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王国平:用微影视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先行者
卓升
阅读:58
2024-12-20 18:06:40
评论:61
元宇宙就是无穷无尽的虚拟世界,元宇宙就是互联互通的数字王国。
元宇宙就是先知先觉的新思维,元宇宙就是超越时空的新维度。
超级导演就是具有超凡脱俗的创意、超前领先的创新、超越优秀的创造,就是登峰造极,就是金字塔塔尖。
超级导演就是全能导演,编、导、演、摄、音、美、服、化、道等各工种无所不能。
超级导演就是通才导演,电影、电视剧、文艺晚会、形象片、微电影、MV等各类影视样式样样精通。
超级导演就是神奇导演,拍片速度最快,立竿见影。
超级导演就是高产导演,作品数量最多,一马当先。
超级导演就是优质导演,获奖作品最多,技高一筹。
张艺谋是公认的超级导演,但大上海以拍微影视著称的王国平,则或许可能是一位能从“元宇宙”中吸取能量的超级导演。
2021年除夕夜,中央电视台在春晚直播前新闻中,播出了上海松江G60云廊璀璨迷人的航拍夜景,轰动全国。2021年12月7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播出“上海松江: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速高质量发展”新闻,引起了全国新闻界关注,松江一时成为中央级和上海媒体竞相报道的热点。而这二部新闻片中,许多高颜值画面都出自王国平之手,这就是元宇宙超级导演王国平的神奇魔力!
王国平五年来,连续跟踪拍摄G60科创走廊从1.0到2.0直至3.0版本,见证了G60科创走廊上升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多次当面夸奖王国平,称赞他功不可没,在宣传G60科创走廊的同时,也创造了电视奇迹。牛气冲天的王导自夸G60宣传片可打满分100分,未料,程书记却说:“你太谦虚了,我给你打120分!”看,这就是拥有超凡自信和超级实力的元宇宙超级导演所赢得的超级点赞。
坊间有一说:北有大电影张艺谋,南有微影视王国平。对张艺谋等大导而言,拍摄城市形象片仅是他们的副业,而对王国平来说,则是主业。王国平是本土海派导演,几十年来他一直专注于微影视拍摄和探索,早在1987年,他就拍摄了《梅兰芳的故乡——泰州》,开创了中国城市宣传片先河。王国平用全副身心、全部智慧开拓耕耘在城市形象片等微影视领域的前沿,他曾荣获“绿色奥斯卡”金奖、“旅游奥斯卡”最佳奖、中国电视文艺“百家奖”一等奖、上海电视节“SONY”高清杯城市宣传片一等奖、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城市宣传片一等奖、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亚洲旅游电视周”和“中国旅游电视周”一等奖等中外大奖200多项。其代表作有上海城市形象片、上海旅游形象片、上海绿化形象片、上海世博会宣传片、上海电信形象片、上海国际电影节宣传片、上海国际艺术节形象片、浦东形象片、松江形象片、嘉定宣传片、安亭形象片、卢湾形象片、闸北宣传片、静安形象片、九亭宣传片、佘山形象片及中央电视台春晚主题歌MV、八运会会歌MV、第三届农运会会歌MV、世博会MV等各类微影视作品2000余部,
王国平将电视镜头伸入到了上海的角角落落和方方面面,大到城市和政府形象宣传,小到区镇和企业形象推广,其蔚为壮观的微影视作品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城市影像长卷,仿佛是当代上海的《清明上河图》,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传播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初心·追寻红色文化之印痕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的摇篮,红色文化遗址众多,王国平很早就通过多部MV和城市形象片将中共一大会址、中共二大会址等摄入镜头,用影像视听语言自觉自发地宣传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作为中国MV的鼻祖,王国平擅长用外国现代派艺术手法来拍摄红色文化主题,取得了意料不到的传播效果,因而被誉为“中国主旋律MV旗手”。从张海迪MV《轮椅上的梦》用夸张巨大的钟面象征手法讴歌英雄人物,到用三千米红布的 “大地艺术”拍摄李双江的军旅MV《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再到用“人体布雕”拍摄世界500强会议献礼MV《跨世纪的对话》……或轰动荧屏,或震撼全国,或荣膺大奖,或收视第一,王国平导演屡屡创造了拍摄红色文化微影视的轰动效应。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王国平开创的中国特色微影视是宣传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民族性和文化性的唯美结合,流行性与经典性的优美结合。
