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
俊俊
阅读:41
2024-12-22 10:00:14
评论:61
体群字[2004]10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体育局、教育厅(教委)、卫生厅(局)、科委、民(宗)委(厅、局)、民政厅(局)、财政厅(局)、农业厅(局)、统计局、总工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决定于2005年开展第二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请接此通知后,认真按照《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做好各项筹备工作,以确保本次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附件:1.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2.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3.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联络员名单
4.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检测指标
5.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问卷调查内容
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部 科技部 国家民委
民政部 财政部 农业部 卫生部
国家统计局 全国总工会
二OO四年八月二十日
附件1:
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规定》,决定于2005年开展第二次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确保本次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的
充实并完善我国国民体质监测系统和数据库,了解我国国民体质现状和变化规律,为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组织领导
(一)“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协调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办公室设在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
(二)教育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儿童青少年(学生)体质监测工作(方案另定)。
(三)各省(区、市)和承担国民体质监测任务地(市)应建立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三、监测网络与任务
利用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中建立的监测网络开展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各地监测网络构成如有变化,须上报国家体育总局批准。
(一)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任务
1、拟制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2、培训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
3、协助进行国民体质监测器材招标,制作监测卡片、手册和软件;
4、指导、监督、检查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5、编印监测工作简报,宣传、指导开展监测工作;
6、收集、整理、保存监测工作音像资料;
7、验收、汇总、统计运算和研究分析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向国家体育总局报送监测结果;
8、完善和管理国家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及相关资料档案。
(二)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任务
1、拟制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2、培训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
3、发放监测器材、卡片、手册和软件;
4、指导、监督、检查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5、编印监测工作简报,宣传、指导开展监测工作;
6、收集、整理、保存监测工作音像资料;
7、验收、汇总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并连同监测卡片报送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8、研究分析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向省(区、市)体育行政部门报送监测结果;
9、完善和管理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数据库及相关资料档案。
(三)地(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的任务
1、拟制本地(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2、培训本地(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人员,组建监测队,开展监测工作;
3、宣传监测工作,收集、整理、保存监测工作音像资料;
4、检查、验收、汇总监测队送交的监测卡片,完成数据录入并连同监测卡片报送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四)监测队必须具备的条件:
1、每队至少拥有15名以上培训合格的检测员(至少3名女性);
2、配备国家体育总局提供的体质监测器材;
3、必须有医务保障,确保发生意外伤害事故时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四、监测对象与抽样
(一)监测对象
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对象为3至69周岁的中国国民,分为幼儿(3-6岁)、儿童青少年(学生)(7-19岁)、成年人(20-59岁)和老年人(60-69岁)四个年龄段。
(二)类别与样本量
1、幼儿分为城镇幼儿、农村幼儿两种人群,按性别分为四类样本。以每岁为一组,四类样本共计16个年龄组。每个省(区、市)每一年龄组抽样100人,总样本量为1600人。
城镇幼儿是指父母拥有非农业户口,本人生活在城市的幼儿;
农村幼儿是指父母拥有农业户口,本人生活在农村的幼儿。
2、成年人分为农民、城镇体力劳动者和城镇非体力劳动者三种人群,按性别分为六类样本。以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20-24岁、25-29岁、••• 55-59岁),六类样本共计48个年龄组。每个省(区、市)每一年龄组抽样100人,总样本量为4800人。
农民是指拥有农业户口、从事农业工作的人员;
城镇体力劳动者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从事体力工作的人员;
