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

研梦 阅读:35 2024-12-22 00:28:54 评论:61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基本理念;具体策略

高效、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很多初中教师致力于实现的教学目标,可是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常常存在错误的教学理念,这就导致教学过程中常常不得其法,创建高效数学课堂也就无从谈起。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多年,对新课标的主要精神更是进行了认真的钻研与探讨,现将自身总结的教学经验分享出来,以飨读者。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创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基本前提

区别于以往的教学纲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充分肯定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并指出“树立学生绝对的主体地位是创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基本前提”。这就要求我们数学教师将“学生主体”的意识真正落实到自身的教学实践中去。我在讲解“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这部分知识时,没有一上课就向学生揭示“等腰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一数学概念,而是分发给学生等腰三角形的卡片,并让他们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发现其中的相关规律。这样一来,就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更关键的是确保了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于“等腰三角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一数学观念的认识与理解,为接下来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等边对等角一系列概念的学习与掌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创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若想提高教学质量,可以尝试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突破。我对新课标的这一精神进行了很好的实践。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这部分知识时,我就将教学知识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同学们,我们去邮局邮寄东西的话,是根据邮寄物品的实际重量收取费用的,物品越沉,收取的费用越高,物品较轻的话,费用也会减少不少。这个你们了解吗?

生:知道,我们平时去邮局邮寄东西或者快递东西的话经常遇见这种情况。

师:我国邮局是这样收取信函的邮寄费用的:信函重量在100克内,每重20克,本县的邮资费用为0.8元,外地的邮资费用则为1.2元,不足20克的话按照20克计算;如果信函重量在101~2000克的范围之内,每重100克,本县的邮资费用为1.2元,外地则为2元,不足100克的话按照100克计算。那你们知道怎么用数学概念对其进行表示吗?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到的函数现象。此外,咱们乘坐出租车不同的公里距离收费标准也是不同的,你们想知道如何运用数学概念表示生活中常见的这些数学现象吗?

回答我的自然是学生异口同声的“想”。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从而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同时将生活实例与课堂教学结合,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为实现高效率的数学课堂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新课改是教育教学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以及教学专业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当认识到这一点,并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为创建高水平、高质量的初中数学课堂提供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卢斌.例谈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南阳理工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4)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模式及类型进行分析研究,并以此对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重构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校体育;课程模式;重构;建议

中图分类号:G807;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63-02

最近几年,人们对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越来越关注.但是由于高校扩招等原因,一系列问题开始出现于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所以,重新梳理并构建新的体育课程模式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1].

1 体育课程模式的内涵及类型

1.1 体育课程模式的内涵

体育课程模式是指以特定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为依据,从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整合高校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的管理者总体设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评价,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方案进行体育实践活动,从而形成由高校体育教师、大学生共同参与的一种较为典型、稳定的课程范式.

1.2 体育课程模式类型

(1)原生课程模式

原生课程模式是指通过系统地分析特定对象,采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课程模式.深圳大学的教学俱乐部模式就是原生课程模式.

(2)派生模式

派生模式是指通过分析特定对象的课程系统,在已经建立的课程模式的基础上派生出新的模式.

(3)子项模式

子项模式是通过系统地分析体育课程,提出来一个课程基本模式,将基本模式作为母体构建出新的课程模式.

课程生成方式的多种多样说明在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模式时可以从学校的自身情况出发,在对其他学校的经验进行借鉴的基础之上再创造,也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在基本模式之上创造新模式.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模式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化,正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2 高校体育课程模式重构实践

2.1 高校体育课程模式重构特征

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加深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对体育课程模式进行构建已是势在必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是对高校体育课程模式构建进行探索实践的典型.其中,北京大学采取“完全开放式”的体育课程模式,这种课程模式具有开放性、民主性的特点;深圳大学的体育课程模式则表现为俱乐部形式,主要特点是:体育教学和各种体育活动都是以俱乐部的形式来进行;江苏大学把“自主构建”作为体育课程模式的重点,特点是:体育课程的约束力同灵活性紧密结合.

