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系险企2023增收不增利 建信人寿、中邮人寿等4家亏损
睿紫
阅读:58
2024-12-14 20:40:22
评论:61
随着2023年保险业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披露,10家银行系寿险公司去年整体经营“成绩单”出炉。2023年,10家银行系寿险公司合计实现保险业务收入3643亿元,同比增长6.2%。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银行系寿险公司净利润表现却很难令人满意,10家银行系险企合计净利润-161.42亿元,而在2022年这一数据为-11.88亿元,建信人寿、中邮人寿、光大永明人寿、中信保诚人寿等4家亏损。
保费规模出现分化
银行系险企是指由银行控股或参股的人寿保险公司,目前主要有10家。国有五大银行旗下均有一家保险公司,分别为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中银三星人寿、建信人寿、交银人寿。另外还包括邮政集团旗下的中邮保险,招商银行旗下的招商信诺人寿,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保诚人寿,光大集团控股的光大永明人寿,北京银行的中荷人寿。
据东方资讯梳理,从保费规模来看,中邮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建信人寿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1098.66亿元、404.95亿元、397.13亿元,位列前三;其次是招商信诺人寿、中信保诚人寿、农银人寿,分别揽收保险业务收入346.46亿元、315.82亿元、301.64亿元;中荷人寿保险业务收入最少,为118.19亿元。
在业绩增速上,10家银行系险企表现出现分化,建信人寿、工银安盛人寿、农银人寿3家公司同比陷入负增长,其余7家公司保费增速均为正增长,其中,中银三星人寿保费增速最高,达到43.5%,不过低于其半年报(53.73%)增速。中荷人寿、招商信诺人寿保费增速均超过30%,分别为31.7%、30.6%。中邮人寿保费增速为20.25%,交银人寿保费增速为19.4%,光大永明人寿保费增速为14%,中信保诚人寿保费增速为1.3%。
业内人士分析,2023年部分银行系保险公司对产品策略和渠道策略进行了调整,一方面减少银保渠道的、高保费的理财型保险产品的比重,增加非银保渠道的、低保费的保障型保险产品的比重,导致保费收入下降。
实际上,银行系险企在银保渠道方面享有天然的母行渠道和客户优势,所以其保费收入增长,也被业内视为是正常现象。但受制于销售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客户群体的特点,银行渠道主要销售简单的理财型保险产品,难以销售复杂的保险产品,并且销售费用较高,持续性差,给保险公司带来的业务价值较低。
“增收不增利”窘境
但从净利润来看,银行系险企盈利压力在近两年凸显,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2023年,银行系险企净利润表现急转直下,合计实现净利润-161.42亿元,而在2022年这一数据为-11.88亿元。
具体来看,有4家公司出现亏损建信人寿、中邮人寿、光大永明人寿、中信保诚人寿则分别净亏损42.99亿元、114.68亿元、6.48亿元、8.27亿元。其他盈利的6家公司净利润规模差距也较大。其中,最低的中荷人寿净利润仅1200万元,最高的招商信诺人寿净利润为4.02亿元。
虽然中邮保险是唯一一家且首次迈入千亿大关保费收入的公司,但其净利润却是垫底。
对于亏损百亿元,中邮人寿解释称,主要是受准备金折现率和投资收益不及预期的影响。2023年,因准备金折现率就直接减少了中邮保险利润112.1亿元;同时,受资本市场不及预期等多因素影响,公司在持续优化资产配置过程中,投资收益出现了较大的净值波动,阶段性低于预期目标,需要进一步平衡短期波动和长期布局。
就投资端而言,2023年中荷人寿的投资收益率最高,为4.76%;中信保诚人寿最低,仅为1.69%。
业内人士分析,银保渠道销售偏重于储蓄与投资性质的产品,在价值增长以及利润方面贡献较低。另外由于部分产品期限相对较短且收益相对较高,需到期返还,若不能保持相当规模的保费收入,还将面临退保压力,为此,银行系险企在投资上将不少资金投向二级市场等流动性更强的资产,投资收益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
华西证券分析师罗惠洲指出,2023年各险企净投资收益率和总投资收益率受资本市场下行均出现大幅下滑。一方面权益市场回调叠加金融工具准则切换拖累险企投资业绩,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进一步加剧险企投资业绩的波动。另一方面,长端利率中枢下行导致固收类资产配置承压,同时,保险合同准则下以“国债收益率”作为传统险准备金的折现率,利率下行会增加风险准备金的提取,造成净利润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