在对上海红色文化的挖掘和表现上,王国平更是勇于创新,自我超越,为用好上海红色文化资源不断出奇招,出新作。如廖昌永演唱的MV《风雨同舟手拉手》,王国平首次创造性地运用了“人体活雕”行为艺术,破天荒地动用一百多位演员扮演“人民英雄纪念碑”下的大型浮雕: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并同时新创作了“参政议政、改革开放”二组新雕塑。因为一般“人体活雕”数量仅为一人或数人,而如此大规模的“人体活雕”也大大超越了曾在威尼斯双年展上获奖的《收租院》“人体活雕”。王国平用西方行为艺术的手法来表现主旋律内容,令人脑洞大开,拍案称绝,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多家媒体纷纷予以报道。
王国平在影像创意上的最大贡献,就是敢于并善于运用外国现代派美术的另类手法和新奇形式(如大地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象征艺术、人体活雕、人体布雕、人体彩绘等),反其道行之而为主旋律题材服务,从而赋予了司空见惯的宣传内容以一种颠覆常规、耳目一新的新形式,这种原本毫不相干的红色文化内容与先锋前卫形式的奇妙组合,却产生了一种惊世骇俗的视觉冲击和意外无比的惊喜。王国平无疑是将外国艺术形式与中国宣传题材相嫁接的电视第一人,因而具有教科书般的示范意义和开拓性的引领作用,王国平敢为天下先的大无畏创新精神,独创了别具一格的新红色美学。
进入二十一世纪,王国平最大手笔和最大制作的红色文化微影视作品当首推荣获2006年中国广播电视学会节目奖和上海市优秀创作成果单项奖的《在灿烂阳光下》。这是由上海市委宣传部策划出品的中国第一部交响合唱音乐电视。王国平创意的最大亮点就是用夸张超长的红旗贯穿全片,手持红旗的一位健美男子从中共一大会址出发,跑过陈旧的石库门,跑过崭新的世纪大道,最后跑上气势如虹的东海大桥变成浩浩荡荡绵延不尽的红旗队伍,其强烈的视觉符号和鲜红的色彩冲击寓意了深刻的思想内涵,既震撼人心,又回味无穷。
这部音乐电视的最大成功之处还在于导演将庞大的的交响乐团和合唱团与壮丽的城市景观完美地有机结合,从而形象地演绎了上海就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凝固交响乐”的主题。交响乐团忽而在浦东滨江大道亲水演奏,忽而在外滩大厦房顶阳台登高演奏,忽而在上海科技馆下沉式广场深情演奏,忽而在东海大桥上凭海凌空演奏,忽而又在南京路世纪广场夜景下与霓虹同步演奏……其转场之多和拍摄之难都堪称是中国音乐电视创作之最,王国平称如此大规模的制作,即使在好莱坞也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2009年,为向建国六十周年献礼,王国平在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资助下拍摄制作的中国第一部管弦乐序曲音乐电视《红旗颂》被列入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目。《红旗颂》是由曾荣获中国影协颁发的“中国电影音乐终身成就奖”的上海著名作曲家吕其明作曲,《红旗颂》这部伟大的音乐作品正是诞生在具有红色文化传统的上海,它曾被评为二十世纪世界华人音乐经典。
王国平导演用英雄主义的赞歌、浪漫主义的情怀、象征主义的造型、形式主义的音画,构成了一部气势磅礴的中国革命90年历程的音乐电视《红旗颂》,它从一个侧面,以小见大,以情感人,为我们展现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再到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的波澜壮阔的宏伟历史。王国平导演浓笔重彩地精心塑造了女红军、新四军、抗震小英雄、农民工等几组人物形象,而围绕着他们每个人的原创故事,又是那么的别出心裁、新颖奇特而非司空见惯。女红军故事表现了长征奋斗的精神,新四军故事表现了一种抗战民族精神,农民工的故事表现了为城市建设默默劳动的奉献精神,小英雄的故事则表现了抗震团结的精神。用原创故事来表现英雄主义精神,这在中国音乐电视创作中,堪称匠心独运,独树一帜。在片中,原创故事与历史资料画面互为补充,虚实结合,从而凸现了英雄主义的大无畏气概和壮志豪情。
