静,易生气动怒;曲解他人好意,听不进别人意见,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想以自己为中心,按自己的意愿行事,不顾及他人感受。
5.郁闷不开心。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学习与工作,内心压力无法释放,整日闷闷不乐,郁郁寡欢,对事物兴趣下降,惰性增加,烟酒量增加。
6.疑心重,人际敏感。常常疑虑重重,固执己见,感情用事,一意孤行。一方面,敏感多疑,对于一些看不惯的行为以及事物通常会抱有敌意,且对于别人的行为经常会自行的解读为“居心叵测、不怀好意”,总觉得家人及周围人与自己过不去,不相信别人;另一方面,有时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视而不见,置身事外,反应冷漠,不关心他人。
7.空虚无聊感。生活空虚乏味,漫无目标,沉溺于手机游戏,得过且过,对自己人生的价值产生怀疑,无上进心,常常会长吁短叹,混日子,缺少生气。
8.思维迟钝,反应迟缓。脑子出现“短路”,大脑反应变慢,与人交谈时,总会慢半拍,面临突发事件时,常常束手无策;思维不清晰,唠叨,说重复话;精神不振,脑力疲劳、懒于运动:常感到精力不支,力不从心。
9.睡眠问题。出现睡眠差,入睡困难,早醒;或睡不安,睡不深,或梦多,做恶梦。
二、简单心理测试:评估心理亚健康的严重程度
下面是由英国医生Goldberg等编制的一个主要用于社区人群筛查和评定的自评问卷,已经过国内大量研究使用及验证,适用性强,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回答下述12个问题。
①是否干什么事情都不能专心 是 否
②是否因心烦而睡眠很少 是 否
③是否感到在各种事情上都不能发挥作用 是 否
④是否对一些问题没有能力做出决断 是 否
⑤是否总是处于紧张之中 是 否
⑥是否感到无法克服困难 是 否
⑦是否从日常生活中不能感到乐趣 是 否
⑧是否不能够面对困难 是 否
⑨是否感到不高兴和心情压抑 是 否
⑩是否对自己失去信心 是 否
⑪是否认为自己是无用的人 是 否
⑫是否所有的事情都感到不值得高兴 是 否
结果分析:上述每道题回答“是”的记1分,回答“否”的不记分。当评分等于或大于4分时,说明你的心理健康已经出现问题,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积分越高,表示问题越大。
三、怎样走出心理亚健康状态、实现人人享有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有多种内涵,但一般来说,心理健康包括智力正常、人格健全、情绪稳定、意志健全、行为协调、自我评价正确、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正常、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等主要方面。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当我们发现自己处于某些心理亚健康状态时,可以做以下几方面的调整。
1.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处事乐观
生活总是好坏交替的,我们所做的每件事、所度过的每一天,都是好坏交错的,事实上没有哪一天、没有哪件事,是百分之百的好,或者百分之百的差。老天爷总是喜欢作弄人,天天都如此,不会全给你好事情,哪怕70%是好事,但每天仍有不顺利的事情出现,更何况有时候70%是不理想之事,所以每天都会有烦心之事。个人心态的好坏关键取决于我们对周围事物持何种想法,是持乐观还是悲观的态度,这全在于我们自己的选择和决定。
可以说世界上没有最差的处境,只有最坏的心情。不可否认,生活中各种不幸事件是客观存在的,唯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到问题的双重性,学会在各种困境中、逆境中看到优势和希望,在顺境中保持一分清醒头脑。
白居易说过:“心宽不在屋宽”。有人虽家财万贯,却提心吊胆,无安乐可言;有人虽权倾一时,却钩心斗角,烦恼不断,无快乐可说。也就是说,名利地位、荣华富贵等外在的一切优越条件,尽管有时可带来一时的感官享受,但并不是快乐与幸福生活的必备条件。所以,能带来真正持久内心快乐的主要是与你思想中的某些观念、信念及看法有关,即主要是看是否具备一种乐观的态度。因此,尽早培养乐观特质,有助于面对失败、挫折与逆境的挑战。
2.善待自己,享受学习、工作与生活
全面了解自我、悦纳自我。人无完人,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性格、情绪和优缺点能做出恰当、客观的评价,这是迈向心理健康的第一步,但完成这一步可能需要多年的时间,甚至大部分人一辈子都可能无法走出自己的偏见。要明白这一点,理解每个人都是有缺点的普通人,接纳自己的不足,改变心态可以从最简单的做起,即:对自己不要提出过分苛刻的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和理想,不要过分与别人攀比。
幸福的生活在于你对过程的体验,但大部分人因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了对生活过程的享受。快乐的人生是享受生活分分秒秒的过程,它不在于你究竟得到有多少,而是在于你付出和奉献有多少;不是仅仅去做你喜欢的事情,而是有所担当,善于在你必须做的事情中去培养兴趣,当然前者较易,后者较难,但只有做到后者,才能享受到生活、学习、工作的真正乐趣。因为大部分人所从事的工作都不一定是自己所喜欢的,所以需要有意识地全身心投入和专注于工作,培养专业兴趣,这样才能使工作过程更愉快和开心。
3.加强运动,改善代谢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人经过1小时的运动后,可以增加代谢活动,增加愉快的感觉,有助于释放压力;另外,英国利兹大学研究人员对200名上班族进行研究也显示,不论采取何种形式的运动,只要能参与运动,就能够减轻痛苦,增强对工作、同事和自己的包容力,因此,运动能改善心理亚健康状态。
4.多听音乐,放松心身
中国台湾高雄医学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36名孕妇进行研究,其中大约50%的孕妇被安排每天听30分钟音乐,持续两星期。结果发现:听音乐有助于降低孕妇的紧张、焦虑和抑郁情绪。因此建议多听舒缓或欢快的古典音乐,可以放松神经,引发良好的情绪反应,有益身体健康。
5.维持良好的睡眠,减轻心身疲劳
美国国家睡眠基金会的研究人员指出:压力和睡眠障碍可能形成恶性循环,睡眠不足的人士,压力较大,容易出现不满和愤怒情绪,暴饮暴食的概率更大;而压力越大,也可能导致睡眠障碍。能保证每天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心疲劳的恢复。
总之,全民健康覆盖,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二者均不可或缺。因此,要走出心理亚健康状态,首先每个人都需要逐步调整心态,对周围的人、事、物和环境能作出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学会全面接纳周围的人与事,接纳目前暂时无法改变的现实,善待他人,减少抱怨,善待环境,善待社会,并主动地去适应现实;其次,需要接纳过去的成败得失,因为接纳是改变的前提,不接纳过去,就会纠结于过去的伤痛之中,这样过去的伤痛会给自己造成二次伤害,甚至多次伤害,故只要放下过去的纠结,才有机会开始新的生活。
心理卫生一小步,健康人生一大步,值此世界精神卫生日即将来临之际,希望社会各界人人参与,人人出力,从改变自己开始,为实现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人人享有心理健康的目标而努力。(作者:杨放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