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课堂

婉映 阅读:49 2024-12-20 12:59:37 评论:61

关键词:体育课堂;传统文化;集体荣誉感

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我校积极寻找体育教学和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使传统文化充分发挥它以德育人的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那么,如何在体育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呢?下面,笔者就从以下两方面对此问题进行简单论述。

一、采取集体合作练习的手段,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个性

集体主义精神是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对中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从而使学生以集体的形式朝着明确、统一的方向和目标前进。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通过采取集体合作练习的手段,使学生养成自身的集体意识,具有集体荣誉感,并养成良好的个性。

比如,在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除了一些让学生以个体的形式进行练习,还要选择一些让学生能够通过集体合作来完成的,如足球、篮球等教学项目,在学生完成了个人技术动作的教学任务后,还要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实战,让学生在实战过程中,感知所有成员相互配合的重要性,知道只有整个集体同心协力,才能取得胜利。这样,通过采取集体合作练习的手段,使学生树立集体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个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适当进行武术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丽珍宝。在初中体育课堂上,我们不要总是将教学内容始终局限在一些基础体育动作的教授和练习上,还要适当进行武术教学,它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还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性,我们可以利用它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比如,我们可以给学生介绍中国历史上一些英雄人物的事迹,如清末民初的洪拳大师,岭南武术界一代宗师黄飞鸿,他3岁从父习武,13岁尽得家传功夫,有绝技无影脚、铁线拳、子母刀等等。1894年,黄飞鸿随刘永福赴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年幼时拜陈广为师,学习刀枪之法,武艺“一县无敌”,在北宋末年投军,曾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岳母还为岳飞后背刺上“精忠报国”……这样,通过结合中国历史上一些习武之人的英勇事迹,让学生知道了学习武术并非是为了以强欺弱、打架斗殴,而是成为合格的祖国保卫者。通过这些事迹,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使学生愿意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武术,使祖国这一优秀文化遗产得到继承。

综上所述,在体育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感悟我国丰富的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素养,并让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产生热爱和尊重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积极探究体育课堂和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将传统文化以科学、合理的形式渗透到体育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不仅学到基本的体育技术动作和技能,心理品质也能获得良好、健康的发展。

一、民间体育活动在学校体育发展中的现状

2000年上海出版社出版的《体育大辞典》对民间体育做出了明确的定义:“民间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组成部分,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性的身体锻炼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自娱自乐、多数项目不受时间地点、器材的限制,具有娱乐性、趣味性、民俗性、游戏性、表演性、节庆性的特点。”但纵观目前的教学现状,体育课程的内容极度单调、贫乏,学校体育课程缺乏生机和吸引力,民间体育活动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利用。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不断实施,各种教育的方法和内容在不断的完善,为民间体育发展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把体育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教育界面。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为民间体育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空间。民间体育活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渗透民间体育活动资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需要

首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当重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因此,把民间体育活动充实到现行教材中去,成为有学校特色的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身心在活动中健康成长。

其次,当前农村中小学的体育教学,由于经费缺乏,基本的体育器材、设施场地很难得以保证,从而使体育教学难以正常开展。课堂仅限于跑步、做操、甚至“放鸭子”、“放羊”式。因此,“学生爱体育,不爱上体育课”的现象极其严重,学生的生理机能和身体素质有所滑坡。为了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为了学生健康成长。我校让民间体育活动走入课堂,学生易懂、易学、易传。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还能开发学生智力,符合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深受他们的喜爱。

第三,渗透民间体育活动资源是体育课堂教学,也是满足当代少年儿童娱乐生活的现实需要。民间体育活动贴近少年儿童的娱乐生活,是集简便易行、娱乐性、趣味性、群体性于一体的户外运动项目。尤其是通过学校体育这一主渠道积极推进,不仅丰富了学校体育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娱乐生活的现实需要,有利于小学体育的健康和谐发展。

三、民间体育资源的挖掘及合理引入课堂

1.全面挖掘民间体育资源

挖掘民间体育资源的主要渠道有:(1)发动学生以及家长对民间体育游戏的搜集。(2)查阅文献。主要到图书馆查找。(3)访问。对致力于民间文化研究的专家、地方上具有威望和该方面专长的长者进行访问。(4)联络朋友。(5)网络。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应的游戏资料。

2.对民间体育活动进行有效筛选

对搜集的民间体育游戏,我们可结合学校的环境条件等选择使用,在形式与内容上尽量保持原貌,如:摇船、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但对于一些不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游戏或者安全性不强的民间体育游戏,我们可不采纳,或重新编写改造,使其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3.民间体育活动的教材化处理

民间体育作为一种体育文化,它进入体育课堂必须经过一定的教材化处理和转换,才能作为教学元素。体育教材是经过体育教学目标,按照有关标准从运动素材中加工出来的锻炼身体活动的内容体系。作为教师来讲,必须将民间体育如何进入课堂教学的过程进行认真地思考和研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将所收集的资源进行教材化和创编化的处理,将其合理的进入课堂。例如:小学生常玩打弹子的游戏,老师和家长常常以不卫生为理由禁止学生游戏。但体育课中,我们可以创编改造,用实心球代替玻璃弹子,合理的运用到投掷课中,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掷远和掷准能力。

4.将民间体育活动合理融入体育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社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因此改革应运而生。论及教育,新课改就是一项重大举措。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各个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模式都在发生变化,小学教育也是如此,一方面传统的体育课堂枯燥无味,注重于固有的运动训练,且很多学校由于体育经费紧缺,场地器材不足,体育活动单一,另一方面,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以及近年来体质下降的现状,都迫使小学体育课堂需要进行改革。民间传统游戏具有浅显性和趣味性,因此将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中,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更好地推进小学体育教学工作。

传统民间游戏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民族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中去极大地丰富了小学体育教学的内容。有效地将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教学中去,不但使得体育课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课堂更加有活力,而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好的游戏帮助学生的身体各项机能迅速进入良好的状态,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生在游戏中享受体育课的乐趣,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会与人交往,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民间体育与体育教学的整合,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和性质。通过有机结合充分展示体育文化内涵,不仅能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更能使学生获得身心的愉悦。

二、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昆山市同心小学四、五、六年级的学生

2. 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

在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参考阅读了体育游戏学,中外体育民俗文化,民间体育游戏等方面的相关书籍和教材,另外,通过检索筛选出了20余篇学术期刊,并逐一对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归纳。

②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昆山市同心小学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三个年级发放问卷120份,每个年级30份。关于民间传统游戏融入课堂小学体育课堂的调查问卷来研究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小学体育课堂的现状,问卷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三个年级的部分学生进行抽样调查。问卷回收率100%,其中无效问卷5张,有效问卷115张。

③逻辑推理法

在相关文献与数据的整理与统计中,通过对比、演绎等研究方法,进行了推理与分析,以期为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的创新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④数理数据分析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利用体育统计知识和excel软件进行数据整合,处理,供分析参考

⑤实践探讨法

为了证明所选课题的准确性,在昆山市同心小学进行实践教学试验来检验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小学体育课堂对于学生来说算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 民间传统游戏融入小学体育课堂的意义

①能够学习和继承民间传统文化,发扬民间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许多优秀的民间传统游戏已经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仅存的也只是通过学生、家长和孩子之间言传身教而流传下来的,没有任何文字记载,更缺乏研究,面临失传的危险。而将民族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来,可以让孩子从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师生从“玩”中有效传承传统文化。随着民间游戏融入体育课堂的发展,可以不断改进、创新,以至于我们的民族文化可以发扬光大。作为体育工作者有责任去重视它,收集和研究它,让其焕发时代的光芒。