音乐电视《红旗颂》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革命性和浪漫性的有机统一、史料性和创意性的高度融合的精品之作,是王国平表现红色文化主题体现新红色美学的又一座新的丰碑。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上海是红色文化的诞生地,王国平在自己独创的新红色美学引领下必将还会孕育出一部部新作,如以红色故居为线索的十集纪录片《可阅读的上海红色文化建筑》正在筹拍。
精心·镌刻海派文化之符号
精心打磨,水到渠成。
作为大上海都市文化养育的海派导演王国平,既秉承着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又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对海派文化的独特感悟,并集三十多年微影视的制作经验,其创意的上海影像和营造的新海派美学令人目不暇接和心驰神往,并成为海派文化的标志符号和时尚潮流。
早在1994年,王国平最早将镜头对准海派文化的标志符号——石库门,并将弄堂游戏和童谣拍摄MV,原创了音乐电视剧《风情石库门》,由此打开了上海城市的记忆魔盒,其原汁原味的本土性将海派文化的生活质感呈现于世。该片除在国内获大奖外,还破例受邀参加瑞士第35届金玫瑰电视节为其破例举办的国际研讨会,海派文化的微影视由此开始走向世界,亮相国际舞台。
为迎接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展现中国电信飞速发展的成就,在《上海电信》形象片中,王国平巧用曾经流行的火柴盒打电话的童年游戏,来表现中国电信的飞速发展,并善用社会事件,将失窃的淮海路打电话少女铜像用人体活雕的形式再现并复活为一位活灵活现的少女,也让该片多了几分怀旧和时尚元素,因而被赞为“最具上海味道和最先锋前卫的海派文化形象片”。
进入二十一世纪,王国平通过拍摄一系列上海题材的形象片、宣传片、广告片、MV等微影视,继续研究和传播海派文化,并在实践中对海派文化提出了最精确定义,因此,王国平拍摄的上海形象片才具有最正宗、最地道的上海味道,而这也正是其他中外大牌导演所无法企及和缺失遗憾的。
何谓海派文化?早在十几年前,王国平历经三十年潜心研究和拍片实践,就大胆突破了以往对海派文化笼统和大概或模糊的简单介释,即“海派文化就是中外文化冲撞的产物,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结晶”,他率先对海派文化作出了最细致注释和最精确定义:
海派文化其实是中国江南文化的灵秀纤巧与欧陆法国浪漫文化的精致高雅的一拍即合,它是中西两大类文化中最精美、最精致的两个分支的交融汇合,并揉合了英国的贵族文化和美国的大众文化及白俄文化,由此形成了海派精神,既海纳百川,包容万象,又创新进取,追求卓越。海派文化就是时代的弄潮儿,海派文化还是时尚的冲浪者。
在海派文化的精确定义下,王国平还独树一帜地原创了新海派美学。新海派美学源于上世纪三十四年代老上海电影《马路天使》《十字街头》等所呈现出的海派美学,又融合了大众化的好莱坞电影和小众化的欧洲文艺电影的美学特征。新海派美学讲究审美的格调、叙事的腔调、画面的影调、细节的情调。
在新海派美学理论指导下,王国平导演的上海形象片《Love·上海》以异想天开的画面和天马行空的创意及浓浓的上海味道而成为海派文化微影视的经典,其对大上海的真情诠释,堪称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该片以一位上海青年和一位西方女孩一见钟情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并融入浪漫、时尚、怀旧等多种上海元素,尤其是男女主人公在弄堂骑车吃油条的风情和少女新民乐乐队凌空在浦东摩天大楼前演奏的画面,充满浓郁的上海味道和现代气息。片中,京剧脸谱和人体彩绘的反差对比代表了中西文化交融的上海;摩天大楼和新民乐队的前后叠映代表了传统与时尚交错的上海。《Love·上海》没有浮光掠影地去表现上海的亮丽和光鲜,更没有简单图解海派文化的表象,而是敏锐地捕捉到了上海的一系列象征符号,如文化符号、建筑符号和音乐符号等等,这些象征符号不是单纯的景与物,它甚至还与人互为映衬,从多层次、多角度勾勒出海派文化的风情万种和千姿百态。
