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创新篇 | 泸州银行:践行普惠金融 精准对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产品利率最高达10%,多家银行推“王炸”产品,有些产品只发售到本月底)
公开信息显示,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五六七八九”的典型特征,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然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个世界性难题,由于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信用等级低、很少有可抵押的房产或其他资产,更没有信用良好且规模较大集团的担保,这些风险因素使得以银行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难以为之提供高效的信贷服务。截至2019年3月末,我国小微企业信贷余额占比24.5%,远低于其在GDP中约60%的比重。
为有效对接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泸州银行不遗余力,在简化业务手续、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客户体验方面做出了大量尝试。
2018年7月,泸州银行立足西南,推出首款“纯信用方式、全线上申请”的新型小微专属产品——“融e贷”,将金融与科技相结合,为小微企业制定专属化、移动式小微金融产品,大幅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为小微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融e贷”主要针对成都或泸州地区,有固定经营场所及固定住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且具备2年以上经营历史,以经营收入作为主要还款来源的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通过“小泸e贷”APP发起贷款申请,信用额度最高100万元,期限24个月。
效率第一 优化客户体验
小微企业融资难,难在传统银行贷款手续繁琐、时效长,无法匹配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
不同于以往贷款办理流程,“融e贷”无需客户准备好资料后在银行网点进行申请,获悉产品信息后即可线上申请,客户经理上门调查,不需要层层审批,加快业务流程运转速度,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损耗。通过全线上申请与线下调查方式结合,依托移动终端与互联网,“融e贷”使得贷款能够及时办理、快速发放,最快可以实现客户申请当天放款,有效提高业务办理效率。
产品推广初期,由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业务申请数量多,泸州银行配备的16人客户经理团队忙得不可开交。人均待办业务多,完成一笔信贷业务平均耗时长。为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充分发挥产品优势,银行对团队进行了扩充,现配备50名客户经理以应对不断扩大的业务市场;同时实行了业务限时办结制,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对各岗位进行了的业务处理时限要求,平均一笔业务正常办理时间缩短至2~3天,当天放款的数量不断增加,业务处理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客户满意度不断提高。
利率优惠
为小微企业赋能
据了解,80%以上的“融e贷”客户以前从未获得银行经营性信用贷款融资服务。在产品推广之初,由于广大目标客群接触到的信用贷款多为非银机构提供的高利率产品,客户经理赴各大专业市场进行市场营销、贷前调查时,遇到了客户对产品利率和人员身份的双重质疑,为解决这样的问题,泸州银行一方面邀请客户来办公场所参观,在介绍产品的同时建立与客户的信赖关系;一方面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通过公交车车身广告、网点LED电子屏等方式宣传产品,提升了产品知名度,逐步打消了客户的疑虑。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进一步推进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政策落地见效》文件的精神,解决小微企业融资贵难题,泸州银行从2018年10月起,将贷款利率下调至8%,并在3个月内完成1.5亿元的信贷投放。与此同时,在对比同类型产品的基础上,按照收益覆盖风险的原则,对产品进行市场化定价。
对此,接受贷款的小微企业主纷纷表示,“融e贷”利率较民间借贷利率低10个百分点以上,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党和政府对小微企业的重视和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决心,坚定了从事实体行业的信心。
风险控制
减少抵押品过度依赖
以往小微客户群体由于缺少抵押品、经营规模有限、缺乏规范的财务报表,难以获得传统信贷融资,容易遭受生存与发展的困境。“融e贷”改变以往单纯依赖房产、财务报表等单一风控措施的弊端,采取纯信用方式,客户只要有固定经营场所及固定住所,实际经营期限满2年即可申请贷款。
“融e贷”以客户的正常商业经营所形成的可支配现金作为第一还款来源。客户经理通过营业额、行业毛利率、进货量、淡旺季营业额、原始记账凭证、水电费、移动支付账单等经营相关信息,充分运用IPC交叉检验技术还原客户真实画像,帮助客户还原真实的经营信息,有效解决了因客户财务报表不规范进而导致的“融资难”问题。
在还款方式上,“融e贷”改变传统的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方式,根据客户现金流科学设置为等额本息方式,避免客户在特定时间节点出现资金流动性短缺,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同时,帮助客户养成合理支配资金习惯。
客群广泛
面向中低层小微业主