② 能促使学生良好品格的养成,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民间传统游戏大多是以娱乐为主,又以团队为多,这些游戏可以培养人与人之间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游戏中明白合作的意义,感受团队的力量,体会游戏的乐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养成帮助他人、互相帮助的良好品格,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③ 符合新课程教学的理念

通过查阅《新课程标准》了解到将民间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是可行的,新课程标准里明确提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体育文化源远流长,体育与健康课程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如蒙古族的摔跤、藏族的歌舞、维吾尔族的舞蹈、朝鲜族的荡秋千、锡伯族的射箭、彝族的射弩、白族的跳山羊以及踢毽子、滚铁环、抽陀螺等。

④能促进学校特色教学的形成

依据课改的趋势而言,需要我们形成特色教学的理念,才能适应新的潮流。目前很多学校都开始培养自己的特色路线,就体育而言,民族民间这块并不被重视,因此需要我们去开发利用民间资源。就同心小学而言,目前正在逐步开展并成特色,主要以长绳为主,辅以踢毽,双摇绳、斗鸡等等传统体育游戏。

2.昆山市同心小学民间传统游戏融入课堂的调查现状

①小学生对民间传统游戏的认知度

民间传统游戏是小学体育课和课余体育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的锻炼方式,而把民间传统游戏融入课堂的推广的难易也取决于小学生对于这类游戏的认知度。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结果按年级从低到高来划分)四年级表示听过并且了解的占被调查总数的41%,而没有听过的仅占3%;五年级表示听过并且了解的占被调查总数的50%,而没有听过的仅占8%;六年级表示听过但不了解的占71%,没有听过的比重为0。(见表1)由此可见,学生对于民间传统游戏的认知度随着年龄的增长比重越大。

② 小学生对于参加民间传统游戏的态度

小学生是否愿意参加民间传统游戏的态度对于我们在体育课堂上开展这类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对于此类运动的接受程度也决定了我们开展课程的难易程度。从结果显示,四年级学生表示学习再紧张也要参加的占被调查总数的63%,可要可不要,不喜欢的仅占6%;五年级学生表示学习再紧张也要参加的占被调查总数的42%,不喜欢的仅占3%;六年级的学生表示学习再紧张也要参加的占被调查总数的17%,学习忙就不参加的占33%,不喜欢的比重为0。(见表2)总体而言,学生对于民间传统游戏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特别是低年级小朋友兴趣极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外在因素的存在比如课业的繁重、升学的压力以及电脑游戏、电子产品等的影响,可见现在小学生对于传统体育游戏甚至是体育课的喜欢程度占总体的比重逐渐降低,说明小学生对于传统体育游戏接触越来越少。另外学习的压力逐渐增加,有的宁愿放弃参加民间传统游戏。

③小学生参加民间传统游戏的时长和频次

进行民间传统游戏的时长和频次能够反映出其自身的地位,活动参加的时间越长,次数越多说明越受到小学生的关注和喜欢。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四年级参加民间传统游戏的频次每周3至4次的比较多,占总体比重的72%,每次时长在30至60分钟的比较多;五年级学生参加民间传统游戏的频次每周1至2次的比较多,占总体的47%,每次时长在30至60分钟的比较多;六年级学生参加的频次每周3至4次的比较多,占总体的37%,每次时长在30至60分钟,而几乎没有的占33%。(见表3,4)据调查还了解到同心小学已经逐步在开展民间体育游戏融入体育课堂的活动,由此可见,小学生随着年级的提升参加的次数和时长都比较短,需要去宣传与提倡传统体育游戏的好处,以促进小学生延长参与的时间。另外,学校也应该增加民间传统游戏的内容,特别是高年级,可以舒缓升学考试的压力。

④小学生对于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的意愿

在小学体育课堂里加入民间传统游戏的内容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兴趣,改变原来比较枯燥的体育课堂,使得体育课堂更加活跃,有乐趣。而学生作为主体,首先要了解他们对于在体育课堂里加入民间体育游戏的意愿,学生乐于去上课,教师才可以非常顺利地开展。根据调查结果来看,无论哪个年级的学生对于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的兴趣很高,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表示非常希望分别占被调查总数的100%、89%、53%,而不希望的仅占3%。所以,学生对于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的意愿还是挺高的。

⑤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与继承民间传统文化的关系

民间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先辈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财富,是我们一代一代中华儿女应该去学习和继承的,并且将其发扬光大。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许多优秀的文化已经流失。所以,从体育文化而言,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将传统体育文化融入体育教学中,不断探索改进,同样,小学生可以在日常的体育课学习中继承这些传统文化。据此进行了关于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是否可以学习到传统文化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四年级学生认为对学习传统文化有很大作用的占被调查的81%,认为没有作用的仅占9%;五年级认为有很大作用的占92%,没有任何作用的占3%;六年级认为有很大作用的占66%。根据数据可以看出,将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去或多或少对于学习传统的文化是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的,有助于传承我国民间传统文化。

3.影响民间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小学体育课堂的不利因素

①人们对于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意识薄弱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而民间文化传统逐渐被人们所忽视和淡忘,就体育传统文化而言,首先政府部门缺少一定的引导宣传作用,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也要担负起自身的责任,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作为文化传承的引导者,需要我们去重视所有的体育文化,将其不断改良、创新、记录、传承给一代又一代。民间传统游戏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趣味性,将其融入体育课堂里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因此,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加强对民间传统游戏的重视。

②小学生参加民间传统游戏的时间较少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在这样一个年纪,应该遵循学生生理特点,让学生们可以有一个活动的空间,让他们充分“玩耍”起来,让学生们在传统游戏的愉悦氛围中放松和调节心情。根据我的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每周参加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时间大多在2-3次,每次时长在30分钟以下,游戏时间受限除了被足球、篮球、跳绳运动替代外,主要的是被新兴的电子竞技游戏所吸引,从而很少接触传统游戏。久而久之,小学生就对传统游戏失去了原有的兴趣,造成了传统体育游戏受限甚至逐渐消失的局面。作为体育来事我们应该帮助小学生去培养兴趣,通过把传统体育游戏融入体育课堂来提升小学生体质,以期塑造健康体魄。

③场地器材的受限

民间传统游戏相对于寻常体育运动项目而言,大多都是需要一定的道具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教育性、民族性,但由于道具的缺少甚至没有,导致只能有部分学生参加。此外,还有因为场地受限,不能进行传统体育游戏,有些学校场地太小,很难进行集体性的追逐类的游戏,就昆山市同心小学而言,正常情况下,8个班级一起上课,上课班级较多,追逐类的游戏较难进行。综上所述,要想让所有学生参与到民间传统游戏中,学校场地、器材道具方面要供应充足。

④缺乏科学的管理与监督

在开展民间传统游戏的过程当中,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监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缺少合理的管理和监督,民间传统游戏的进行就会缺少重要保障。小学生处于低学龄阶段,对于传统体育游戏的认识还比较浅显、模糊,教师应该尽可能简化难度,使得组织更加容易。在游戏进行中进行必要的管理,防止摔倒、受伤的情况出现。所以说,组织民间传统游戏要做到有组织有管理,才能推动学校传统体育游戏的可持续发展。

