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管理属于哪里专业优化专业设置 推动高校教育转型
以妙
阅读:38
2024-12-21 05:55:34
评论:61
近日,民政职业大学设立我国首个婚姻类职业本科专业“婚姻服务与管理”,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该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婚姻全周期服务”能力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学生毕业后可进入婚介、婚庆、婚姻咨询等领域就业。这一专业的诞生,是教育部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优化高校专业设置的最新举措,也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向职业需求深度对接迈出重要一步。
《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根据规划,2025年我国将基本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35年将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在此导向的引领下,我国高校正在加速向需求导向、职业导向转型。
然而,高校教育的职业化进程也引发了思考。是否所有职业都有必要通过高等教育来培养?在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问世前,婚介和婚庆行业早已广泛存在,“红娘”更多是凭借经验与热情从事工作。这样的传统行业是否需要本科教育支撑?如果高校大规模设置类似专业,是否可能抬高行业门槛,导致教育资源浪费和就业“内卷”?同时,高等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否应仅局限于市场需求?如果大学教育最终沦为简单的技能培训,其内在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又该如何体现?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尽管质疑声尚存,但不可否认,婚姻服务背后的市场潜力和专业要求正日益显现。根据民政部统计,2022年我国结婚登记对数达683.5万对,婚庆市场规模突破千亿元。从韩式水晶婚礼到新中式户外婚礼,婚庆服务正迈向更加创意化、专业化、多样化的方向。此外,婚姻咨询作为新兴服务领域,发展空间广阔。以美国为例,婚姻家庭咨询师已成为成熟职业,2023年从业规模达7.6万人,未来十年预计增长16%,其背后对心理学、家庭社会学等专业知识的要求不言而喻。这一领域的成功实践表明,“婚姻服务”并非简单的经验工作,而是一个兼具学术支撑与技能门槛的专业化行业。
在国内市场,婚姻服务领域的供需矛盾也日益突出。我国婚礼策划项目大同小异,行业内相互模仿抄袭之风盛行;婚姻咨询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服务质量参差不齐,这些都亟需通过系统化培养填补专业人才的空白。民政职业大学开设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能够帮助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脱颖而出,避免低水平竞争导致的行业内卷,既是高等教育对社会需求的积极回应,也是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推动。从更宏观的视角看,职业化的高等教育还肩负着助推产业结构升级的使命。以服务业为例,通过专业教育的支持,不仅可以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能,还能够改善行业供给端现状,引领市场需求,激发市场活力,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
因此,优化专业设置是高校教育转型的重要一环,但教育转型绝不应仅仅是跟随市场的被动调整,而是要在学术价值、社会需求和市场导向之间寻求动态平衡。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设立,不仅体现了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衔接,也为其他领域的职业教育提供了启发。未来,高校需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加强产教融合,以需求为导向,以学术为基础,以社会责任为核心,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的自我革新与可持续发展,为国家与社会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谢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