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协会和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联合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2018)》(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热点问题座谈会在京召开)

传鑫 阅读:42 2024-12-10 19:24:36 评论:61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和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在京联合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发展报告(2018)》,该报告是中国银行业协会连续第六年发布的理财业务行业发展报告。


《报告》从总体发展、产品开发、业务治理、同业合作、履行社会责任、相关监管政策、问题与改进七个部分,系统梳理总结了2018年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转型发展所取得的成效,深刻剖析了业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对未来理财业务的改进轨迹和提升方向进行了探索。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监管政策陆续落地,理财转型元年开启,产品规模保持稳定,投资风格整体稳健。2018年,为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促进资管业务健康发展,资管新规等多项监管政策相继落地。银行理财业务积极顺应监管趋势,加快推进业务转型,行业规模整体保持稳定。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403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非保本理财产品,理财产品4.8万只,存续余额22.04万亿元,与2017年底基本持平。全年非保本产品募集资金118.10万亿元,其中,84.83%为开放式产品,占比上升7.07个百分点。从风险等级来看,新发行理财产品以中低风险为主,同时,受监管政策影响,同业理财余额、占比“双降”,个人类理财产品余额仍然呈现出规模占比高的特征。从资金运用情况来看,银行理财通过配置债券、非标资产等方式直接或间接进入实体经济,其中,非保本理财资金配置债券资产比例高达53.35%,理财支持实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家战略性重点项目的力度不断增强。


二、银行理财顺应监管要求,积极创新研发净值型产品,加快搭建投研团队及框架,推动金融科技在银行理财中的应用。2018年,资管新规和理财办法的落地,明确了新规下银行理财的转型方向,要求2020年后理财产品全面打破刚兑,向净值型模式转化。在此背景下,2018年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提速,全年共发行净值型产品5609只,并在下半年政策陆续落地后,发行增速显著;银行参与积极性提升,共有160家机构发行净值型产品,显著高于2017年;2018年国有行、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外资行分别发行净值型产品1580只、1457只、1617只、565只和386只,国有行和股份行依然是净值型产品的绝对发行主力;同时,封闭式产品期限显著拉长,6-12个月和1年期以上产品的占比有所上升,2018年,新发行封闭式非保本理财产品加权平均期限为161天,同比增加约20天。另外,面对着业务净值化转型中存在的各项挑战,商业银行之间真正比拼将是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与金融的充分融合,并应用在精准营销、全渠道客户体验、全面风险管理、精细化资源配置和垂直化管理等方面的各种应用能力的比拼。金融科技将逐渐成为资管行业新的生产要素,将给银行理财业务带来深刻变革。


三、坚持回归资管本源的转型方向,优化组织架构、强化业务协同、提升风控水平,加快理财业务公司化管理体系转型步伐。2018年银行理财通过深入研究自身发展特点、经验目标、客户类型和业务优势,充分借鉴海外银行资管业务体系的先进经验,银行理财业务正逐步向银行理财子公司经营模式转型。同时,银行理财在现有基础上,严格落实监管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搭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推动银行理财业务更加规范健康发展。此外,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充分发挥自身职能,立足行业发展现状,认真倾听行业诉求,通过行业自律机制进一步规范理财市场秩序,使行业实现有序竞合发展。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全面反映银行业理财市场运行情况,加强理财产品信息披露,强化投资者教育和权益保护。


四、契合资管业务跨市场、跨行业、跨品种的特点,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赢发展的良好局面。从市场情况来看,资管行业总体运行平稳,其中银行理财(非保本理财)规模22.04万亿元,信托公司规模22.7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13万亿元,证券公司及其子公司资管规模13.4万亿元,基金管理公司资管规模6.0万亿元(含养老金),基金子公司资管规模5.3万亿元,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规模1249亿元。在金融去杠杆、防止资金空转的政策背景下,理财办法规定,“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直接或间接投资于本行或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在此影响下,同业理财产品规模与占比延续“双降”趋势。截至 2018年底,全市场金融同业类产品(包括保本产品与非保本产品)存续余额1.22万亿元,同比下降2.04万亿元,降幅为62.57%,较 2017年初减少5.43万亿元,降幅达81.68%;占全部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3.80%,同比下降7.21个百分点,较2017年初下降19.08个百分点。未来,各类资管机构凭借各自在不同领域经验积累与资源禀赋,在大资管领域开展着激烈角逐,在差异化竞争的同时实现广泛的业务合作,充分优势互补,用最高效的方式提升了服务于实体经济和投资者的能力。