4.结论与建议

①结论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民间传统体育融入体育课堂是可行的、必要的。民间传统游戏作为新的课程资源,是体育教学一项新的发展方向,将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需要我们经过长期的实践来不断将传统游戏改良,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之上去改变传统游戏的规则、方法,甚至更进一步延伸出去,使得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在可以保存历史文化的基础之上,还可以适应小学体育教学的需要,适应学生身体各方面机能的需要,这样才能体现出民间体育游戏融入小学体育课堂的教育性和娱乐价值。另外,学校是少年儿童接受教育、学习文化、传承历史的殿堂,所以将民间传统游戏融入小学体育课堂是抢救、发展和弘扬民间体育的最佳途径。根据同心小学现状的调查结果得出结论:

(1).80%的学生表达出的对于民间传统体育游戏的兴趣还是很高,他们认为民间体育游戏融入体育课堂是有必要的。

(2)中高年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民间传统游戏的认识表现为不仅是单纯觉得好玩,而且在游戏中可以学到各种优良的品质。

(3)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的活动频次是逐渐减少的,可能一些特殊的情况导致不能参加,但学生心里还是非常希望参加的。

②建议

(1)同心小学的日常教学中已在开展长绳、短绳等民间项目,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建议同心小学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深入研究一下这两个游戏,在不改变原有规则的情况下可以创编一些更有新意的东西,如将长绳原本的单绳摇改为双绳,短绳的单跳和双摇改为花样跳绳等等。

(2)就目前同心小学的民间传统游戏融入体育课堂的情况来看,表现为形式比较单一,传统民间游戏的开发比较少,建议同心小学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以及课外活动中尽量多去发展更多的民间传统游戏的项目,如滚铁环、斗鸡、抖空竹等等。将传统游戏结合现代观念,开发符合现代学生生理心理并且喜爱的课程项目。

【关键词】经世致用;体育;实用性;探究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以传统方式理论为主,内容枯燥,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心理需求,其中有不少体育项目在技术难度或场地器材上难以面对全体学生,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机械呆板,缺乏活力等因素,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体育课缺乏生机与活力,这也造成中学体育课堂训练缺乏实用性。如何让中学体育教育课堂训练充满实用性,这得先寻找出中学生体育课堂训练存在问题,以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中学体育课堂训练实用性存在问题

在我国中学体育课堂训练存在很大缺陷,一般体育教学分为两项,教训与训练,教学问题我们在此不谈,重点谈训练存在问题。在体育训练中,训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技能、技术、战术等身体训练水平,使学生深入掌握课堂中理论。但许多学生抱怨体育训练缺乏实用性,造成这方面主要原因有三个。第一学校缺乏资金,对于某些体育教学理论训练应用设备严重不足,设备的不足造成学生对体育课堂训练实用性存在很大质疑。第二体育教师思想观念没有适应新时代体育课堂训练实用性。他们总是认为老师是课堂主导,学生是接受者,应毫无条件顺从。不能深入学生中间了解课堂存在问题。不知学生需要什么样的体育课堂训练。结果学生对待体育课堂训练缺乏信心,认为体育课堂训练就是个形式。第三课堂教学量大而体育课又少。一些学校把体育教学当成一个任务,而本身对体育课堂轻视,造成课堂任务量大,课程少。学生要在一节课堂中学习几节课堂知识,在训练中又是一遍而过,使学生疲劳迎战,许多课堂学的东西没有经实践训练根本不会形成体育课堂训练缺乏使用性。而一个中学体育课堂训练要做到学生掌握所学技能必须经过三个主要阶段,即粗略地掌握动作阶段;改进、提高动作阶段;动作趋于巩固、运用自如阶段。很显然与上面所存在问题对比,那是做不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改进,在什么样的环境创造什么样的可能,是体育课堂充满实用性。第四、由于以上三种问题存在,学生开始对体育课堂训练厌倦,许多学生一到体育请假逃避那无聊的课程。第五,体育课堂训练面对突发事件比较多,为了应对一些不安全事件,许多学校取消对一些训练的实施。以确保学生安全。这些考虑从理论上是可以理解的,但这对学生对体育课堂训练无形中产生一些怀疑。以上五点是中学体育课堂训练缺乏实用性问题所在。

二、中学生体育课堂解决训练缺乏实用性方法

在我们中国有句古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在我们这里就是应对什么问题提出什么样的解决方法。在上面我们所论述中学生体育课堂训练缺乏实用性问题可以以下面方法逐一解决。中学生体育课堂训练缺乏实用性关键问题在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存在很大问题。作为体育教师应转变传统一些旧模式课堂训练做法,务实求新。使学生成为体育课堂训练的主导,应不时的深入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对体育训练想法,将体育训练课堂还给学生。第一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从课堂的执行者转变成课堂的管理者,由场上的“主演”变为场外的“指导”,更新教学手段和方法,重视培养发展学生的个性、兴趣、自制能力和创造能力。第二在有资金条件的情况下,配置体育设备,使学与练结合,在没有资金情况下,或缺乏体育训练设备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所应有的设备去完善体育课堂实用性,也可以根据当地实地情况,利用本地的一些优势,不以书本为依据教一些书本外的东西加强课堂训练实用性。第三重视对体育课堂训练教学,学校应补足体育教学所需课时是体育课堂训练可以实施。第四是体育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对体育课堂训练缺乏信心重新让学生对体育课堂训练实用性建立信心。第五,教师在体育课堂训练中多加强安全意识教育,针对一些安全风险系数大的体育项目在谨慎入微的情况下逐次实施。使体育课堂训练不仅使技能的提高,而且养成一种敢于挑战的习惯,同时还应建立安全体系针对体育训练实用性带来的安全隐患。

体育课堂训练实用性方法探究断不是本篇论文所能探究彻底的,在其中实践中还会存在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去探寻,找出更好方法应对课堂训练实用性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

[2]张勤.中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内容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

[3]吴燕丹.生命关怀视野下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D].福建师范大学,2007

传统体育课堂

【关键词】体育课堂 设计 创新

现代体育课堂的核心是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路线,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和终身学习,具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方向性和指导性[1]。而传统的体育是以教材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缺少明确的导向作用,因此,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很难做出有效的客观评价。体育课堂的设计与创新,可以改变这一问题。体育课堂的创新,不仅仅是因为传统的缺陷,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他们的身体发育状况是不相同的,

1 体育课堂的特点

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的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精神状态,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行。

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的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组织形式变化多样。体育课堂是在活动中进行的,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系,还受环境的影响,场地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制约,由此决定了体育教学组织的复杂性和组织形式的多样性。

培养意志品质,完善自我。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竞赛可以培养学生现代化社会所必需的竞争精神,通过规则的学习和运用,可以培养学生诚实,守纪的品质,通过在运动中克服自身生理负荷和器械,环境,自然条件等带来的空难,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意志,同时,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可以加强人际交往,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体育课堂是身体锻练、运动训练和竞赛的基础。体育课堂中所获得的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可广泛地运用到身体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中去。身体锻炼、运动训练和竞赛的许多专门知识、技术与战术,在学习的开始阶段往往都要通过体育课堂的形式来获得。因此,体育教学原理也是身体锻炼和运动训练过程所必须遵循的共同准则。

2 体育课堂设计的作用

体育课堂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评价施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体育课堂设计是系统研究规划体育课堂系统,教学过程和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及其方法。主要包括学年教学设计,学期教学设计,单元设计,课堂设计等。

课堂设计能加强课堂教学的预习性和计划性。一节课是由多个环节组成的,而时间却是有限的,如果教师的设计不充分,就会造成体育课堂的前松后紧,使学生难以接受,而充分的备课,认真的做好教学设计能有效的克服体育教学工作的随意性[2]。