王国平导演的上海旅游形象片,以其国际视角和唯美风格得到了世界旅游同仁的一致好评,在这部8分钟的短片中,王国平大胆创新地运用强烈对比手法展现了一个既传统又时尚的上海。东与西、洋与中、古与今、新与旧、高与低、动与静、快与慢等的鲜明对比,将上海的精华、精美、精彩,完全、完好、完美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每个外国人对上海产生惊讶、惊喜、惊赞。由此最终表现了上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的灿烂与神秘,原汁原味、丰富多彩的上海人的生活进行时态,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上海城市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中西合璧、海纳百川的上海时尚和海派文化。
在上海绿化形象片中,王国平导演向我们展示了上海城市中欣欣向荣的绿化景象,观众无不为之震撼。随着镜头的推拉摇移,时而犹如高飞的鸟儿在城市上空翱翔;时而好象乘着一叶扁舟穿越丛林,宛入仙境;时而在湿地悠闲慢走,驻足停留。从市中心到郊外,美好美景尽收眼底,让观众不禁感叹上海近几年来在绿化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绩。该片未用一言一语,全部运用最直观最具可视性的画面来展现,使该片仿佛变成一段美好的童话、一幅美丽的油画、一篇百姓的佳话……令人美不胜收,目不暇接。
王国平执导的闸北形象片《苏河湾》的最大亮点就是用情景再现手法表现了十里洋场的海上传奇,其以假乱真的纪实效果,让人误以为是老电影纪录片。在拍上海工商总会遗址时,王国平精心挑选一批有商人气质的群众演员担当资本家角色。在色彩上,王国平运用了模仿老电影胶片的特效,在影像风格上与老资料相互统一,力求真实地还原历史。全片结尾可谓神来之笔,一位天真烂漫的女孩迎着外白渡桥上的旭日在朝霞中吹肥皂泡,一首独创的沪语童谣飘然而至,这组意味隽永的声画组合,给观众以无限遐想,海派文化的味道尽在不言中。
王国平在执导《印象卢湾》形象片中,用象征海派文化符号的金色梧桐叶串联起人文底蕴精髓、多元商业精粹、创意产业精锐、宜居生活精致、盛典活动精彩等卢湾的几个方面,将上海人的审美格调、生活情调、做人腔调表现的淋漓尽
致。片中,分别出现在片头和片尾的一位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少女和二十一世纪新上海的少女,却坐在同样的咖啡馆,手握同一片梧桐叶,拿一样的咖啡杯具,看一样的普希金诗集,这种别具一格的精心设计表现了光阴荏苒,物是人非,但少女的形象则象征了海派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王国平在拍摄形象片《美好静安》时,大胆突破城市形象片既有的传统模式和格局,自我否定,不断超越,尤其是片中不惜笔墨对静安雨景和静安子夜至凌晨许多有温度细节的展现,堪称独具匠心,从而将海派文化的味道和流光溢彩的奢华展现得淋漓尽致,而深夜静安的一组劳作画面更是神来之笔,它开创了城市形象片“直指人心”的先河。
王国平执导的中国第一部城市微电影《上海色彩》曾荣获第九届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百家奖”一等奖和优秀摄影奖及第十五届上海电视节“索尼杯”高清电视大赛一等奖。《上海色彩》巧妙地用一个爱情故事,串联并反映了上海创意产业的多姿多彩和生机勃勃,颇有欧洲艺术电影的情调,是王导继《风情石库门》后又一部表现海派文化的十年磨一剑的经典之作。《上海色彩》可以说是十几年前拍摄上海最具创意、最为精彩的城市形象片,它以令人目眩的影像和层出不穷的创意彻底颠覆了概念化的上海固有视觉模式,从而发现和挖掘了一个另类的上海、多情的上海、诡秘的上海,其原创的新海派美学令人拍案叫绝,其散发的浓浓上海味道,更让人有一种久违的感觉,它的横空出世和登峰造极,代表了一种难以企及的最新标杆,这对于多年来上海影视界的盲目崇外和本土原创优秀作品的缺失不啻是一个福音,它既唤醒了许多有关城市的文化记忆,更催生了许多有关城市的创意灵感,它还显示了上海本土导演卓尔不群的重新崛起。
许多上海电视同仁均看好王国平,他们觉得因为受海派文化的熏陶,使得上海本土导演所拍的影像语言更能把握到上海的脉搏,触及到上海的神经、精髓及灵魂,而不像外乡人所呈现的影像只是浮光掠影和走马观花。王国平可以说是上海味道的最佳诠释者,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融入了他对上海的挚爱,对海派文化的深情,他的每部作品都是对上海这座城市最真实的还原和最艺术的升华。
精心钻研,总有收获。上海是海派文化的发源地,如今,王国平导演将自己对海派文化的研究成果正汇总进八集纪录片《海派文化》中,一部全面论述海派文化来龙去脉和艺术特征及发展概况的上海文化纪录大片即将出炉!