城镇非体力劳动者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从事脑力工作的人员。
3、老年人分为城镇老年人、农村老年人两种人群,按性别分为四类样本。以每5岁为一个年龄组(60-64岁、65-69岁),四类样本共计8个年龄组。每个省(区、市)每一年龄组抽样100人,总样本量为800人。
城镇老年人是指拥有非农业户口,本人生活在城市的老年人;
农村老年人是指拥有农村户口,本人生活在农村的老年人。
每个省(区、市)幼儿、成年人和老年人总样本量为7200人,全国共计223200人。
(三)抽样原则
本次监测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抽取监测对象。
五、监测内容
监测内容包括体质检测和问卷调查两部分。
六、监测经费
(一)国家体育总局从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划拨专款用于实施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二)各省(区、市)和承担国民体质监测任务的地(市)应从本级体育彩票公益金中划拨专款用于实施本地区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七、监测器材
本次监测工作使用由国家体育总局统一配发的体质监测器材。
八、工作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4年1月―2005年3月)
1、制定工作方案
(1)2004年9月底前,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下发《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
(2)2004年12月底前,各省(区、市)制定并向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报送本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方案(包括组织领导、监测网络、监测队队数及人数、培训时间、监测时间、器材配备计划及到位时间、工作流程、经费落实情况等详细内容)。
2、培训人员
(1)2004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举办全国国民体质监测人员培训班;
(2)2005年3月底前,各省(区、市)完成本省(区、市)监测工作人员的培训。
3、落实器材
(1)2004年12月底前,国家体育总局进行监测器材招标。
(2)2005年2月底前,国家体育总局将监测器材发放到各省(区、市);
(3)2005年3月底前,各省(区、市)将监测器材全部配备到位。
4、制作、发放监测卡片、手册及软件
(1)2004年9月底前,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制作完成监测卡片、手册及软件;
(2)2005年2月底前,国家体育总局将监测卡片、手册及软件发放到各省(区、市)。
(二)测试阶段(2005年4月―9月)
1、各省(区、市)可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等情况,在此期间内自行确定测试时间,完成本省(区、市)所承担的监测任务;
2、国家体育总局根据各省(区、市)的测试时间,组织人员到测试现场进行检查、指导。
(三)数据处理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5月)
1、2005年10月底前,各省(区、市)将汇总的数据连同监测卡片报送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
2、2006年5月底前,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完成全国监测数据的检查验收和统计,并将结果报送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统计局。
(四)总结阶段(2006年6月―2007年12月)
1、2006年6―10月,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组织撰写、出版《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报告》;
2、2006年8月底前,各省(区、市)向国家体育总局报送监测工作总结;
3、2006年10月,国家体育总局会同有关部门召开总结表彰暨监测结果新闻发布会;
4、2006年11月―2007年9月,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组织撰写、出版《2005年国民体质研究报告》;
5、2007年10月,召开体质研究与健康促进论文报告会,出版论文集。
九、工作要求
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组织和开展好本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
(一)高度重视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加强领导,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周密组织实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监测任务;
(二)加强宣传,扩大监测工作影响,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
(三)积极筹措经费,为监测工作提供保障;
(四)为各级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开展工作创造条件,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五)加强监控,规范操作,确保数据质量;
(六)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七)为抽样测试对象进行体质测定与健身指导服务。
附件2:
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张发强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
副组长:郭 敏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
杨贵仁 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
成 员:续 川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副司长
廖文科 教育部体卫艺司副司长
孙 洪 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副司长
杨盛龙 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副司长
左永仁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助理巡视员
王家新 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
郭 幸 中国农民体协副秘书长
齐小秋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司长
马京奎 国家统计局人口社科司副司长
谷常生 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部长
附件3:
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联络员名单