2.2 高校体育课程模式重构的内容特点

首先,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重构不仅仅限制于体育教学范围之内,它是将体育教学以及学校体育的各种活动进行有效的融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并具备一定的体育能力[2].目前很多高校大力发展体育社团,其声势完全超出体育领域,以上发展趋势说明,需要对高校体育课程模式重新进行定位和理解,仅仅依靠体育教学恐怕难以适应我国先进的体育课程发展趋势.

其次,高校将对高水平的运动队伍投入极大的重视,高校体育会对我国的体育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另外,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将不仅仅局限在体育领域.第一,在保留传统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同时,对于营养或者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也应当有所涉猎.在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同时,也要保障学生体育运动时的健康和安全.第二,要从学生的兴趣与实际需求出发安排课程内容,不断地对体育课程和教学范畴进行拓展.例如一些高校在体育课程中开设围棋、台球等课程,另外还有一些高校引进诸如攀岩等一些拓展类项目.高校的体育课程中出现越来越多的生活类、生态类、生存体验类项目,这是对高校体育课程内涵以及外延的延伸与拓展.

3 高校体育课程模式重构的建议

3.1 构建理念更新高校体育课程模式

最近几年,高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建设,使高校体育课程的理念也相应地产生了巨大变化.理念的更新变化使多元化、多样性的特点出现在课程模式的构建过程之中.高校想要构建出与本校特色相适应的体育课程模式,就应该把由教育部所颁布的《体育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的共性理念作为理论依据更新理念,从而使体育课程所具有的特征与本校实际相符合.

在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时,我们必须重视理念更新对于课程模式构建所起的作用,通常给某个课程模式命名的时候,既对《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的共性特征予以体现,也对本校的个性特色以及理念有所反映.例如北京大学所采用的“完全开放式”体育课程模式等,这些课程模式的命名,既是对体育课程构建新理念的反映,也是对本校体育课程模式的核心内容进行诠释.

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

3.2 整合、分解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目标

一般说来,分解、整合是对体育课程标准的思维与操作方式进行实施时的两种趋势.通过分解课程目标可以达到对体育课程目标的方案以及体系进行阐述的目的.课程目标在《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被分为总目标、具体目标两种.在进行高校课程模式构建过程中,应该利用有效的课程整合方法,将体育课程目标同高校的客观条件紧密联系,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整合或取舍体育课程目标,使得体育课程目标成为既利于课堂教学也便于实际操作的学习目标,使课程目标与高校体育的实际情况相符合,与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相一致,满足大学生实际发展需要.

3.3 变革高校体育课程模式的内容及组织形式

首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抉择.高校体育课程要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满足大学生的个性需要,与此同时,要重视加强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等的培养,所以教学内容要更为广泛,留有更多可供选择的余地[3].学校从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出发,把内容进行分类;另外学校还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罗列公布体育内容,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取舍,让学生开展自主健身活动并对锻炼的方法、技能进行自主学习.将体育理论类知识、技能类体育内容、拓展类运动项目以及时尚体育项目包含于体育内容之中.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使学生具有体育兴趣及体育习惯,锻炼学生的体育意志、体育品质,并使学生具有端正的体育态度和良好的体育行为.学校在对体育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时,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并遵循不同的原则.如可以把一般的身体发展练习囊括于基础类体育内容之中,并将其安排在每一个教学单元里.对于体育专长类内容,则要给学生多种形式进行自主选择.另外,可以通过小型化、课题化的形式向学生初步介绍拓展类内容,少安排一些拓展类内容的教学课时.此外,在开展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时,可以采用教学俱乐部、完全开放式等课程形式,学生可以对体育课程自主选择,可以利用主项选修、副项搭配或成套选择等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组合.

再者,要重点关注高校体育课程的单元构建.大学体育课程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制定符合其个性特征的学习内容,所以,高校体育课程的单元设计要重点关注学习内容的选取.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

与此同时,要更新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很多高校体育课程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都已经突破教学行政班级,依据体育课要求重新编班,在高校教务部门指导下,调整课程表.有两种调正的方法:一是将一些课时作为选修课时,这样就可以打破班级、年级的界限[4].此种方式可发展成为完全开放的教学模式,诸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自主性比较强的学校都采用三自主的教学方式,所谓三自主是指:对运动项目进行自主选择、对任课教师进行自主选择、对学习时间进行自主选择.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固定班级授课的条框,很好地体现了新的时代特征[5].另外还有一些规模较小的专科性学院,保留了传统的以教学行政班为单位来进行授课的方式.

