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三江】这一周,各级媒体聚焦三江农民画等领域

泓桂 阅读:44 2024-12-21 23:00:18 评论:61


提要

这一周,新华社、《中国新闻报》《工人日报》《中国财经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广西广播电视台、《柳州日报》等各级媒体聚焦三江农民画、文化旅游、移风易俗等领域,让我们一起来回顾。


近年来,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专业人才培养、传统艺术进校园、打造研学基地、开展文艺结对帮扶、举办画展和艺术节等方式,大力推动农民画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江侗族农民画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描绘侗乡民俗风情、生活习俗、传统建筑等场景。目前,全县有农民画作者超过600人,三江农民画产业的年产值超500万元,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农民画工作坊,侗族农民画作者在集体创作长卷作品《侗乡百节》。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家非遗文创超市,市民在展示农民画文创产品。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一家非遗文创超市,侗族农民画作者在整理农民画文创产品。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三江侗画馆,大学生在学习绘制农民画。


来源:新华社





赴侗乡 学非遗 度暑假

           


暑假期间,广西柳州三江侗族自治县依托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三江农民画、侗族大歌、侗族刺绣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探索开发系列研学课程,让学生在假期“零距离”体验非遗魅力。图为青少年学习三江农民画绘制技艺。


来源:《中国新闻报》






农民画产业助增收



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农民画工作坊,侗族农民画作者在集体创作长卷作品《侗乡百节》(7月30日摄)。


近年来,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专业人才培养、传统艺术进校园、打造研学基地、开展文艺结对帮扶、举办画展和艺术节等方式,大力推动农民画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三江侗族农民画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描绘侗乡民俗风情、生活习俗、传统建筑等场景。目前,全县农民画作者超过600人,三江农民画产业年产值超500万元,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来源:《工人日报》





广西三江:发展农民画产业



图为大学生在三江侗画馆学习绘制农民画。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专业人才培养、传统艺术进校园、打造研学基地、开展文艺结对帮扶、举办画展和艺术节等方式,大力推动农民画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三江侗族农民画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描绘侗乡民俗风情、生活习俗、传统建筑等场景。目前,全县有农民画作者超600人,三江农民画产业年产值超500万元,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来源:《中国财经报》






三江侗族农民画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专业人才培养、打造研学基地、举办画展和艺术节等方式,大力推动农民画产业发展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图为7月30日,农民画作者在集体创作。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来源:中国政府网





来源:新华网
















图为活动现场。


近日,“美丽中国·大美广西”青少年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走进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自北京、上海、江苏、安徽等地的150余名学生及家长在侗寨里开展亲子研学活动,沉浸式体验侗族刺绣、扎染、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三江农民画等非遗技艺,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来源:中国新闻网
















8月3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红路村种植的优质稻迎来丰收期,当地村民抢抓晴好天气,利用联合收割机抢收稻谷,确保稻谷颗粒归仓。


来源:中国新闻网







移”出好风气 “易”出新风尚 书写乡村文明新答卷
——三江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综述


“以前村里红白事大办酒席,铺张浪费,攀比成风,如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大大减轻了群众负担。”7月22日,谈及移风易俗工作,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镇冠洞村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冠洞村的变化,只是三江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三江大力整治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致富、节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文明新风吹遍侗乡大地,滋润群众“心田”。


完善制度优化管理
因地制宜“移”出新风尚


以“契约精神”为导向,把好移风易俗新方向。三江深入推行“一约四会”制度,坚持因村施策、因势利导,充分吸纳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乡贤五老”意见建议,创新打造并不断健全“一约四会”村民自治制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文明乡风建设。丹洲镇丹洲村把婚丧纳入村规民约,“厚养”弘扬中华孝道,“薄葬”传播文明新风。强化村规民约激励约束机制,深入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持续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充分发挥红白事文明劝导志愿服务队的积极作用,以志愿服务形式参与当地农村红白事,通过“志愿服务+劝导”有效遏制陈规陋习。今年以来,全县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648场,文化惠民活动432场,惠及群众10.2万人次。


强化宣传氛围浓厚
民族特色“唱”响好声音


以“多样宣传”为渠道,把好移风易俗新方式。三江持续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大力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积极推广移风易俗经验做法和先进典型,多渠道多形式着力破除陈规陋习。依托侗族地区民族文化优势,以“文化+宣讲”的方式,利用侗族琵琶歌、多耶、侗戏、侗族大歌等群众喜闻乐见方式,把文明新风传入群众心里。林溪镇冠洞村弹唱侗族琵琶歌《侗歌唱响文明新风尚》,唱响文明“好声音”。独峒镇岜团村利用保存完好的“侗款”文化,新编通俗易懂的“款约”“款词”共建和谐侗寨,弘扬时代新风,让群众在享受文化大餐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移风易俗教育引导。



选树典型学习先进
示范带动“引”出文明风

以“树榜立模”为典型,把好移风易俗新思想。今年以来,三江综合各地精神文明建设和农村移风易俗成效情况,分类择优确定一批先行示范点,重点以丹洲镇丹洲村,林溪镇冠洞村和平岩村,八江镇布央村,同乐苗族乡归东村4个乡镇5个村为移风易俗示范点,形成示范带动作用。归东村完善制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反对铺张浪费等民约,倡导喜事1天内办完、白事3天内结束,节约操办成本。平岩村喜事礼金由人均600多元降至200元以下,村民的喜宴桌数由以前的平均72桌减至50桌以下,为每户家庭节省开支3万元以上,不仅减轻群众负担,还打响“侗族集体婚礼”旅游品牌。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如今,侗乡群众从观念到习惯,从文明素养到精神面貌,都在悄然发生变化,文明新风正在潜移默化融入群众生活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成为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浸润侗乡大地。