杨光宇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社会体育处副处长
张 芯 教育部体卫艺司卫生与健康教育处处长
徐 俊 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社会事业处处长
孟拥军 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体育卫生处助理调研员
李 浩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综合处副处长
俞晓敏 财政部教科文司文化处副处长
门长根 中国农民体协业务部副主任
孔灵芝 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非传染病预防控制处处长
刘 巍 国家统计局人口社科司社会处调研员
赵耕田 全国总工会宣传教育部文体处调研员
附件4:
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检测指标
测试 幼儿组 成年人 成年人 老年人
指标 (3~6岁)(20~39岁)(40~59岁)(60~69岁)
身高● ● ● ●
坐高●
形 体重● ● ● ●
态 胸围● ● ● ●
腰围 ● ● ●
臀围 ● ● ●
皮褶厚度● ● ● ●
脉率● ● ● ●
机 血压 ● ● ●
能 肺活量 ● ● ●
台阶实验 ● ●
立定跳远●
网球掷远●
坐位体前屈● ● ● ●
10米折返跑●
素 走平衡木●
质 双脚连续跳●
握力 ● ● ●
背力 ●
纵跳 ●
俯卧撑 ●
一分钟仰卧起坐 ●
闭眼单脚站立 ● ● ●
选择反应时 ● ● ●
附件5:
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问卷调查内容
一、幼儿部分
1、出生时体重____千克
2、出生时身长____厘米
3、出生时胎龄:
①小于正常胎龄(早产) ②正常胎龄(足月) ③大于正常胎龄(过期产)
4、出生后4个月内喂养方式:
①母乳喂养 ②人工喂养 ③混合喂养
5、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包括午睡):
①8小时以下 ②8―10小时 ③10小时以上
6、近一年感冒、发烧的次数:
①无 ②1―2次 ③3―5次 ④6次及以上
7、上幼儿园情况:
①未上 ②半日 ③全日 ④寄宿
8、参加何种兴趣、特长班(最多选三项):
①未参加 ②体育 ③文化课 ④棋类 ⑤音乐、舞蹈 ⑥绘画、书法 ⑦其它
9、在家的看护人:
①父母 ②老人 ③保姆 ④其它
10、平均每天户外活动时间:
①30分钟以下 ②30分钟―1小时 ③1―2小时 ④2小时以上
11、平均每天看电视、录像、玩电脑游戏的时间:
①30分钟以下 ②30分钟―1小时 ③1―2小时 ④2――3小时 ⑤3小时以上
12、幼儿园之外,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最多选三项):
①游泳 ②球类 ③体操 ④滑冰、轮滑 ⑤舞蹈 ⑥跳绳 ⑦武术、跆拳道 ⑧骑童车 ⑨其它
13、父亲出生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14、母亲出生日期____年____月____日
15、父亲身高____厘米
16、母亲身高____厘米
17、父亲体重____千克
18、母亲体重____千克
19、父亲受教育程度:
①未上过学 ②扫盲班 ③小学 ④初中 ⑤高中或中专 ⑥大专及以上
20、母亲受教育程度:
①未上过学 ②扫盲班 ③小学 ④初中 ⑤高中或中专 ⑥大专及以上
21、父亲职业:
①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②专业技术人员 ③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④商业、服务业人员 ⑤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⑦军人 ⑧其它从业人员
22、母亲职业:
①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②专业技术人员 ③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④商业、服务业人员 ⑤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⑦军人 ⑧其它从业人员
23、父亲平均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
①不锻炼 ②1次以下 ③1―2次 ④3―5次 ⑤5次以上
24、母亲平均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
①不锻炼 ②1次以下 ③1―2次 ④3―5次 ⑤5次以上
二、成年人、老年人部分
1、在此之前,是否听说过“体质测定”:
①是 ②否
2、在此之前,是否参加过“体质测定”:
①是 ②否
3、对“体质测定”的认识(多项选择):
①无意义
②了解自己的体质状况
③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④增长科学健身知识
4、受教育程度:
①未上过学 ②扫盲班 ③小学 ④初中 ⑤高中或中专 ⑥大专及以上
5、职业:
①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 ②专业技术人员 ③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④商业、服务业人员 ⑤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 ⑥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⑦军人 ⑧其它从业人员
6、平均每周工作时间:
①不工作 ②20小时以下 ③20―35小时 ④35―40小时 ⑤40―50小时 ⑥50小时以上
7、平均每天睡眠时间(包括午睡):
①6小时以下 ②6―9小时 ③9小时以上
8、睡眠质量:
①差 ②一般 ③好
9、日常交通中,平均每天步行的时间(只累计持续10分钟以上的步行):
①30分钟以下 ②30-60分钟 ③60分钟以上
10、平均每天坐姿活动的累计时间(包括工作、看电视、乘车、使用电脑、吃饭、聊天等):
①3小时以下 ②3―6小时 ③6―9小时 ④9―12小时 ⑤12小时以上
11、吸烟状况:
①从不吸烟 ②每天10支以下 ③每天10-20支 ④每天20支以上 ⑤戒烟2年以下 ⑥戒烟2年以上
12、烟龄:
①5年以下 ②5―10年 ③ 10―15年 ④15年以上
13、闲暇时间主要用于(最多选三项):
①体育锻炼 ②玩棋牌 ③游玩 ④聚会 ⑤视听娱乐 ⑥做家务 ⑦补充睡眠 ⑧其它
14、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最多选三项):
①防病治病 ②提高运动能力 ③减肥、健美 ④减轻压力,调节情绪 ⑤社交 ⑥其它
15、体育锻炼的主要项目(最多选三项):
①跑步 ②游泳 ③步行 ④球类 ⑤登山 ⑥自行车 ⑦健美、力量练习 ⑧健身操(舞)、秧歌 ⑨武术、健身气功 ⑩其它
16、体育锻炼时的感觉:
①呼吸、心跳变化不大 ②呼吸、心跳略有加快,微微出汗 ③呼吸急促,心跳明显加快,出汗较多。
17、平均每周体育锻炼的次数:
①不锻炼 ②1次以下 ③1―2次 ④3―4次 ⑤5次及以上
18、平均每次体育锻炼的时间:
①30分钟以下 ②30-60分钟 ③60分钟以上
19、坚持体育锻炼的时间:
①6个月以下 ②6―12个月 ③1―3年 ④3―5年 ⑤5年以上
20、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障碍(最多选三项):
①没兴趣 ②惰性 ③身体很好,不用参加 ④身体弱,不宜参加 ⑤体力工作多,不必参加 ⑥缺乏时间 ⑦缺乏场地设施 ⑧缺乏指导 ⑨缺乏组织 ⑩经济条件限制 ⑾怕受嘲笑 ⑿其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