截至2019年6月末,“融e贷”共发放贷款1244笔,贷款金额4.97亿元,户均39.94万元,单笔放款金额2~100万元。近三个月贷款投放平均增速为25.22%,保持着稳定而快速的增长。
贷款投放行业包括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农林牧渔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客群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两个行业,批发和零售业占53.78%,制造业占18.25%。
从目前贷款发放的对象来看,主要是小商户、小企业主,其中一些属于下岗职工及创业农民、青年,发放金额主要集中在10~50万元,这部分客户群体占比高达85%。
值得关注的是,除“融e贷”产品之外,泸州银行还设计了多款创新性金融产品,不断加快产品创新的步伐。
比如,企业经常面临临时性资金困难,由于贷款审批耽误了商机,或已获得银行贷款,又暂时不存在资金需求,但仍要支付贷款利息,增加融资成本。针对这种情况,泸州银行推出一次授信、循环使用的“天天贷c”,企业通过编发手机短信可实现24小时内即时提款、还款,使资金使用效率达到最高,企业无需为业务审批流程耽误商机而烦恼,同时该产品利息按天计算,用一天算一天,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还创新性推出了7天无理由还本免息,大大提升了客户体验。截至6月末,“天天贷c”已累计发放108笔,金额1.08亿元。
特约撰稿人:齐稚平
背景资料
泸州银行成立于1997年9月,是四川省第2家组建的城市商业银行。2018年12月,泸州银行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1983.HK”,成为全省第二家、西部地区地级市中首家上市银行。
截至2018年12月,泸州银行总股本21.83亿元,其中内资法人股占比72.98%,内资自然人股占比2.02%,H股占比25%,主要股东有泸州老窖集团、四川省佳乐企业集团、泸州市财政局等。截至2018年底,泸州银行下辖成都分行和7家一级支行、27家二级支行,员工841名,服务超过9068户公司客户及67.47万名零售客户。
在《银行家》2017年度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中,泸州银行位居资产规模1000亿元以下城市商业银行的第4位。
经营发展
近年来,泸州银行紧抓四川省及泸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实现快速稳定发展。
截至2018年底,泸州银行资产总额达825.50亿元,较年初净增116.70亿元,资产总额居四川省城商行第6名,净增额和增幅居四川省城商行第1名;各项存款523.86亿元,各项贷款304.86亿元,分别为四川省城商行第5名、第7名;不良贷款率0.8%,连续5年为四川省城商行最低,低于全国银行业平均水平;2018年实现净利润6.58亿元,利润总额居四川省城商行第3名。
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泸州银行高度重视全面风险管理管理,保持了成立以来“零事故案件”的良好记录。其中,首家异地分行——成都分行自2017年2月18日正式开业运营以来,以“喜欢你的银行”为定位,做好特色化经营,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小微企业,以产品好、效率高、有温度、有创意,得到了成都市民的广泛好评,在2018年成都首届“最受市民喜爱的温情银行”颁奖盛典上,获评“市民心目中的温情银行”。
金融服务
泸州银行始终秉承服务社会经济、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城乡居民的宗旨,充分发挥一级法人机构决策链条短、灵活性强等优势,走出了一条服务地方、专注特长的经营道路。
零售业务方面,“月月红”“快乐金”“金桂花”等优质金融产品,在泸州和成都市场获得良好的口碑;成功推出了星座卡、保管箱、贵金属等新业务;除此之外,成都分行还提供“银行到家服务”。
公司业务方面,大力支持泸州云龙机场、川南城际铁路、新津基地轨道交通、邛崃市8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向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传媒学院等民办高校投放贷款;成立了小微贷款专营机构——惠融通小微贷款中心,上线的“融e贷”产品获得了2019中国金融创新奖“十佳消费金融创新奖”。
科技创新方面,2018年2月成立了泸州市第一家智慧网点,投放了智能机器人担任网点大堂经理助理,与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天府信增、微众银行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还建设了直销银行网络信贷系统,以产品细分客群,以客群反馈反哺产品设计,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客户精准画像,实现了金融服务和互联网技术的相辅相成。
企业荣誉
泸州银行牢记城商行“立足地方,服务中小”的初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近三年被四川省财政厅评为2015年“四川省地方金融企业绩效评价第一名”、2016年“四川省地方金融企业绩效评价第二名”;被四川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和“四川省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被四川省银行业协会评为“2015年度最佳绿色金融奖”;在《银行家》杂志资产规模1000亿元以下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选中,分别为“2016年全国第三名”“2017年全国第三名”“2018年全国第四名”。
泸州银行的发展承载着股东、地方政府和广大客户的期望以及全体泸州银行人的梦想。未来,泸州银行将继续坚持“一流的团队、一流的业绩、一流的口碑”的经营理念,坚定“立足泸州、拓展周边、融入西部、面向全国”的发展视野,突出经营特色,促进管理提升,探索转型创新,强化风控合规,以新时代新作为,积极抢抓新机遇,全力推动新发展,不断实现新突破,为成为一家精品上市银行而不懈奋斗。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新修订的《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实施细则》正式实施,多家试点银行推出了多款新产品。
