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体育表现性评价应用探究

惜进 阅读:43 2024-12-16 13:13:21 评论:61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体育表现性评价应用探究

文章刊登于《时代教育》杂志2024年8月中旬刊(第17期) 课题:本文系2023年度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德树人视域下贵州省高中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评价模型构建研究”(2024B031)研究成果 高中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以及发展学生体育品德等具有积极意义。表现性评价作为一种关注能力和行为表现的评价方式,将其应用于高中体育有利于促进高中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本文以高中体育乒乓球课程为例,指出在高中体育表现性评价应用过程中要依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目标设定评价目标,围绕目标设定评价内容,基于评价内容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和评价方式等,建立评价档案和定期交流反馈的评价机制。 一、高中体育核心素养的内涵与意义 (一)高中体育核心素养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 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是人类身体活动的基础。运动能力分为基本运动能力和专项运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是从事生活、劳动和运动所必需的能力。专项运动能力是参与某项运动所需要的能力。运动能力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 健康行为是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是提高健康意识、改善健康状况并逐渐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关键。健康行为包括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作息和卫生习惯,控制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能力等。健康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掌握与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 体育品德是指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对维护社会规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具有积极作用。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方面:体育精神包括自尊自信、勇敢顽强、积极进取、超越自我等;体育道德包括遵守规则、诚信自律、公平正义等;体育品格包括文明礼貌、相互尊重、团队合作、社会责任感、正确的胜负观等。体育品德的具体表现形式为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1]。 (二)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意义 1.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能够让学生学会必要的运动技能,使学生在运动技能形成、发展和应用过程中得到身体上的锻炼和意志力的磨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高中体育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使学生形成终身运动的意识,为其未来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3.发展学生体育品德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体育重视对学生体育品德的培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陶冶情操。 二、表现性评价的内涵、特点及应用价值 (一)表现性评价的内涵 表现性评价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它强调在真实或模拟的情境中,直接观察和评估学生的实际表现和成果,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应用能力的水平。表现性评价的目的是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可以对学生在完成特定体育练习或体育竞赛时表现出的体育技能、体育习惯、体育品德等进行评价。 (二)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基于表现性评价的内涵,笔者认为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评价内容的综合性。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包含体育技能、体育习惯和体育品德等不同维度的内容,教师需要在评价时关注到各个维度的内容。 二是评价标准的预制性。在评价活动开展之前,必须先制定好评价标准,如乒乓球正手或反手接发球等技能,不同学生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应预先进行评价标准的科学制定。 三是评价结果具有客观与主观的双重性。表现性评价主要依赖教师基于个人专业素养、经验智慧等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这种主观性并非随意的,因为给出的评价结果应符合专业普遍的认知,具有相对的客观性。 四是评价工具和方式的开放性。表现性评价的工具和方式应根据具体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比如对于学生乒乓球技能的评价,可以采用单人操作表演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比赛观察和评估的方式,还可以辅以视频录制和回放分析的方式。 (三)表现性评价对高中生体育核心素养发展的价值 高中体育核心素养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应用具有综合性的表现性评价能够涵盖高中体育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并对学生作出全面、合理的评价,进而通过特定的任务活动帮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体育表现性评价应用的基本要求 (一)教师具备专业素养 表现性评价的结果需要基于学生在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等不同维度的表现而生成,且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主观和客观的双重性,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包括专业知识素养、从业经验以及教育智慧等。如果教师缺乏专业素养支撑,给出的表现性评价结果可能缺乏科学性、得不到普遍认可,将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 (二)学生参与评价 在表现性评价活动开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进来,如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在表现性评价活动进行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评估自己的学习进展情况,并及时调整改进。同时,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指导支持。 (三)及时反馈评价结果 表现性评价应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应当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指导学生调整学习策略,从而优化后续表现。 四、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体育表现性评价的设计与实施例析 以高中体育乒乓球课程为例,笔者展示了表现性评价应用过程中评价目标的制订、评价内容的设定、评价工具和方法的选择、评价机制的建立等。 (一)依据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程目标设定评价目标 高中体育乒乓球课程的课程目标依据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这三个维度的核心素养内容来生成,而表现性评价的目标则对应课程目标来生成,如表1所示。 (二)围绕评价目标设定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是评价执行时所观测的特定具体内容,是评价目标得以落地的依据。评价内容的选择需要围绕评价目标,为评价目标服务。结合教学实际,笔者将高中乒乓球课程各评价目标对应的评价内容设定如下。 评价目标1对应的评价内容:学生在实际比赛过程中击球动作的规范度和准确度,包括正手、反手等发球和接球等技能的应用表现。 评价目标2对应的评价内容: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根据现场变化情况灵活选择战术和作出决策的表现,包括进攻和防守策略、变速策略、角度策略等的选择和应用表现。 评价目标3对应的评价内容:学生在定期进行的体能测试中的表现情况,包括接球、发球过程中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运动速度、运动耐力等。 评价目标4对应的评价内容:学生是否知晓并理解乒乓球的规则、发展历史、战术策略以及运动过程中相关的运动生理知识等。 评价目标5对应的评价内容: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加团队比赛,并在比赛过程中展示协作、沟通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评价目标6对应的评价内容:学生在比赛过程中是否能够遵守乒乓球比赛的规则、是否尊重比赛对手、是否展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等。 (三)基于评价内容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和评价方式 评价内容明确后,就要基于评价内容选择合适的评价工具和评价方式。在上述六个方面的评价内容中,评价目标4对应的评价内容是知识性的,可以采用口头测试或书面测试的评价方式,对应采用知识测试卷作为评价工具。另外五个方面的评价内容是行为性质的,可以采用比赛观察和评估的评价方式。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辅助采用视频分析的方式,即对每一个学生的比赛过程进行全程录制,然后回放视频进行分析和评价。 (四)建立评价档案袋 为确保表现性评价更科学、更客观和更能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可以为每个学生建立一个评价档案袋。每个档案袋内有多张评价卡,每张评价卡对应一个评价目标、记录一项评价内容。每个评价目标都可能有一张或多张评价卡,各目标下的评价卡综合平均分就是该目标的最终得分,各目标的得分综合后可得到学生的课程综合评分。 (五)建立定期交流和反馈的评价机制 表现性评价是伴随课程始终且需要较多时间才能完成的评价。高中乒乓球课程表现性评价主要通过比赛观察和评估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置定期的反馈交流活动,给予学生提出问题和交流分享经验的机会,及时向学生反馈有关意见和建议,帮助学生调整和改进。还可以建立定期同伴互评机制,让学生之间定期相互评价,实现团队的共同进步[2]。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表现性评价,可以基于核心素养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维度的内容,设置相应的课程目标、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采用合适的评价工具和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以促进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发展。(作者系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第五中学教师) 注:[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符太胜,舒国宋.表现性评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选择[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4,20(10):13-15.
搜索
最近发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