匠心·刺绣江南文化之意蕴
匠心独运,登峰造极。
江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长河中独树一帜,许多精致、婉约、柔美、纤巧的艺术品种均孕育诞生在江南文化中,并绽放出分外妖娆的花朵,如评弹、昆曲、江南丝竹、刺绣、紫砂壶、盆景、园林……
长三角秀丽的江南山水孕育了王国平的创意智慧,长三角深厚的江南文化更浸润了王国平的超前意识。上海的根就是江南文化,王国平对江南文化情有独钟,其拍摄的一系列江南题材MV和形象片等微影视独领风骚,无人望其项背,如《掌上乾坤》、《大地之子》、《菜篮飘香》、《湖笔颂》、《飞扬真情》、《太湖美》、《无锡是个好地方》、《休闲杭州》、《宏村》等都成为江南文化的影像代表作。
王国平常常牛气冲天地说:“拍江南者,舍我其谁?”
上世纪九十年代,歌坛才女周艳泓自己作词的《又见茉莉花》曾力邀中央台、广东台等大导拍过5个版本的MV,但她都不甚满意,于是,周艳泓便慕名找到王国平。王国平果然出手不凡,将这部MV拍出了浓浓地道的江南风情和味道,该片荣获第二届中国音乐电视大赛金奖。周艳泓也凭借该片一鸣惊人,曾先后荣获美国格莱美提名奖并登上奥地利《音乐家大舞台》,1995年,王国平通过MV这一新颖的微影视样式将江南文化也推向了世界。
王国平执导的MV《江南古镇朱家角》突破一般MV“画面配歌”的窠臼,他匠心独运地在有限的空间里,穿插了一古一今两段发生在小桥流水的古镇里的浪漫故事。前世今生、良缘美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使朱家角的景物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蕴。通过上海方言童谣引出委婉舒展的主旋律,将民歌小调的音乐元素与现代时尚的文化符号糅和在一起,艺术地凸现了全曲“珍藏历史风貌,激活现代文明”的江南文化主题。
而表现原为江南古镇现蜕变为上海国际汽车城的形象片《梦想安亭》,则别出心裁地引用了“庄周梦蝶”这一历史典故,从两千多年前过于虚无的庄周之梦巧妙地引出斑斓而又现实的安亭之梦。这个梦穿梭在喧嚣的城市,游走于宁静的古巷;飘摇在蓝天碧草之间,徘徊在熙攘的人群。该片用精辟独到的拍摄手法、富有律动感的节奏切换和如梦如幻的唯美画面,将充满现代气息又古韵犹存的江南文化与中国梦联系在一起。
王国平原创的新江南美学是对古代传统江南美学的全新演绎,它运用时尚元素和超前意识重新解构江南语境,使之升华成一种超越时空、穿越诗画、飞越梦幻与现实的神韵之美。
上海的江南文化之根在松江,王国平充分运用他原创的新江南美学,还一直以松江为题材,拍摄了一系列美轮美奂、充满诗情画意、彰显江南文化意蕴的微影视。
王国平在原创诗歌短视频《诗韵松江》中主要突出表现了江南文化的园林和建筑之美。全片通过对享誉江南的方塔和醉白池的来历传说,用情景再现的表现手法进行重新演绎,由此挖掘出了江南文化的历史底蕴,充分展现了醉白池移步换景的变化之美和方塔亭亭玉立的秀丽之美。而在展现天马斜塔时,则通过营造大雪纷飞和侠客跃马的神秘氛围,将斜塔斜而不倒的神奇之魂勾勒的呼之欲出。
王国平在执导形象片《我爱松江》时,巧妙运用松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顾绣来串联几个篇章,从而展现了江南文化的非遗之美。在片中,顾绣既是内容,又是形式,这种不可替代和不可复制的创意,将江南文化的独特性尽显无遗。
王国平导演的人文大片《人文松江》则讴歌了江南文化的人文之美。全片从寿梦、春申君讲到陆机、陆云,又延伸到黄道婆、董其昌、程十发……由此将松江的人文之脉描绘的一目了然,松江的人文精神便巍然矗立,而片中所介绍的松江画派,云间书派等更是江南文化熠熠生辉的闪亮明珠。
荣获“旅游界奥斯卡”第二届全球旅游视频大赛最佳奖和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国旅游电视周”一等奖的形象片《佘山大境界·问根广富林》则展现了江南文化的意境之美。王国平通过独特的视角、别致的构图、丰富的色彩,将每一帧画面拍成似浓笔重彩的油画,或如蜻蜓点水的水彩画,或象泼墨挥洒的国画,从而创造出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江南文化神秘意境。
荣获“2018亚洲旅游电视周”微电影大奖的《五谷丰·登松江》充分展现了江南文化的民俗之美。全片通过用男女主角串起各个景点,用高空航拍描绘各个景点,用游客体验点缀各个景点,由此顺其自然地将松江浦南的叶榭草龙舞、新浜花篮马灯舞等乡村民俗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观众,显得生机盎然,色彩缤纷。
以上各片虽然都是拍摄松江,但同样的题材、同样的内容,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拍摄视角;以上各片虽然都是松江主题,但同样的元素、同样的对象,却有完全不同的创意策划、视觉影像。王国平从不重复自己,也不抄袭前人,更不模仿别人,只会引领他人,王国平将江南文化展现得美妙绝伦,登峰造极,王国平无疑已成为拍摄江南文化的执牛耳者。