其中,部分存款产品的利率高达6%到10%。这样高的存款利率是否真实,有没有风险呢?有银行专业人士表示,这些产品往往是港澳机构的市场推广行为,它是短期限的,针对新客的特别优惠产品。
“跨境理财通”是指粤港澳大湾区的内地和港澳投资者,可以通过银行体系建立的封闭式的资金管道,跨境投资对方银行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或者理财产品。这项业务开通于2021年,当时被称作1.0版本,今年2月底,新修订的“跨境理财通”2.0正式实施。
新版“跨境理财通”总结了过去两年业务开展的经验,吸收了粤、港、澳三地市场投资者和参与者的意见和诉求,优化了相关制度安排,进一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部分产品利率高达6%~10%
据央视新闻客户端,中银香港推出的这款跨境理财通存款产品,1个月人民币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6%,3个月人民币定期存款的年利率是5%;港币和美元定期存款的利率也都很高。还有外资银行推出的1个月美元定期存款,年利率高达10%。这样高的存款利率是否真实,有没有风险呢?记者采访了银行专业人士。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个人数字金融部副总经理潘定表示,我们近期也关注到包括港中银在内的一些港澳机构推出了利率达到了6%的人民币存款产品,这些产品往往是港澳机构的市场推广行为,它是短期限的,针对新客的特别优惠产品。这种产品的好处是它能吸引客户过来办理业务,同时为客户提供快速体验港澳市场、体验跨境融资的机会。
银行人士还表示,在香港,对新产品、新客户进行较大力度的推广,给予较多的优惠,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营销方式。记者也注意到,这些高利率存款产品,有些只发售到本月底。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跨境理财通”南向通推出超高利率存款产品,应该是相关银行的短期促销行为,不具有普遍性。他们的目的是通过存款吸引更多的内地客户。
中国银行深圳市分行副行长刘晓晖:跨境理财通2.0版比1.0版本降低了“南向通”投资者准入门槛、提升了个人投资额度到300万元人民币、扩大了准入产品的范围。
刘晓晖介绍说,修订后的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更加便利、参与渠道也更加多元化,可购买的投资产品更加丰富,将有效促进大湾区的民生融合、投资互动,满足更加多元化的跨境理财需求。不过,她也提醒,投资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投资经验和产品的风险。
据媒体报道,近期跨境理财通南向业务办理再次迎来“小高峰”,部分银行热门区域开户甚至还需要预约排队。
深圳某国有银行理财经理也表示,近几天客户密集来咨询开户,手续办理需要1~2周左右的时间,预约客户目前已经排到3月中旬了。而购买这类优惠存款更要“等额度”,抢购“拼手速”。该理财经理告诉记者,内地的网点主要是代办业务,南向通的产品端一般是香港的银行负责,存款产品的额度也是香港的银行设置。这种短期高息的存款产品一般用于吸引新客户,非常紧俏,有时候发售一周额度就卖完了,要等下一轮发售才能购买到产品。
“刚和银行客户经理约好办理时间,正在准备材料。”在深圳某互联网公司工作的甜甜(化名)告诉记者,选择此时开户一方面是因为近期优惠较多,入户有优惠产品购买,刚好用来安排年终奖。另一方面是由于此前就有在香港买存款、理财的习惯,南向业务更好地满足了她的投资偏好。
与甜甜有类似考虑的人不在少数。根据央行数据,2023年,跨境理财通业务试点相关资金跨境汇划金额达105.9亿元,同比增长3.8倍。
投资者要有风险意识
据证券日报报道,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跨境理财通2.0”能够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合作,推动区域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能够丰富理财选择和拓宽投资渠道,提高投资收益;能够推动银行等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市场需求;能够加强粤港澳金融互联互通,促进大湾区区域经济金融发展。
不过,田利辉提醒,相关监管部门仍需加强对跨境理财业务的监管,防范跨境资本流动的冲击,保障市场稳健发展;银行需要加强信息披露,约束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还需对跨境投资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和管理;投资者需要具有风险意识,明晰汇率等可能的风险。
在甜甜看来,目前南向通业务中最具有吸引力的还是港元存款、美元存款,但未来也考虑配置部分基金或者理财。“去年购入了美元存款,但是如果今年美联储降息,汇率波动可能加大,就需要转换投资思路了。”甜甜表示。
“购置境外存款产品要考虑汇率问题,不能只看表面利率。”一名业内人士认为,今年美国采取预防式降息的可能性更高,会对汇率造成一定影响。
“美国经济2022~2023年经历剧烈加息周期,2024~2025年随着通胀率下降和失业率上升,美联储将开启降息周期。”招银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经济学家叶丙南预计,在一定情形下,美联储或在今年5月开始降息,全年降息150个基点,2025年进一步降息约50个基点。
值得注意的是,南向通业务正处于转型升级的窗口期。除存款业务外,更多产品即将推出。
据民生证券研报,截至2024年1月22日,跨境理财南向通资金净流出额从2021年11月的不足1亿元增长至49.88亿元。但已用额度仅占3.33%,尚处于非常低的水平。与此同时,额度大多被投资者用于购置存款。截至2023年12月底,投资者所持产品余额为48.7亿元,其中存款余额48.28亿元,占比高达99%。
随着跨境理财通2.0版本扩大业务试点范围,上述问题有望解决。近期,除热推存款活动外,不少外资银行也正快马加鞭地更新产品货架。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