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奥运时代,运动员和粉丝都要多些人间清醒
日前,中国游泳运动员、奥运冠军潘展乐解散自己唯一的粉丝群,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第一。这一举动得到不少网友的认同,纷纷留言:“少有的人间清醒”“喜欢运动员就专注赛场”。无独有偶,同为奥运冠军的国乒女将孙颖莎亦在社交平台发表感谢声明,向教练、队友和球迷表达谢意,同时呼吁球迷“理性看待输赢”,继续支持国乒。
巴黎奥运会落下帷幕,各种关联话题依然在社交平台上络绎不绝,从运动员表现到归国接机,再到运动员故乡打卡,基于各种奥运会话题的流量驱动在短时间内或许没法完全归于平静。
比如,孙颖莎在奥运会闭幕式后返程,机场方面鉴于前期其他运动员接机导致的拥堵,为孙准备了特别通道,不少球迷(粉丝)准备的鲜花、礼物、玩偶并未送到运动员手中;而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在机场因拒绝粉丝献花还引发一些争议。在一些引发网友热烈追捧的运动员的家乡,不少人前往打卡,全红婵的老家湛江市麻章区迈合村出现了一波“全红婵热”,不仅“每天有近千人打卡”,而且让全红婵家门口甚至变成了“小吃街”,村里在连夜修路迎客。社交平台上突然冒出很多自称是运动员亲属的账号,全红婵的哥哥发视频辟谣,提醒网友勿上当受骗。奥运冠军谢瑜称母亲遭网暴,称妈妈患癌刚出院,后奥运时代,运动员和粉丝都要多些人间清醒希望大家尽量不要去打扰他们……
应当承认,因为奥运赛事的精彩纷呈以及运动员的良好表现,观众对运动员及其相关运动项目的热忱被瞬间点燃,很多观众、球迷对运动员的情感是真诚且纯粹的。这很正常,但也大可不必陷入狂热。因为从某些表现中确实也让公众看到某种饭圈化、粉丝化的倾向与行为,客观上给运动员个人及其家庭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困扰。
由此出发去看潘展乐的“人间清醒”,不得不说这是难得的冷静与理性。运动员十年磨一剑的训练是艰苦的,因重大赛事成绩的流量加持,骤然让当事人进入海量围观和追捧的状态,能保持这一份冷静难能可贵。运动员亲手解散粉丝群,让群聊状态中的那种“抱团取暖、越来越热”的“信息茧房”,得以借着运动员的主动表态而降温,让运动员远离追捧,安心进入下一段训练,也让粉丝回到现实,平复因短时间集中观赛导致的激动情绪。
不仅是潘展乐,这届奥运会上新一批国家队运动员展现出来的冷静、坦然、松弛正成为某种群体性格。不少90后、00后运动员也在竭力改良着运动场内外的观众生态。从冷静面对误判的上届奥运会女子击剑冠军孙一文,到“享受惬意的松弛感”的羽毛球混双选手黄东萍,再到坦然亮出“A阿条本条”“光靠干饭就”神奇网名的00后奥运首金得主黄雨婷、盛李豪……
无论是赛场上专注比赛、两耳不闻场外事的沉着,还是赛后面对批评抑或追捧、饭圈追星的冷静,以及对各种宏大叙事的自我解构,运动员的“人间清醒”核心在于回到运动本身、回到自己投身运动的初心。他们在自我祛魅的努力中,也同时给观众、粉丝一些提醒:我们关注一场比赛、一项运动或者一名运动员,究竟是为了什么?是想要造一尊供粉丝顶礼膜拜的神,还是单纯出于对运动魅力的热忱?包括运动员家乡连夜修筑招待设施的乡亲们也得想想,是不是所有的流量都恨不得立马抓在手里变现,换成短时间的文旅收益?给运动员和家人更安宁空间,也是在给地方人才教育、培养环境更多的可能性,这也是对地方形象和利益更长远的投资。
后奥运时代,赛场的喧嚣渐渐消散,运动员、粉丝和其他方方面面,都迫切需要更多的“人间清醒”。运动员要回到训练馆、回到赛场;网友可以把在键盘上挥洒的情绪,转换到自己走向运动场的每一次行动;而各处“冠军的摇篮”,也要回到提升教育环境踏踏实实培养人才的正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