3.4 多学科角度下的高校体育课程模式构建

高校体育的课程模式应该从生理学或者心理学等多学科出发进行构建[6].高校体育课程构建对于生理学知识的使用,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安全,使学生具有健康的锻炼习惯;第二方面是在体育课程领域引入运动处方等理念和方法.这样大学体育课程教学不仅能够适应时展的需求,也与每个学生所具有的锻炼习惯相符合,满足了学生个体的需要.另外,很多高校也关注了学生在体育锻炼之后要进行自我评价的问题.从心理学角度对高校体育课程进行构建是指:在进行高校体育建设以及教学实践活动时,把心理学知识作为依据,运用体育心理学知识构建高校体育课程新模式.目前很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所重视.例如快乐教学模式、创造教学模式等[7].这些课程模式都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所建立的,对体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的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探讨和关注.时代的发展、健康观念的不断更新,都促使高校体育课程模式既要重视对学生的生理构建也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构建,对于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情绪加以重视,使学生具有团队协作意识,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从而达到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8].

结束语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重构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要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优化课程,通过有效而系统的方法整合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各个要素,优化模式整体.

参考文献:

〔1〕杨辉,刘芳,罗小芹.大学体育课程模式构建的理论探索[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1(2):96-97.

〔2〕吴国清.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3〕陈小蓉,顾渊彦.大学体育课程改革[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2.

〔4〕刘守燕,朱锋.中外合作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体育科学,2013(8):47-49.

〔5〕吴立岗.教学的原理、模式和活动[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11.

〔6〕王林.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的弊端与改革思路[J].体育与科学,2012(7):28-31.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师;分项教学

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追求的目标。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启动新一轮课程改革已有十多年了,但小学体育教学仍然是分年级教学,这种旧的教学方式,已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的实现,影响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各领域目标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实现。而小学体育分项教学,能体现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所谓体育分项教学就是根据体育教师在某些运动项目上的技术技能优势和教学能力,担任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在该学段所有班级的教学。

一、小学体育分项教学的必要性

(一)小学体育分项教学是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革课程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由于学校里的各体育教师的受教育经历不同和专业化成长的途径不同,掌握的运动项目也不尽相同。在分年级教学时,某位老师掌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或某项现代新兴运动项目,只能服务于某届学生,而不能为全校学生共享,这岂不是课程资源的浪费。小学体育分项教学,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位教师的运动项目特长,开发课程资源,让全校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同样优质的教育,真正实现学校对课程的科学管理,合理使用。

(二)分项教学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的需要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提出了: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反思现在的体育教育,能做到吗?就体育教师的工作而言,都是学校把某个年级的体育课分给某位老师,在师资不足情况下,或跨其它年级几个班的课。一个体育教师要想完成水平四各领域的学习目标,什么都得教,什么都得会,事实上,体育教师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加强基本功练习,但因受客观和主观因素影响,不可能对每项运动做得都非常好,这样就影响或限制了学生在该项目上的学习和发展。

曲家湖先生和杨文轩先生在论述“体育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时指出:“我们历来把体育教学的组织工作停留在一堂课上进行,主要是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学的分组,队伍的安排及调动和场地器材的布置等。由于没有从整个课程改革的高度来考虑组织工作,我们的体育教学仍然处在以教学班为单位的划一化的水平上。我们没有从改善教学班的组织形式和重组体育课程的教材体系两个方面来改革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改革也就无法进一步深入下去”。现在,我们虽然无法打破小学阶段班级授课制,但可以打破年级制,让体育课程的人力资源重组,实行体育分项教学,把体育教师的项目特长、技术技能、教学能力的最亮点集中起来面对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