来源:中新网






青少年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汇报演出


7月27日晚,“美丽中国·大美广西”青少年传统文化体验活动汇报演出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月也侗寨景区鸟巢舞台精彩上演,活动邀请来自北京、上海、安徽等地的青少年表演团队与广西青少年同台献艺,为现场观众献上一场精彩的视听盛宴。


来源:《广西日报》






委员喜创业 绘出新生活



7月30日,在三江侗族自治县侗画馆,县政协委员、侗画家吴凡宇在指导侗画馆的农民画作者画侗画。吴凡宇作为侗画传承人,于2020年6月创办了侗画馆,以“公司+基地+作者(脱贫户)”等经营模式,开展三江农民画创研、培训、展示、销售等活动。近年来,该县政协通过多种方式支持政协委员积极创业,在茶叶产业、油茶产业、文化旅游产业等方面发挥政协委员优势,鼓励政协委员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科教振兴、产业振兴中来。


来源:《广西日报》





近日,长达36米的侗乡版“清明上河图”——《侗乡百节》在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惊艳亮相,由29位三江农民画家联手集体创作,历时一百余天绘就。


7月30日,记者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北校区内目睹农民画家们集体创作这幅长卷画作。据了解,这幅长卷属重彩绘画,陈玉秋、荣雪莲、陈美美等29位画家用勾线笔、丙烯画笔在熟宣上勾线、渲染着色,用稚拙的线条和鲜艳大胆的颜色组合,把侗乡的民俗节日和农耕文化、鼓楼文化、生活习俗用蒙太奇的手法组合入画。目前,这幅长卷已完成并送往南宁进行装裱,将参加在北京国家画院举办的广西农民画创作精品展。

近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公布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相关复评结果,三江农民画作者荣雪莲的作品《美丽侗乡》、陈美美的作品《正月里来是新年》两幅作品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且均为进京展出作品,取得柳州市历史最好成绩。


三江农民画作者在集体创作《侗乡百节》长卷。




《侗乡百节》长卷局部。



农民画家陈玉秋在作画。



农民画家陈美美在自己的画室内。



农民画家荣雪莲和陈美美的画作入选

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此为复刻小样。



陈玉秋、陈美美(中)、荣雪莲(右)等5位三江农民画家代表集体创作完成农民画长卷《财源茂盛达三江》,作品尺寸为0.46X2.68米。主要是将中国传统的福禄寿喜概念和侗乡风情融入其中,以达化境。


农民画长卷《财源茂盛达三江》全貌。


三江侗族农民画是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全县有农民画作者超过600人,三江农民画产业的年产值超500万元,是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近年来,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专业人才培养、传统艺术进校园、打造研学基地、开展文艺结对帮扶、举办画展和艺术节等方式,大力推动农民画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吴凡宇,女,侗族,广西三江县独峒镇人,三江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图为吴凡宇在自己开办的非遗文创超市内整理文创产品,并向游客介绍创作理念。


三江农民画代表性传承人吴凡宇在自己开办的研学基地画室内进行农民画创作。


来源:广西云客户端




三江:激情“篮”不住 山羊牵回家



7月29日晚上,第八届广西万村篮球赛暨广西社区运动会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八江镇级赛圆满闭幕。经过8天的激烈角逐,汾水村、塘水村、八斗村分别夺得前三名,并获得鸡、鸭、羊等“土味奖品”。


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台





传承“指尖技艺”发展“指尖经济”

——三江侗族自治县大力发展农民画产业掠影



农民画《财源茂盛达三江》。



被誉为侗乡版“清明上河图”的36米长卷农民画
《侗乡百节》即将完成创作。



放下锄头,拿起画笔
描绘侗家的美好生活。



主创人员展示农民画《财源茂盛达三江》。



精美的农民画被制作成扇子等文创产品
受到游客追捧。



在三江月也侗寨,农民画家向游客
讲解文创产品上画作的寓意。



通过“非遗+研学”融合新模式,
为三江农民画发展注入新活力。



侗寨里,群众吹着芦笙、跳着多耶团结舞,一同庆贺五谷丰收……7月30日下午,由29人耗时100多天集体创作的36米长卷农民画《侗乡百节》在三江侗族自治县惊艳亮相。这幅精美长卷集中展示了百里侗乡的重大节庆习俗和风土人情,被称为侗乡版“清明上河图”。


“这幅长卷即将送往北京,参加在北京国家画院举办的广西农民画创作精品巡展。”三江侗族自治县美术家协会主席陈玉秋告诉记者,三江农民画起源于唐代的“侗彩绘”,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用朴实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表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俗特色,以题材鲜明、画风淳朴、色彩鲜艳、地域性与民族性和谐统一而闻名。2012年,三江农民画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农民执笔耕“画田”,画出侗家原生态。在百里侗乡,分布在独峒、林溪、良口等乡镇的农民画作者有600多人,他们把侗家人的生活习俗、山水风光、社交活动、节日庆典和恋爱婚姻等生产生活场景,原生态地展现在画纸上。绘画,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几十年来,三江农民画夹着泥土的芳香,承载着民族文化,走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在三江月也侗寨景区的三江侗画馆,精美的农民画作被制作成餐具、背包、耳饰、保温杯、雨伞等文创产品,兼具观赏性、实用性、纪念性,成为游客喜爱的伴手礼,受到追捧。


“指尖技艺”变身“指尖经济”。近年来,三江通过专业人才培养、传统艺术进校园、打造研学基地、开展文艺结对帮扶、举办画展和艺术节等方式,大力推动农民画产业发展,聚力打造集生产、加工、装裱、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助力乡村振兴。目前,三江农民画产业年产值超500万元,逐渐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


来源:《柳州日报》




综合编辑:风情三江



搜索
最近发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