课堂设计的过程是钻研,更是教师积极思维的过程。教师要在课堂设计中钻研课标,教材,阅读大量的相关书籍,因此,教师只要认认真真进行教学设计,他的文化科学素养,思维能力,业务水平就会不断提高[3]。

3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确定教学目标,并且细化。目标的细化包括三个要素,一是行为,即学生做什么,怎么做,二是条件,即在什么情况下到底目标,三是标准,达到什么样的标准,也就是结果。最后对教学目标进行评价,即对学习效果的评价,目标达成率高质量就高。

在学习方式上,要改变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学习,发挥主体作用,教师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合作探究,发挥主动创造能力,教师不光是先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学习,而是改变程序,让学生感悟与体验。

4 体育课堂创新的作用

体育课堂改革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知识创新源于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学校教育内在的本质要求和实践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学校教育的责任。而作为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学与创新教育的有机结合,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以增强体质和增进健康为目的的体育。重视结果转向重视过程,重视体育课堂具体方式方法,包括学法,练法和健康养护法,传授健身原理学法,运动技术的练法和健康养护法等终身体育知识技能,以致将现代体育教学与未来健康联系起来。

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可接受性。课程设置由单一的普通教学课向选项课,专项课,保健课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性情。内容的深度强调可接受性,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实用性,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加体育学习和锻炼(4)。

5 如何在体育课堂中体现教学创新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每位体育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去聆听孩子们的心声,从体育教学的指挥者转变为参与者,从决定学生应该做什么,怎么学的主宰者转变为与学生合作学习的伙伴。

转变教学观念。运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5)。

参考文献:

[1]高嵘.课堂教学设计的概念及其作用分析.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04期.

[2]刘毓敏.教学设计的方法反思.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3]全.论教学设计的逻辑生长点.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关键词:初中体育 课堂教学 问题 对策

一、前言

经济社会日渐发展促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成为教师、学生交流中的关键流工具、交流方式,一部分学生由于沉迷网络,但是在身体锻炼方面却存在着不足,不利于实现学生健康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体育课时相对较少,这就促使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存在着非常多的不足,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重视体育改革与体育创新,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促使初中体育教学发生了非常大变化,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体育教学创新,摆脱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通过更加轻松、更加愉悦方式来促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体育教学思想上存在着理解不足

从目前初中教学来看,虽然大部分中学开设了专门化体育课程,但是却并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由于一部分学生并没有认识到体育教学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一部分初中学校往往为了提升升学率而随意的调换体育课程,无法有效贯彻素质教育素养。升学上的巨大压力促使中学更加关注主科学习,但是却忽视了体育教学、音乐教学等等,这就促使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着不平衡。由于学生并不重视体育教学,这就促使学生缺乏体育学习兴趣,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二)初中体育教学观念过于陈旧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正确教育观念对体育活动方式、体育活动价值取向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观念直接影响体育教学价值取向、体育教学活动方式。从目前初中体育教学来看,传统体育课堂仍然坚持传统“填鸭式”灌输性教学,学生在体育学习中仍然居于被动学习状态,再加上教师自身并不了解现代化教学理念,这就使得新课程改革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由于初中体育教学并没有摆脱传统陈旧体育教学理念,这就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并不是非常理想。

(三)初中体育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从目前教学来看,初中体育教学缺乏单调体育设施,特别是国家在投资力度方面存在着不足,这就促使初中体育教学实施非常单一。一部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有破旧篮球架这个单一的教学设施,由于体育设施不足促使学生无法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进而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以及身体锻炼。特别经济发展并不是非常理想的中学,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与经费去购买体育设施以及聘请专业化体育教师,往往由不专业教师或者是代课教师承担体育教学,教师往往只是在课堂上随便讲述,之后就是让学生自由活动,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给予学生有效指导。久而久之,学生逐渐丧失体育学习兴趣,阻碍学生身心发展。初中阶段属于学生成长关键阶段,初中体育教师需要注重提升学生身体素质,明确教师义务,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三、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对策

(一)转变传统体育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在教学中具有权威地位,学生则是需要被动的接受,严重的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同时也压抑了学生个性。新课程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体育课程设计,还是体育课程评价,都需要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体育学习技能。初中体育教师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初中体育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初中篮球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尽可能缩短篮球技巧、篮球动作教授时间,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练习篮球,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练习机会,教师或者是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篮球练习,促使学生能够发现自身在篮球技能、篮球动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有效的纠正对策,通过有效方式来促使学生更好的检验自身学习成果,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提升初中w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结合学生个体需求,开展分层教学

实际上,不同学生在身体素质、学习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很多体育教师在实际体育教学过程中往往采取传统“一刀切”教育方式,这就促使体育教学呈现出不平衡以及不公平现象,诸如,学习能力相对较优学生不需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够完成预定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教学门槛过低而促使学生逐渐丧失体育练习兴趣;对于综合能力相对较差学生往往认为教学目标高不可攀,进而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缺乏体育学习自信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通过差异化教学方式来明确学习目标以及学习评价方式,同时教学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来提出有效教学对策。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需求差异性以及个体差异,通过分层教学来促使学生在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方面获得满足,有效满足学生的自我发展需求。

在分层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心理因素、体育能力等来将学生划分成为若干个层次,同时根据学生不同层次来设施区别化教学目标以及教学任务,各个层次学生都能够掌握体育技能。例如,在初中体育跨栏跑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可以学生层次来设置区别化学习任务,诸如,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讲解跨栏跑动作之后开展自主练习,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讲解跨栏跑动作要领之后,引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这样能够有效调动班级中学生心理积极因素,促使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体育练习活动中,有效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求,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有效保障。

(三)有效利用游戏教学法,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巨大驱动力,同时也是学生热爱体育学习的重要基础。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内容上,体育教师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运动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自觉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初中体育教师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尊重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初中体育教师仍然坚持传统体育教学方式,也就是采用固定教学流程,诸如,示范讲解、体育练习、纠正学习错误、巩固提高,转变过于平淡压抑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初中体育学习活动中。作为有效体育教学方式,游戏教学法能够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利用游戏教学法来营造更加活泼、更加生动教学氛围,有效调动学生愉悦而欢快学习情绪,提高学生体育参与兴趣,进而有效掌握体育教学内容。

例如,在初中体育准备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知识布置较为简单的准备活动以及慢跑热身活动,但是枯燥无味练习方式促使学生丧失体育参与兴趣,热身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体育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性格特点,通过跨步跑、接力跑以及追逐跑等方式来鼓励学生独立创编体育游戏,这样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体育参与积极性,还能够实现体育热身目的。通过体育游戏教学法能够有效弥补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有利于营造更加愉悦、更加欢快课堂氛围,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结语

作为辅学科,体育教学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初中体育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以及传统教育方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来为W生提供优质服务。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有效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能够轻松面对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竞赛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科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促使学校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知识能力,还需要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体育教师需要重视体育教学改革与教学创新,逐步提升体育教师综合素质,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希涛.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如何实现高效初中体育教学[J].学周刊,2015,(26).

[2]汪健.建立游戏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浅谈初中体育课堂的游戏教学[J].新课程旬刊,2012,(12).