(三)有利于体育课教学和学校的体育工作

1、分项教学有利于体育课的教学。体育分项教学,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一位体育教师的专项特长,体育教师的特长项目也是体育教师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也是体育教师乐教的教学内容。分项后,体育教师只专注一项或几项的教材、教法研究,练好扎实的专项基本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系统合理地安排本学段自己所任项目的体育课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运动技术,提高运动技能,养成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打下基础。体育老师分项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中,每位学生面对的都是技术技能学校里最优秀的老师,对于不同老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都会有新鲜感,对于不同老师的教学风格都会有不同乐趣享受,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的效果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2、有利于场地器材的合理利用。我国多数小学的现状是:学校班级多,班上人数多,而场地器材缺少。在分年级教学中,各年级体育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年级的情况去制订教学计划,这样就会出现不同年级同时上同一类项目的课,造成场地器材的使用冲突,当同时又不上同一类项目课时,又造成场地器材的闲置。实行分项教学,就可以完全避免上述现象,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率。

3、有利于业余运动队的发展。在分年级的教学方式中,学校的各项目业余运动队要么是分给不同的体育教师带,要么是体育教师年级负责制,本年级的所有项目运动队一个人带。第一种情况,带队教师往往不能全面了解各年级中学生的情况,在选材时,不能及时地从各个年级中选出优秀队员。第二种情况,每个年级一个体育教师要带几个项目的运动队,工作量太大,也不利于把每项运动队带好。而采用分项教学后,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每个分到该项教学任务的教师,就负责带该项运动队,有利于选材,有利于队员的阶梯性培养,使该项运动队后继有人,长期良性发展。

(四)未来的体育教师更适合分项教学

从现在的体育学院来说,体育专业按运动项目分的越来越多,也就是说,未来的体育教师受所学专业的限制,只有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学的比较精,比较擅长。而我们现行的分年级教学需要的是什么都会的万能型体育教师,所以,他们不适合现行的分年级教学方式,但他们恰好适合分项教学的教学方式。

二、小学体育分项教学的可行性

(一)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特点

体育与健康课程与其他文化课不同,它主要是一种技能性的课程。这就是说,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结果主要不是体现在认知性知识的积累和深化上,而是表现在体能的增强,技能的掌握和行为态度等的改变方面。这决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以活动性游戏和各种运动方法构成的身体练习。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各种运动项目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各种运动项目之间可以分开进行组织教学,并可以通过各项目的教学,完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的目标。所以,小学分项教学以学科特点来说是可行的。

(二)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又能确保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体育分项教学只需要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体育教研组进行研讨,根据本校的场地器材和各体育教师的专业特长,制订出小学学段的教学计划。在制定学段教学计划时,要依据毛振明教授讲的,按照划分四个层次体育教学内容的方法:精学教材要多排多练,常见的、可行的、学生喜欢的、教师能教、场地允许、与学校传统项目相结合的项目。如篮球、排球、武术、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粗学教材要少排多练,指未来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有必要具有一定基础的教学,条件允许的项目;介绍性教材要少排少练,指没有必要掌握;但有必要让学生知道的或体验的运动文化和项目的有关知识;锻炼性教材要多排少练,指需要锻炼的身体素质和走、跑、跳、投、支攀爬、钻越、搬运、负重等的能力。

(三)小学体育分项教学的分项原则

1、体育教师运动项目特长和教学能力优先原则。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分项时,根据体育教师运动项目特长和教学能力优先原则,哪位教师在该项目运动技能水平高、教学能力强,就优先获得该项目的教学权。当然,体育教师之间的运动项目特长和教学能力是相对而言的,只能在本校的体育教师中比较。

2、每位体育教师的课时量均衡性原则。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分项时,每位教师分到教学项目数不一定相等,但是每周或每学期的课时总量数应是相等的。不能因分项教学造成体育教师的工作量不等,给教学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通过对小学分项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研究,学校体育要想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实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课程理念,充分利用课程资源,让学生掌握好锻炼身体的运动技术技能,就要在具有两名以上体育教师的学校,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师分年级教学的教学方式,实行体育教师优势互补的分项教学方式。

