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无锡版“袖珍菜园”——他们在锡城角落圆“都市田园”梦

垣伊 阅读:41 2024-12-10 17:17:01 评论:61

探访无锡版“袖珍菜园”——他们在锡城角落圆“都市田园”梦

方庙菜场旁的菜地。   “90后”福建小伙“沪上阿青”用视频记录了自己在上海“开荒”种菜的过程,受到很多网友关注。记者探访发现,无锡也有很多人利用闲置的边角空地开发“袖珍菜园”,实现蔬菜自由,圆了“都市田园”梦。   边角地被发掘“开荒”   梁溪区瞻江街道刘潭新村社区和庄前社区之间的一块荒地,被街道改造开发成了“一米农田”项目,又名“新庄童乐农趣园”。这1000多平方米被划分出十几片“一米农田”以及果树区,种植了20多种蔬菜、水果,每一种植物都有专属的信息标识牌。   惠山区堰桥街道的六堡里小河旁,药芹、蚕豆、蓬蒿……碧绿生青,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80岁的邓锡英老人弯着腰,手持长柄粪勺,从河里一下一下地舀起水,浇灌在刚冒出头来的细菜上。十几年前,邓锡英就在这里种菜。当时,这里一片都是荒地,后来周边建小区、造公园,两年前,一墙之隔还新修了个停车场,但她这一两分地却正好在犄角处,始终没受影响。她将地平平整整地分成10块,分别种上了不同的蔬菜。   经开区方庙路方庙农贸市场西侧是一片拆迁空地。从围墙进入,可以看到里面一块块的菜畦,莴苣、青菜、生菜、大蒜等绿油油的长势喜人。家住附近小区的居民高雪珍正在给菜浇水,她说,这几块菜地不是她的,是以前邻居的,邻居前几天给她打电话说住院了,放心不下菜,请她来帮忙浇浇水。   记者采访发现,这些“袖珍菜园”充分利用了边角地块,或是未投入使用的拆迁空地,或是城郊不引人注意的一角。除了街道、社区集体开发“袖珍菜园”外,个人利用边角地“开荒”种菜的,很多是有过种植经验的人。高雪珍就是其中之一,她16岁开始就跟着家人一起种地,种了一辈子。在她小时候,种地是生存需求,现在搬进了小区,种菜种地养成的习惯还是停不下来。从网络检索发现,无锡也有一些新市民和外来人员在自己居住地周边寻找边角地,开发“袖珍菜园”,种上自己喜欢的菜,享受劳动成果和收获的喜悦。   记者了解到,不同属性的地块其管理部门也不同,对可种植类型、土壤的安全程度是否适合种植可食用蔬菜、肥料是否会对土壤产生影响等有不同的规定,但值得提醒的是,市民切不可以占用城市公共绿化,这不仅会破坏公共场所的市容环境,也会侵犯到其他市民的利益。   种、水、肥从哪里来?   “袖珍菜园”的种植者们,从哪里弄来种子或苗,又怎么解决水源和肥料的呢?记者了解到,年轻的种植者们善于借助网络采购各类蔬菜种子或种苗,也有人到农贸市场找菜贩订购培植出的种苗,如西红柿、茄子、辣椒苗等;而年龄大的种植者,则会到熟悉的蔬菜种子商店购买种子,“从零开始”,一步步来。   邓锡英是自己买的种子进行育苗。她说,清明过后可以种黄瓜和长豆了,香瓜不着急,种下去很快就能爬藤,矮脚黄、上海青、苏州青都是秋天的菜,冬天种点抗寒的萝卜、菠菜、豆苗。她掰着指头给记者数着她的种菜计划,一年四季能轮十几样,每种蔬菜的种植和收获时间她都了如指掌。   浇菜用的水则要因地制宜。方庙农贸市场西侧的“袖珍菜地”,每块菜地旁都放着两个塑料桶,“一个是接雨水的,一个是去那个井里打水的。”高雪珍告诉记者,这个天然井是当时几个“菜友”一起弄的,“用铁锹挖深点,就有地下水渗上来,再挖一挖,就是一个小水潭了。”惠山区堰桥街道六堡里小河旁的菜地浇水,则是便利地从河道里取水。   “袖珍菜园”的“农人”们所施的肥料也各有门路。有的是直接买复合肥,甚至是各种有机肥。高雪珍说,以前种地大家都会沤肥,“将厨余垃圾放在塑料桶里,加入白醋密封,但现在没那么多讲究啦,大多数人都是直接买现成的肥料。” 她边说边向记者展示了装在奶粉罐里的3块钱一斤的复合肥。   收获的不仅是蔬菜   “袖珍菜园”的种植者们付出勤劳、汗水和智慧后,不仅收获了一茬茬的蔬果,还有很多的开心和乐趣。高雪珍说,她种的菜大多是分给儿子、女儿家的,吃不完了就卖一点。她种菜种习惯了:“到我们这个年纪啊,想通了,还是开心最重要,我现在就挺开心的。”   家住惠山区堰桥街道惠韵家园的老朱,在长韵路旁种了几块菜地。他常在早晨提起塑料桶,扛上锄头,蹬着三轮车出发,来到菜地一阵忙碌后带上自种的蔬菜回家,碰上人就炫耀:“自己种的,新鲜,中午加点绿色食品。”老朱告诉记者,在家无聊,别的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只想种菜。   (吴雨琪/文、摄)
搜索
最近发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