工于匠心,出手不凡。上海是江南文化的荟萃地,王国平酝酿已久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电视必将是代表江南文化并体现新江南美学的集大成之作。王国平常说:对于艺术要有敬畏之心,时机不成熟,绝不草率仓促拍片,否则就是糟蹋艺术。对于几次筹备又几次搁浅的小提琴协奏曲音乐电视《梁祝》项目,王国平并不着急,他称真正的艺术精品必是水到渠成。
上海拥有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丰富的资源,它们是艺术家取之不尽的源泉和宝藏,打响上海文化品牌更是每一个上海本土导演义不容辞的责任,王国平导演的一系列城市形象片等微影视为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城市形象宣传片虽然最早是由王国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所开创,但真正兴起和繁荣却是在2000年张艺谋执导北京申奥片后才掀起高潮的。因为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大小城市都开始注重城市形象的包装和城市宣传的推广,拍摄一部夺人眼球的城市形象片似乎成了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标配,直至2010年张艺谋为上海执导申博片,可谓将城市形象片的拍摄之风推到了巅峰,于是,纽约时报广场上的户外大屏幕成了中国城市形象片争奇斗艳的秀场,而伴随着重大国际会议在中国多座城市的举办,一部部创意非凡、大气磅礴的城市形象片,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令人目不暇接,如从G20峰会杭州城市形象片到金砖峰会厦门形象片,再从上合组织的青岛形象片又到进博会的上海形象片……又可谓是一浪高过一浪,长江后浪推前浪。
新时代,新作为,新征程,新出发。上海正打造“五大中心”、建设“四大品牌”、打响“三大文化”,朝着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方向发展,正在建设全球卓越城市和具有世界有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特色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作为中国城市形象片领军者的王国平必将大有用武之地。
如今,上海五大新城规划早已正式发布,王国平导演历时半年,率团队为松江新城精心打造的松江新城形象片再次以新奇的创意、唯美的画面、非凡的气势刷爆眼球,被誉为“具有元宇宙概念和意识的超级形象片”。
对于目前这一阵被大家竞相追逐、炒得发紫的元宇宙概念,王国平早就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解和阐述,他说:元宇宙就是另一个平行宇宙,是由意识、意念、精神、灵魂等非物质所组成的另一个维度的世界,它并行不悖地同时与人和物质世界共存,它相对于人类感官所认知的表象世界和具象实体而言,是一种虚拟世界和抽象存在,但如果从宏观宇宙和上帝视角所言,它绝对又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而并非是臆想和虚构的,但连接并沟通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一种媒介可能就是人类的梦境。人类的梦境虽是对现实世界的种种元素和关系进行解构和打碎,再重新组合并创造出了一个看似荒诞不经的梦幻世界。但实质上,所有梦境都是另一个平行宇宙的折射和反映,如同电影、电视、网络、游戏、VR、AR等所创造的影像时空和虚拟世界一样。其实中国易经的阴阳八卦太极早就揭示出了元宇宙的真谛,而庄子梦蝶也描绘出了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互动互换可能性。
王国平说他从小到大及至今,都经常会做一些奇奇怪怪、匪夷所思的梦,相对普通人而言,他可能更易接受并感知到另一个平行宇宙的信息,所以,他对虚拟世界的梦幻性、非线性、非逻辑性等更敏感并有强烈共鸣,因此,他才会如神附体般地发明了时空错乱的中国MV等微影视,他常常异想天开,灵感迸发,天马行空,才思泉涌,这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有通灵特异功能,因而王国平导演的许多微影视作品才会惊世骇俗,超乎想象,才会石破天惊,脑洞大开。这或许就是元宇宙的物质和能量所起到的神奇作用。
超越自我再创新,颠覆自我乃革新,王国平就是这样一位永远奋进和不断挑战的创意无极限、追求无终点的元宇宙超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