[3]张晶.浅析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读与写:上,下旬,2016,(12).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提高效率

一、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作用

在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教学方法是单一不变的。从上课开始的集合站队,到讲解课堂内容和老师进行示范,再到学生自己自由练习。这几乎是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固定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中,老师重视体育基本内容的教学,把课堂上的每一个部分都牢牢地限制住。只强调了基本知识的重要性,而忽略了高中体育的其他部分对学生的影响。在这样单一固定的教学中,学生对高中体育学习的兴趣自然非常低。体育课对学生起到的作用自然微乎其微。

在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中,老师无疑是课堂中的核心。学生永远都要听从老师的指挥,在大部分高中学校体育老师教授知识时主要是通过示范的方法,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要求,力求学生做的动作和自己一样规范。在这样单一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兴趣无论如何也很难被培养起来。体育课程所起到的作用远远达不到高中体育课的教学要求。

二、影响高中体育教学效率的因素

1.单一的教学方式

在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模式中,老师进行课堂讲解是单一且枯燥的,学生对高中体育课最感兴趣的无疑是老师讲解后自己自由活动的时间。这也是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唯一吸引到学生的地方。这种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来说,在课堂上一味地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跟着老师的示范动作进行学习,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住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一些特定的动作,学生不会去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的好处在哪里。这样的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无疑不会太高。

2.传统高中体育教学的核心是老师

老师无疑是一节课的关键,但是课堂的核心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是学生。部分高中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自己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看法。老师在体育课堂上往往采用的是填充式教学,一味地教一些体育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习自己的示范动作,然后进行机械的练习。在课堂的前半部分,老师传授体育课程的基本知识,许多高中体育教师就认为自己的课堂任务完成了,对于学生在后部分的课堂中的自由活动不管不问。这样的做法对于学生来说无疑是不负责任的。

三、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效率的方法

1.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高中体育教学的课堂中,老师要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兴趣无疑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作用,让学生跟着兴趣学习,把在体育课堂上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同时,老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建立一个体育学习目标,有目标才会有动力,让学生为了自己的目标去学习、去锻炼,在体育课中尽情地释放自己。这样老师才有提高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

2.使课堂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在以往的高中体育教学中,课堂活动无疑是一些固定且枯燥的运动项目。老师要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每一节课的体育活动与以往有些许不同。这样能够使学生有好奇心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体育项目的多样性与可变性能够使学生在体育全方面得到提高,在班级范围内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体育锻炼氛围。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大幅度提高高中体育课堂的学习效率。

3.老师要积极地与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互动

在课堂活动中,体育老师不能只让学生自己参与其中,当老师与学生共同互动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会更积极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小组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竞赛,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自己在体育课堂的积极性。让老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学习,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高中体育的学习质量。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们要改变传统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不利因素,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在体育活动中老师与学生积极活动,努力提高高中体育的教学效率,建立完善的体育教学系统。

参考文献:

[1]王海永.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策略[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

关键词:高中体育;高中生;高效课堂;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2-0120-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22.077

高中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优化学生体育素养的关键,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课程。但是,受到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高中体育教学效率偏低,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数学、语文、英语等文化课的学习上,对于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洗礼,他们希望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复习,争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可学生并没有做到劳逸结合,缺乏体育锻炼容易造成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时期,体育课程标准的提出为高中体育教学带来了新的希望,体育教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打破单一枯燥的教学方式,积极创新教学策略,逐步实现高效的体育课堂教学。本文根据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分析造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进而提出构建高效高中体育课堂的具体策略,希望对体育教学有所帮助。

一、造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原因

(一)体育教学手段单一,教师责任心不强

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往往是体育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不给学生留出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时间,造成高中生在体育课堂无法展示自己的优势,不能全身心投入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同时,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枯燥也是造成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效率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缺乏灵活性和趣味性的体育课堂必然无法吸引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中,一些体育教师对待工作并不认真,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课堂上只是象征性地教给学生一些体育知识和技能,然后就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提升,对体育课堂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即使学生有体育天赋,体育教师也没有及时地挖掘和打造。

(二)学生参与程度偏低,对体育课不重视

高中生受到父母和教师观念的约束,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到了文化课的学习上,希望通过高考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去学习文化知识,对于体育课并不重视,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反正以后也不想从事体育方面的工作。很多高中生在体育课上不能集中精力,而当体育教师给学生自由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时,他们则回到教室去学习,使体育课无法有效地开展。由于高中生对于高考过于紧张,导致他们的身体素质跟不上学习的节奏,经常出现身体不适等情况,反而会影响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很多学生还把体育课当成活动课,完全忽视了体育课的教育意义。

(三)教学目标模糊不清,缺乏技巧的指导

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体育教师没有制定明确的体育教学目标和方案,总是教师想到哪里就教到哪里,学生没有主动权和话语权,完全听从体育教师的安排,使高中生在体育课堂混混沌沌,找不到学习体育的动力和兴趣。还有的体育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是与新课程改革却格格不入,不能接受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只是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去组织课堂教学,没有对高中生的体育技巧进行有效的指导和锻炼,造成高中生无法掌握体育运动规律和技巧,容易在体育锻炼中受到伤害。体育教师与学生没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很多时候都是教师霸占课堂的主体地位。

二、构建高效高中体育课堂的具体策略

(一)创建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打造多元化的体育课堂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体育教学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机遇。高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高中体育教学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强健体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和终身体育意识。同时还要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积极创建新型的体育教学模式,体现高中体育教学的时代意义。我在体育教学中,会继承传统体育教学的优秀经验,重视改造传统项目和引人新兴运动项目,教授有利于高中生发展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并且改变单一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打造多元化的高中体育课堂,让高中生能够乐于参与,勇于实践。

(二)激发高中生的体育兴趣,进行个性化的体育锻炼

高效的体育课堂需要体育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激发高中生的体育运动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营造愉悦、轻松的高中体育课堂氛围,创设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情境,为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体育锻炼内容,做到体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统筹兼顾。为了鼓励高中生发挥潜力,形成爱运动的好习惯,我对不同层次的高中生设计的锻炼内容也不同。比如对于体育尖子生,我要求他们在掌握体育运动技巧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优势,学习更多的体育技能和知识,不断完善自身的体育素养;对于体育后进生,我要求他们能够做到积极配合体育教师工作,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对体育教学内容能做到熟练掌握。

(三)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加强体育技能的综合指导

在新时期,高中体育教学必须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教学环节和内容,选择高中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加强对体育技能的综合指导和评估。高中体育教学是以身体锻炼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因此高中体育教师要把握体育教学的任务,体现素质教育理念,争取促进高中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我在日常教学中对于每一个体育动作都会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比如学习挺身式跳远动作的时候,我会在体操垫上先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去模仿,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腹肌和背肌力量,提高身体协调能力,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体育要想构建高效的课堂,就必须得到体育教师和高中生的共同努力,让高中体育课堂真正地焕发生机和活力。体育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的束缚,把课堂教学的主人地位还给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性,给高中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还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在体育课堂渗透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养,为把高中生培育成为新时期的优秀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诊断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其诊断的意义是为了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诊断、培养体育教师自我诊断的习惯与能力、推动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教学行为的改进。〔1〕在广东省的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由此导致了学生没有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和终身锻炼的意识,造成了体能的持续下降。出现这些问题与体育课堂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是目前所存在的研究并没有针对体育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归类与分析。因此,提出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问题的诊断理论,旨在为国内体育教学理论的构建提供一些依据,同时也为目前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许多棘手问题提供有力依据。在这一意义上,中小学体育教学问题诊断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 研究目的

(1)通过对中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类研究,从而对不同类型的体育教学问题提出解决的具体方法,为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提供实践基础,并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体育课堂教学诊断机制。