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分项教学的研究,指导有条件的学校实施分项教学。同时,体育教师也要根据课程的基本理念,转变思想观念,积极主动的进行分项教学的研究,探索符合本校的分项教学实施方案,尽快实行体育教师的分项教学。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 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

摘 要 大学体育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激励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重要。本文以大学体育考核评价体系为主要内容, 先是分析了目前大学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详细阐述了大学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 大学 体育课程 考核 评价 体系

体育是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既能增强学生体质,也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而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新课改以学生为本,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教学理念的重要途径。鉴于此,高校体育教师应当重视完善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从而客观、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一、目前大学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考核评价体系并不重视学生的个人差异。这会使得一部分学生失去学习体育的兴趣。二是并不能反映出学生是否参与了体育活动。大学体育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以期末的最终考核为主,显然这只是是结果性的评价。三是评价方式单一,目前大学体育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主要是测试法,且只重视对体育学科知识的考核。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高校对于评价体系的认识并不充分。

二、大学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进

(一)转变评价观念

目前大学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过于定性,并不重视评价主体。随着我国新课改教学理念的逐渐深入,传统的评价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学体系。鉴于此,大学体育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评价理念,从学生角度出发,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评价体系,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目标。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制定评价体系。尤其是在体育课程理论教学内容逐步增加的背景下,更应当完善评价体系,真正做到评价体系为体育课程服务。根据现有的高校体育教学目标,将体育评价标准和教学目标相统一,并尽量根据体育课程设置和学生实际,对教学评价标准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可行性,充分发挥出评价体系应有的作用。如可以在增加应急处理能知识培训,并将其纳入理论考核体系,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水平的一部分。也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体育理论教学的评价体系。

(二)从科学评价体系入手

大学体育课程作为大学生必需的科目,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我国终身体育理念和新课改的推行,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同时体育课程的改革也进行的如火如荼。这也意味着体育教师也应当加快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以适应体育课程的改革,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从而真正落实终身体育目标。

既然要改革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就应当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实施分层评价,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等标准,建立相应评价体系,既不挫伤学生学习的自尊心,也能使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乐趣。分层教学能照顾到所有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这样就能够真正践行素质教育。在具体实施时,可以从整体上设置统一的评价要求,但是设置不同的考核标准。另外,教师还应当重视从多维度出发,完善体育评价体系。也就是从教师、学生等角度出发,设定评价标准。如在体育理论知识的考核中,可以采用大纲规定内容+自选内容,即规定内容为主要考核内容,自选内容可以在考核中占一定比例,这样既有利于丰富学生学习内容也有益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在评价体系中可以制定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例如在日常的理论基础知识学习中,教师可以进行课堂提问并保留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水平等方面的评价。或者是在整个学期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的考核进行拆分,分割成阶段性测试和评价。这样利于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总的来说,大学体育教师应当重视从科学的评价体系方面入手,从学生角度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体育评价体系,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理念。

(三)保证评价内容的合理性

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内容也应当合理、科学,尤其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现代教育体制下,设置合理的评价体系也是保证教学正常开展的关键。这也就意味着体育教师应当教学理念,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设置体育评价内容。

首先,教师要从人文角度出发,帮助学生理解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人文理念。然后以体育为媒介传达给学生正确的人文思想。而人文评价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而且它还对进一步创新体育理念、优化培养方案以及完善评级体系更为重要。除却人文评价外,还应当重视真实性评价,就是要求教师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设定符合体育教学内容的评价标准。如明确体育课程考核的要求,突出过程管理,从学生出勤、课堂表现、健康知识、体质健康、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尤其是结合实践教学,形成一体化的评价体系。但是在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重点加强体育理论知识的考核,避免学生忽视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体育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提高体育课程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重要。因而体育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出发,以学生需求为基本准则,完善体育课程考核评价。这不仅我国素质教育推行的必然结果,也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不断发展的客观需求。

课题: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 编号:12532322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体育 课本剧 开发 实践

