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深圳努力构建更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

俣歆 阅读:33 2024-12-23 17:25:57 评论:61

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深圳努力构建更高水平公共服务体系

广东省深圳市最近迎来不少高规格的活动。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广东站启动仪式,以及全国体育彩票工作会议、全国全民健身大赛(华南区)开幕式等都在深圳举办。 在日前召开的广东省体育强省建设工作推进会上,深圳市副市长张华进行交流发言。张华表示,深圳市委市政府重视全民健身,持续深化巩固全国首批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成果,聚焦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目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努力促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持续完善全民健身政策法规 坚持立法先行,深圳充分发挥特区立法优势,在全国率先出台《深圳经济特区促进全民健身条例》,建立保障全民健身活动开展、组织建设、健身设施、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 坚持政策引领,深圳印发《深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深圳市“十四五”时期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补短板行动计划》,制定《深圳市优秀新型体育业态认定和奖励操作规程》等系列政策文件,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 着力提升健身活动空间供给 作为全国人口密度最高、土地资源稀缺的城市,深圳坚持高效利用土地,打造市民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空间,“十四五”以来,体育场地面积从2431万平方米增加至3966万平方米。 强化规划引领,编制重大体育场馆规划,大力推进都市型、楼宇型场地设施建设,推动体育中心改造提升、全民健身示范中心等重大项目落地。复合利用土地,用好用足楼顶厂房空间、地铁上盖用地、公园绿地,全国首创在污水处理厂上方建设福田海滨生态体育公园,建成笔架山体育公园、龙城公园地铁上盖体育公园、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等。构建多层次户外运动场地,实施山海连城计划,打造“一脊一带二十廊”城市生态脉络,推动远足径、郊野径、绿道、碧道、古驿道等各类线性空间“多道融合”,构建“通山、达海、贯城、串趣”的全域绿道网络体系,深圳鲲鹏径等步道成为大湾区徒步爱好者打卡热点。提升软硬件水平,建成155套智能化室外健身设施,创新构建“一网统管、一键预约”体育场馆预约平台,接入体育场馆1977所,学校场馆全面开放,每年发放场馆惠民券6000万元,累计带动入场锻炼人数约2732.7万人次。 创新提高全民健身活动质量 深圳聚焦品牌创新,培育一批深圳独有的赛事活动IP,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达44.8%。 鼓励办赛主体发展,发挥全市922家体育社会组织作用,带动市民参与健身活动,形成办赛主体多元化、运作机制市场化、赛事组织专业化的办赛格局。打造“深圳杯”系列品牌,“深圳杯”业余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联赛等吸引数十万市民参与,成功举办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全国游泳冠军赛、深圳马拉松、中国杯帆船赛、NHL和WHL女子冰球联赛等高端赛事。着力推动全民健身活动。构建“一月一品牌”活动体系,举办科学健身月、全民健身活动月等,创办深圳踏青日、深圳象棋日、海上龙舟赛等赛事。 科学引领全民运动健康风尚 深圳积极构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长效机制,宣传全民健身知识和理念。探索办公场所健身新阵地,推广形式自由、时间灵活、器材和环境要求较低的碎片化运动,设立全国首家器材展厅,推动理论研究和器材研发,制定运动处方解决方案,开办指导师培训班,推进CBD商圈运动空间建设,企业员工实现“足不出户、就地锻炼”,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运动文化。加强健身服务“一张网”建设,充实四级健身指导网络力量,每年为6万人次市民提供体质测试服务,开展社区健身指导5000场次。体卫融合取得突破,全省首家体育医院成功挂牌筹建,首批运动康复点每年服务市民2500人次,深圳市《科学健身指导 促进体医融合发展》案例被评为全国健康中国行动典型经验案例。 张华表示,下一步,深圳将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历史使命,加快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体育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转自6月14日《中国体育报》02版)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搜索
最近发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