(2)通过广东省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观察,依据相应的指标,判断中小学体育课堂是否存在问题,存在哪种类型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反馈,对我省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及时改进。

1.2 研究意义

(1)通过运用多种方法来研究广东省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产生问题的原因和它们发生发展的过程,阐明其本质,从而为认识和掌握体育教学问题发生的规律,以及防治问题产生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2)通过对体育课堂教学各种诊断方式发现中小学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解决方法,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和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体育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3)通过本研究的结果分析,可以在评优课或研究课中,为评委提供评价或研讨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为常态课教师备课或在常态课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实践依据;让中小学体育任课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修正,体育课堂才会朝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如课程论与教学论、走出教师职业倦怠的误区等

2.2 访谈法:设计访谈提纲对部分体育教师进行结构访谈;对学生进行无结构访谈

2.3 问卷调查法:学生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广东省部分中小学的学生。主要了解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师、体育教学环境等问题的看法和现状;体育教师的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广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主要了解体育课堂效率、体育课堂互动、体育课堂学生的参与度、体育课堂的监督和管理的现状;学校领导的调查问卷,主要了解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课堂的管理、监督,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态度

2.4 课堂观察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课堂观察法,对中小学体育课堂进行观察

2.5 个案法:针对某节课在某种特殊情境下的特殊条件下,广泛系统搜集有关资料,从而进行系统分析、解释、推理

2.6 数理统计法: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研究现状

20世纪以来,教育病理研究在日本激发了众多学者的兴趣。其中日本广岛大学教育社会学教授新崛通主编了《教育的病理》。他认为教育病理是教育中表现出来的社会病理,他将教育病理分为两类,一类是教育性病理,它们起因于教育,由教育的结果而产生,是结果形态的教育病理,如学生自杀和神经衰弱;第二类是病理性教育,它们是与教育有关的病理,是产生病理的教育条件,是原因形态的教育病理,如升学竞争。〔2〕

中小学体育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中小学体育课教学主要在室外或体育场馆进行。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诊断也不同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听课评课,其诊断的意义在于帮助中小学体育教师学会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诊断,在于形成体育教师自我诊断的习惯与能力,推动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教学行为的改进。目前国内对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问题的研究不是很多,仅有的只是一些现象研究,比较泛泛,缺少产生问题的深层次研究。如范运祥等在《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及其诊断与矫正》一文中把体育课堂教学诊断的价值归为四个方面:(1)发现课堂教学与不足,促进体育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2)激发体育教师的教学问题意识,促进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诊断能力的养成与发展;(3)教会体育教师善于倾听与沟通,提升体育教师教学反思意识和能力;(4)发掘和弘扬体育教师教学特色,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3〕

3.2 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出现的问题

3.2.1 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通过调查得知,虽然新课改全面实行,但是在一些学校的体育课程内,过去旧的教学方式仍然存在,一些体质较差或者对某类体育项目不感兴趣的学生往往缺乏积极性,造成了体育课堂学习效率偏低。〔4〕教师把教学工作围绕“达标”来展开,使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单一化,变得只注重运动技术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自我能力与学习的空间,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与个性的培养。同时,在一些践行课改的学校课堂上,也有着类似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虽然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上花样百出,课堂气氛很活跃,但是却没有了运动技术的教学,学生只是积极地在参加体育活动,参与后的锻炼效果却收效甚微。体育课的目的本来就是以增加学生的运动负荷为手段,从而增强学生的体质。也就是说学生在课堂上无论参加什么项目,都要有一定的运动负荷与强度。〔5〕但是在调查中发现,现在的课堂上学生在承受运动负荷方面的随意性较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的运动负荷远远不够,体育教学效率太低。学生在这样的一节课中得不到锻炼,根本就不能体现体育技能的精粹,也就不可能增强自己的体质。

3.2.2 教学方法僵化、缺乏互动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所采用的一系列手段和方法。〔6〕在我国,体育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很传统的“四段教学模式”,即从开始到结束一共分为四个步骤。每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总是以慢跑来开始,然后就是教师带领学生做一套老生常谈的徒手操,哪怕今天的教学内容和以往大不相同,但课堂准备却还是不变。这种老师独自教、学生机械练的填鸭式教学,教学方法僵化,缺乏鲜明有特色的时代气息,往往使现在的新一代年轻学生失去对体育课的兴趣。教师过分突出了其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偏重对技术的掌握,教学过程缺乏互动,使得学生的个性需求得不到满足。体育活动原本的出发点是一项轻松愉快、增强体质的活动,尤其对处在身心全面发展阶段的学生,体育活动恰能迎合他们的身心发展特征,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然而,僵化的、缺乏互动的组织形式只会造成学生心理的压抑、被动地从事毫无兴趣的活动。

3.2.3 体育课堂缺乏监督和管理

在学校体育课堂的工作管理中,管理体系没有形成,体育的课堂工作缺乏充分的监督与管理,导致一旦出现问题不能很好的第一时间解决。有些学校虽然已经设立管理体系,但其组织机构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这在一些乡镇中学表现尤为突出。具体集中体现在对于教师、课外活动、场地器材等方面的管理仍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和“放羊式”的方式,在体育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方面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除此之外,由于监督方面的缺失,导致体育课堂的评价标准对有些学生有失公允。有一大部分中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常常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仅以“达标、分数”作为唯一标准。不仅埋没了学生的主观努力,又缺乏激励性有失公允性。〔7〕这些评价标准对一些喜欢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中小学生很不全面,同时也给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与发展带来了阻力和消极因素。

4 对策与建议

4.1 转变教学观念

随着我国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不断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思想和意识的改变与革新。这在体育课堂教学上更是如此,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遵照新课标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素质教育放在学生体育课堂的首位,同时要树立全新的教学观念。首先,体育教师要把以身体训练和技能教育为主的传统教学观念,转变为全面发展上来,既要保证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强度标准,又要寓教于乐,避免枯燥无味的机械式训练。其次,学校应构建科学完备的学科体系,使学生在体育课上除了能掌握运动技能,还要教会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观念上的转变〔8〕。

4.2 创新教学方法

教师应立足于新课改的标准,并灵活应用情景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模拟的体育场景中通过克服各种设定的障碍来实现体育技能的提高。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情景交融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运动动机,从而体会体育课堂的乐趣。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体育的教学中理应把多媒体影像设备融合进新式教学中来,尤其是广播体操或者“太极拳”的形式,更能以直观的动化方式创新教学方法。〔9〕这样体育课程就不仅仅局限于肢体上的教导,还增加了很多细节性的东西,用直观、形象化的方式破解了语言与动作的瓶颈,尤其是分析强化教学效果时,更能以效率和质量取胜。

4.3 充实教学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选择教学内容时,首先,要遵循以目标来引领内容的思想,即教师应根据体育课程的目标,通过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其次,要对体育课堂竞技化的思想加以转变,对竞技运动项目加以改造和加工,淡化其竞技性质,简化其比赛规则,从而降低学生对竞技技能的掌握难度。再次,在体育课堂上还要将竞技项目与游戏相结合,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学到运动技能,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体验运动乐趣。最后,教师还应掌握地区的环境差异、季节变化、天气情况,根据身体健康的不同合理安排课程。如:开展关于身体健康的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掌握疾病预防、安全应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0〕。

关键词:目标教学模式;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54-01

在传统体育教学课堂上,教师强调的是“精讲多练”,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要求学生结合体育训练进行总结,全面掌握体育技能。这严重影响了初中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而要想在短期内改变学习体育的态度,体育教师就需要积极应用目标教学模式,以此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与认知水平,让初中生全面掌握体育知识,为今后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设计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目标

