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资本市场改革建设高质量资本市场 形成“想投敢投愿投”良好氛围
敏恒
阅读:35
2024-12-21 10:41:33
评论:61
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魏钊攀认为,提高资本市场投资回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事关基础制度建设、市场生态构建等方方面面。将规范与发展并重,让市场环境更加澄净透明,使市场运行更加井然有序,资本市场发展将蹄疾步稳,为服务实体经济贡献更大力量。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已是全球第二大市场,上市公司超5300家,总市值约80万亿元,投资者达2.2亿人。资本市场能否平稳健康运行,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投资者利益。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对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进行部署,作出“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等安排。这些举措为下一步的防风险、强监管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彰显出建设高质量资本市场的坚定决心。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广大投资者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其获得感强不强、参与意愿高不高,既关系到资本市场融资功能的正常发挥,也是制约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提高广大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形成“想投、敢投、愿意投”的良好氛围,一直是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
应当看到,立足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实际,要塑造投融资并重的市场导向,更好满足居民的财富管理需求,实现股民获得感和市场融资功能“双促进、双提升”,尚需监管层、市场和投资者的“同题共答”。不妨从三方面来考虑。
畅通多元退市渠道。一方面,要结合市场发展和监管实践的需要,及时调整交易类、规范类等退市指标,形成“应退尽退”、及时出清的常态化退市格局,避免一些绩差公司、问题公司长期滞留资本市场,降低资金利用效率。另一方面,也要强化对“害群之马”的立体化追责,织密织牢民事、行政和刑事的综合惩防网络,灵活运用代表人诉讼、当事人承诺和先行赔付等制度安排,更好维护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坚决杜绝“一退了之、一了百了”。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一要把好“入口关”,压实发行人、中介机构等多方责任,为市场筛选出基本面好、创新力强和发展前景广的优质投资标的,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可投性”,让居民储蓄真正流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需求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二要引导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做强做优,结合公司发展规划和资金状况,通过加大分红力度、开展“注销式”回购和推动并购重组等方式,积极回报广大投资者,更好吸引中长期资金入市。
从严打击违法违规。首先,要坚持严监严管,依法惩处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等扰乱市场秩序的“顽瘴痼疾”,将“零容忍”的执法立场贯穿于发行上市准入、上市公司持续监管和退市监管的全流程,更好提振投资者信心。其次,要建立健全资本市场法治体系,适时推动相关法律规章的完善修订,实现对“绕道”减持等新型违规行为的全面覆盖,有效消除监管真空,持续提高违法违规成本。
凡事有其要,执其要者事成。提高资本市场投资回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事关基础制度建设、市场生态构建等方方面面。将规范与发展并重,让市场环境更加澄净透明,使市场运行更加井然有序,资本市场发展将蹄疾步稳,为服务实体经济贡献更大力量。(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魏钊攀)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文章:建设与金融强国相匹配的高质量资本市场
多措并举壮大资本市场买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