从体育课程标准这四个基本理念中不难发现,“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是一种价值整合观念,是核心。第一个理念充分地显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锻炼习惯的养成,强调要将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全过程。这是相邻知识系列的整合,同时也是性质相近学科的整合。在第二、三、四个理念中,强调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体差异。这是将人文、自然和社会学科中的理念进行整合,而后注入体育与健康课程中。为此,体育课程必须在自身教学系统中使分化了的各要互及基各成分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在原有部分和要素的基础上,从发展的需要出发,引入健康教育中的某些部分和要素,进行有机的事例而形成体育与健康课程。小学体育课本剧的开发就是以课程整合健康发展的角度来创设的,实用性很大。

一、什么是小学体育课本剧

(一)小学体育课本剧内涵

小学体育课本剧的开发是以体育与健康的四个基本理念为基点,挖掘语文学科中的具有情景性的活动教学素材,整合音乐、舞蹈等,以肢体语言展现语文学科中的一些主题式教学内容,又注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对体育和语文课程内容的整合与开发。其目标是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培养个性化的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能充分认识到自身价值和创新潜能。

(二)教学特色(以课本剧《小兔子真快乐》为例)

1.主题式教学。全课以小白兔种、拔、运萝卜活动线贯穿各教学环节。

2.走进生活。全课以学生熟悉的各项活动为题材,使内容贴近生活,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自主学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展现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各项学练都能使学生尽情地投入。

4.与语文整合。把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小白兔》及《小白兔搬运南瓜》教学内容与肢体语言有机整合,有利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二、体育课本剧的开发途径与实施

(一)体育课本剧的创编

1.如何创编体育课本剧呢?体育课本剧要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的特点。它能够把教育目的和教学目标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其中。这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目的在于能够促进和提高学生的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

2.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课程内容可以结合体育课本剧的特点直接选用,还可以根据语文教学课题自已创编体育课本剧。创编体育课本剧要注意一些原则和方法,既要注意体育课本剧的教育性、趣味性,又要有针对性。创编方法可根据课题明确课本剧的目的与思想,确立课本剧内容与名称,等等。例如:根据新课程一年级(水平一)课文《小兔子》、《小兔子搬运南瓜》内容创编体育课本剧《小兔子真快乐》等(见课例)。这样创编体育课本剧才有价值。在使学生各方面得到培养的同时,也促进了语文的课堂教学。针对一年级(水平一)的语文课本内容我创编了六个课本剧:《兔宝宝真快乐》、《四季》、《小松鼠找花生》、《登山》、《比尾巴》、《小小的船》。

3. 教学内容及教学法分析

体育课本剧以《体育新课程标准》为指导,结合现农村小学水平一学生模仿能力强、兴趣广泛、好动、好玩等身心发展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创编而成。教学过程以情境兔宝宝帮助农民伯伯种、拔、运萝卜及开欢庆会为主线,一气合成,贯穿整堂课始终。首先,结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儿歌“小白兔”让学生边唱边跳按队伍入场。教师请今天的小老师上台表演,音乐响起,学生个人或者分组听音乐跟跳或者自由分小组进行跳舞热身练习(学生主体性、自主创新、自主合作)。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突破传统体育教学中列队,整齐划一的热身方式。激发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观。接着,教师引入帮助农民伯伯种萝卜,一排挖坑、二排下种,三排填平。分工合作完成。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乐于帮助的优良品质。此时老师直接引入拔萝卜,采用学生互拉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手臂拉拔及大腿肌肉群蹬伸能力。“运萝卜”是本课的部分,起来采用学生自由分组练习的方法,学生自由分二人组进行拖、拉、搬、运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准备练习后采用学生分组比赛的方法,二个一组可采用不同方法,把同伴运到对面并折返,快则胜。达到发展学生腹背肌肉群力量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标。最后,师生同开“欢庆会”作为放松活动。教师参与其中,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在《丰收歌》的背景音乐中“欢庆会”先男生绕成圈,站立挥手起舞,女生在中间或跳或唱,抒发丰收后的喜愉心情。后男女生轮换(随机)。结束本课剧的表演。

(二)体育课本剧的实施

根据教学教学材编演体育课本剧,要按一定规范操作,同时又要灵活掌握。编演程序为导、选、读、编、评五步,每一步相应有具体要求。

搜索
最近发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