开展目标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明确教学目标,科学地把握课堂教学活动的具体要求与方向。在设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和本节课堂的内容相一致,且能够为以后的体育课堂教学创造基础。针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征,需要设计不同教学目标。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体育教师只需要让这些学生完成基本的教学目标;针对体育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需要设计高教学目标,让这些学生能够快速、健康地成长。此外,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以全面提高初中生的体育技能为主,以提高初中生的体质为辅的基本原则。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防止教学过于单调的问题的出现[1]。例如:在设计蹲踞式跳远的课堂教学目标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以下3个教学目标作为设计方向。其一,技能与知识目标。设计该目标能够让初中生充分掌握跳远比赛的基本规则与理论知识,了解蹲踞式跳远的基本动作要领。其二,体能目标。利用蹲踞式跳远,不断强化初中生的灵敏性、协调性,并增强学生下肢的力量,全面提高学生的跳跃能力。其三,情感目标。利用课堂教学活动,不断培养初中生的荣誉感、集体责任感与团结合作意识。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辅助练习、游戏、动作示范、直观挂图等教学方式,以此完成课堂教学目标。通过设计蹲踞式跳远的课堂教学目标,促进初中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可行性。

二、实施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目标

体育教师需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并且确保所设计的教学目标能够得到良好的实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怎样把课堂教学目标转变为初中生的学习目的,如何更好地应用目标教学策略。这些都是初中体育教师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首先,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初中体育教师需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体育教师需要调查每位学生身体素质、理论基础以及学习兴趣等基本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研究,细化课堂教学目标;按照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设计不同的体育动作分解目标,组织学生有效进行合作学习,以此为开展目标教学模式提供基础。其次,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目标教学模式在整个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例如:在短跑教学课堂上,体育教师需要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调整教学方案,让每位学生能够在愉悦、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更好地完成短跑学习目标。总之,在实行目标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对学生评估情况,合理定位每位学生。同时,教师还需要灵活应用教学目标,以此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达到新课程改革要求。此外,在实际的课堂上,教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并不需要当堂解决,可以将其作为下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课堂上让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以此明确教学目标。这样能够让初中生对学习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全面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又如:对于初中生而言,田径项目属于较为枯燥的教学材料之一,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但是田径运动作为整个初中体育的一个基本项目,是增强学生体制、加强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在田径课堂上,体育教师需要灵活应用教学方式,研究符合初中生生理与心理特征的教学手段,才能够充分调动初中生学习体育积极性。所选择的教学方式既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还有符合教学材料的基本特征。

三、全面提高初中生的整体体育素质

全面提高初中生的体育素质,是进行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在应用目标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以每位初中生的发展特征为重点,利用符合初中生具体发展要求的教学方式,提高初中生学习体育的主动性。学生作为学习体育课程的主体,体育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学生才能够主动地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才能够有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知识,这有利于促进初中体育教学更好地开展。在体育课堂上,教师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能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更好地进行体育技能与体育知识的学习。此外,学校还需要建立一支素质高、技术过硬的体育教师队伍,积极培养体育教师专业的教学能力。体育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式。新课程改革虽然在全国各个学校已经实施开来,但是,体育教学绝大多数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这种传统模式的弊端越显突出,很难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未来社会的发展和竞争不仅只需要具备有素质、有知识,一个健全的体魄,更重要的是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力。因而,初中体育教师需要转变传统观念,注重课内加强,课外延伸,采用目标教学的教法和创新式的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练就强健体魄,做一个能为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栾金峰,吴嘉伟,蔡浩鹏.目标教学模式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应用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10(07):125-126.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体育教学与健康课程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源。通过民族传统体育射弩融入兰坪第一中学体育的教学实践和研究。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兰坪县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活动中,既能丰富中学的体育教学内容,增强民族地区中学生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和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提高中学生对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无疑对保护、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弘扬少数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和增强少数民族地区学生体质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可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具有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射弩 民族体育 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060-02

1 引言

我国《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我们要“倡导民族传统体育,开展民族体育资源,做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挖掘、整合推广工作”。教育部《关于印发的通知》[〔2002〕13号]文件说明要弘扬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文化,体现时代性、发展性、民族性和中国特色,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兰坪县属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居住有白族、普米族、怒族、傈僳族、彝族等14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民族自治县。由此,中学体育课程的建设与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应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努力挖掘当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使其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得到开展,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射弩项目由于其道具制作简单,学习较为容易,在我县民族中影响较深,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鉴此,我们体育工作者就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革,使其更加适应中学体育教学的要求,为该项目的继续与发展做出贡献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我县各级学校的努力,这项学生喜闻乐见的射弩项目将会在我县中学中开花结果。当然,这也需要相关部门及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教学,并对其进行技术和理论的研究,探索更加适合在我县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途径和方法,并就实践探索、人才培养以及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等做出一定的努力。

2 兰坪县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2.1体育教学重视程度存在不足

现在,由于受城乡差别和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家长依然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念头,对孩子的理论知识学习较为重视,而对于参加体育活动却处于不太提倡的态度。笔者访谈部分家长发现,他们大多担心参与体育活动会占用主科的学习时间,影响孩子的中考成绩。另一方面,在农村中学里,随着教育格局的转型,区域间生源的竞争和择校读书愈演越愈烈,家长和老师们为了学生能够考取高一级的学校或者是重点学校,都是全力以赴地加强对应考科目的辅导与训练,自然而然地谈化了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念头。另据作者走访调查发现,当前很多学校的领导、老师、家长对于像刘翔、姚明、李娜这样的体育明星非常崇拜,也认为参加体育活动是学生不可缺少的,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对体育教学重视不起来,甚至有部分中学还存在减少体育课堂教学的现象,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这种现象笔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智育第一”、“分数第一”、“升学第一”,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的怪异想法所造成的。就此而言,这种想法的存在就导致了不少学校对于体育课的开展,领导、教师、学生都是应付了事,认为搞体育是不务正业,智力不发达的人才选择搞体育。这些新旧观念的相互影响给学校体育教学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一定的阻力,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也势必会影响着中学体育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久而久之,就出现了原本是体育课堂教学却用来上其它课的现象,体育教学也就变成了考试科目的附属品、添加剂,变得可有可无状态,学校体育也就很难发挥它的应有功能和作用,这些均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期盼能够找出制约其发展的根源,出台相应的政策促其发展。

2.2体育教学认识上存在一些偏离

其实,一直以来兰坪县教育部门对各中学体育教学还是较为重视的,充分认识到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重要性,也很想把体育教育做好,但由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对教育所需的经费投不足,其教育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长期以来,虽然兰坪县中学都在努力实践着“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的教育观,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也加强完善对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综合评价,但是学校迫于外来各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学校的升学率压力,所以就导致了学校仍然以升学率、上线率作为评价一所学校工作成绩好坏的主要手段之一。另外,由于部分学校领导把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认为一个学校的体育教学效果的好坏与其在体育比赛中取得成绩的好坏成正比,而对学校总体的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不太关注,多数学生的体育素质得不到进一步的提高。再者,有部分学校领导认为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跳跳蹦蹦、玩玩乐乐,没有真正把体育与健康密切联系起来,也没有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高度和深度去认识,所以就出现了对体育课堂教学认识上的一些偏离。

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射弩项目呈现出的价值

多年来,国内外众多的民族文化研究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显示,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和价值。如能够向学生传播少数民族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等功能,适用于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如能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有计划、有规律、有效率的科学安排,能使中学生的身体得到良好的训练,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素质的作用。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不仅传承民族特有的运动、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欣赏品位、开启人的心智方面发挥了其他艺术门类不可代替的作用。也就是说,中学生参与少数民族体育运动,如射弩项目,能够加速学生的血液循环,增加心输出量,使血管系统得到锻炼,改善消化系统等功能。另据研究发现,大多的少数民族体育都属于有氧代谢运动,长期参加少数民族体育运动,能够增加人体的能量消耗,达到降低血脂、消耗脂肪的作用,并且能加速新陈代谢过程,增强体质,增进健康,达到锻炼身体的效果。因此,射弩项目融入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使广大的中学生愉悦身心,减轻心理压力和精神焦虑,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增进人际交流与沟通。并且可以进一步了解如怒族、傈僳族、彝族等各少数民族的风俗人情,在学习中拓展自己,符合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既给学生精力十足之感,又蕴含着极大的民族艺术魅力。

4 射弩融入兰坪中学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4.1射弩项目的特点适宜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射弩运动,不仅表现了少数民族生产生活和民族风情风俗,也满足了中学生文化娱乐内容。加之射弩项目具有形式丰富、简单易学、弩的制作容易等特点,不仅具有现代体育所具有的竞争性、健身性、娱乐性等特性,而且还具有民族性、地域性、趣味性、表演性、健身娱乐性和教育性等文化特征和质朴的民族精神内涵。因此, 射弩项目融入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意义。试想,这样流传久远,具有浓郁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活动,融入现代中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中正好能够补充和扩充体育课程资源,进一步满足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顺应现代学生对多元文化需求的发展理念。

4.2射弩项目能够丰富学校体育课程资源

可以看到,射弩项目融入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不仅丰富了学校体育课程资源,也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保护、继承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在当前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可以预感到中学体育课堂教学需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融入,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中学体育课堂教学更需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融入。但应在实践教学活中不断探索和研究,使其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健康成长。

4.3射弩项目能够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射弩是一项独特的体育运动,相对而言,它与其他的项目比较起来更具有趣味性。首先是其具有技术难度低、娱乐性强、便于开展等特点,适应于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射弩活动可以丰富学校体育教育教学内容,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有可能会改变学生以往的“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模式,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另外,少数民族体育具有观赏性、娱乐性、群体性,更为符合当代青少年学生天真、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使所有参加者心情舒畅,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欢快愉悦的情景活动中,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体验运动,享受快乐,不知不觉地获得身心健康的发展。

5 结语

兰坪县中学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积极将射弩项目融入到中学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课程的射弩教学、代表队训练和竞赛活动等多种教育教学形式,一方面丰富了少数民族地区中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又提高了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丰富校园体育文化,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技能和知识,能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得到施展和锻炼,有助于射弩传统体育运动的传承与保护。因此,为使中学更好地开展射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提高射弩的教学技能,课堂教学中加强射弩安全措施和教育,以保证射弩项目在我县中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健康、有序和安全地开展,服务于少数民族文化的继承,也服务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莉.苗族仙马射弩项目纳入校本课程范畴的适应性研究[J].华章,2011年11月.

[2]黑生林.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教学中的改革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年36期.

[3]黄凤月,魏永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中学教学的可行性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年04月.

[4]丁相洋.浅谈射弩运动项目教学研究[J].大家,2010年06月.

【关键词】课程改革 大学体育 民俗体育 弘扬

引言:我国历史悠久,传统文化异彩纷呈,但是在全球化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地冲击,如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文化多样化背景下向广大年轻学生证明我们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作用确实是个不小的难题。民俗体育文化是我国最为典型的传统文化活动形式,通过民俗体育进行传统优秀文化传播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就从大学体育课程中开设民俗体育项目的必要性以及民俗体育项目进入大学体育课堂的实际操作环节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一、民俗体育基本概念释义

民俗体育古已有之,形式多种多样,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叫法不同而已。“民俗体育”一词是上世纪八十年才进入学者的视野,乌丙安先生是我国最早研究民俗体育的学者,老先生主要是从民俗学的视角提出了“民俗体育”,开创了民俗体育研究的先河。真正从体育学视角系统地对民俗体育进行研究始于上世纪末。目前,关于民俗体育的研究逐渐增多,国内有一批著名的体育学学者从民俗体育的概念、发展、传承、创新等多个角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寻。民俗体育一直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我们经常都会接触或者参与的活动形式,只是它过于平常而被我们忽视,就如舞龙、舞狮、秧歌、腰鼓等项目都是其中最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但是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它们是那样的亲近又是那样的遥不可及。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民族特有文化特征与习俗才是民族的标志,如今我们对于民俗文化的这种淡漠可以说是民族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悲哀。我们可以把民俗体育理解为:由一定民众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享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如节日、礼仪等等)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性、传统性、生活化的体育活动,它既是一种体育文化,也是一种生活文化。

二、民俗体育进入大学体育课程的必要性分析

(一)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文化是民族繁衍、传承、发展过程中各种人文教化和知识总结的积累,是民族的血脉。正是我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将我们所有中国人和热爱中华民族的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也见证了我们伟大民族的繁衍与发展。目前,我们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正处于消亡的边缘,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刻不容缓。民俗体育文化作为典型民族文化活动形式,有着灿烂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诸如,舞龙、赛龙舟、腰鼓、秧歌等等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民俗体育项目,是我们民族精神物化的象征。大力弘扬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繁衍生存、发展壮大的现实需要,所以在当前有必要大力宣传和推广民俗体育项目。

(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精神文明建设不能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割断民族的精神命脉,要深入持久的弘扬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文化精髓,宣传和践行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不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涵养和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源泉。民俗体育活动是我国开展最为广泛的体育项目,依托丰富多彩的民俗体育活动进行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最接地气的教育、建设方式。

(三)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的需要。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与身体活动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依托优秀的民俗体育项目进行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是立足我们传统文化和学生健身发展双重需要而进行的课程优化发展建设。是切合实际,而又行之有效的方式。

三、民俗体育项目课程化的实施

(一)民俗体育项目的甄别。我国地缘辽阔,民俗体育项目十分多样,因此,必须选择那些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体育项目进入课堂;另外,民俗体育项目呈现出显著的地域性特征,所以,不同地区选择的民俗体育项目也就各不相同。舞龙、腰鼓、龙舟等项目都是优质的大学体育课堂资源开发内容。

(二)任课教师的遴选。授课教师的数量和技能是制约民俗体育项目进入大学体育课堂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体育教师培养过程中就很少有民俗体育项目的内容,因此,在岗教师自然也就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目前,加强在岗教师的民俗体育项目再培训是促进民俗体育文化传承、传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课程课堂教学的实施。民俗体育项目进入高校课堂必须做好教学内容的设计,同时要制定较为完善的教学计划,以确保民俗体育项目课程规范化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多方面了解和认识我们优秀的民俗体育文化。课程可以以多种形式开展,民俗体育项目学习、观赏、调研都是非常好的形式。

结束语:当前在大学体育课程中增加民俗体育项目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需要,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大学体育课程发展的需要;民俗体育项目进入大学体育课堂时必须要做好民俗体育项目的甄别、任课教师的遴选、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课程教学计划的制定、课堂教学以及课程评价等工作。

参考文献:

[1]王若光,啜静,刘F航. 我国民俗体育现代化演进问题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10-15.

[2]张弘,苗苗.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联动发展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0):92-95.

搜索
最近发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