五、履行社会责任,彰显行业担当,改善民生福祉,支持国家经济发展战略。2018年银行理财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全年非保本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10566亿元。其中,个人类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8403亿元,占全部非保本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的78.08%;从机构类型来看,国有大型银行累计兑付客户收益3628亿元,占比34.34%;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累计兑付客户收益4309亿元,占比40.78%。银行理财业务通过搭建有效的投融资连接渠道,成为银行业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2018年,银行理财在实现投资者保值增值的基础上,积极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落实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聚力“三农”发展,贯彻国家扶贫攻坚战略,不断加强创新创效能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加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金融服务,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为推动经济平稳增长、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做出应有贡献。


六、理财业务相关政策框架进一步明确,有效抑制风险蔓延。银行理财业务在丰富金融产品供给、满足投资者资金配置需求、推动利率市场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业务运作不规范、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不到位、信息披露不够充分、尚未真正实现“卖者有责”基础上的“买者自负”等问题。对此,政府与监管部门一直高度重视银行理财业务风险和监管,不断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监管框架,发布实施了一系列监管制度和规定。2018年,监管部门通过出台资管新规、理财办法、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具体政策,细化银行理财监管要求,强化监管政策的约束力和管控力,消除市场不确定性,稳定市场预期,推动银行理财业务的规范转型与稳健发展。


七、顺应转型要求、寻求发展动力,促进理财业务可持续发展。银行理财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重点创新发展的战略和经营转型方向。同时,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也伴随出现了理财发展同质化、投资者教育有待加强、专业化团队建设不足、长期限资产处置难度较大等挑战。各商业银行应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从产品创新、投资者教育、投研建设、建立全面和独立的市场化风控体系方面着手,推动银行理财转型工作顺利进行。随着资管业务新时代的到来,如何有效实现监管新规下的经营模式转型,将成为2019年及未来包括银行理财在内资产管理业务转型发展的重点,资管市场也将出现监管统一化、客户机构化、营销网络化、产品净值化、投资多元化、分工专业化、业务国际化、金融科技化和机构公司化等九个方面的重要变革。未来资管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任重而道远,资管机构需要重新定位,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回归代客理财本源,以合规发展为前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全面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推进。


附件: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行业发展报告(2018)


      

中国银监会阎庆民主席助理主旨发言

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主持会议

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要负责人王岩岫主旨发言

中国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马续田副总经理主旨发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王国刚所长主旨发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巴曙松副所长主旨发言

会议现场

专题座谈一

专题座谈二

           2013年1月29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热点问题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要负责人王岩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王国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中国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副总经理马续田等嘉宾出席会议并做了主旨发言。中国银监会有关部门相关负责人,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业务专业委员会常委及办公室成员,业内外专家及中国银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代表,新闻媒体代表等共计1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主持。会议旨在通过对银行理财业务热点问题座谈与研讨,大力推动银行理财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在主旨发言中指出,中国银行业代客理财业务取得长足发展,进一步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银行业的改革转型;进一步满足了客户金融产品投资需求。当然银行理财业务在快速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银行与客户对理财业务风险收益特征认识不一致、银行内部管理水平与业务发展步伐不一致和银行业务发展与监管要求不一致。针对这些问题,阎庆民主席助理强调,一是要提高对理财的认识水平,客观、理性、动态看待存在的问题;二是要提高管理水平,实现固定收益和浮动收益理财产品分账经营、分类管理,强化风险防控。特别要注意规范销售行为,严禁误导消费者购买,保证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三是要提高监管水平,继续完善监管制度框架,不断完善理财产品风险监测系统等基础设施,严格监管产品设计、销售和资金投向。他要求银行业要坚持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中国银行业理财业务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银监会业务创新监管协作部主要负责人王岩岫在主旨发言中指出,2011年全国160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理财产品为投资者创造收益超过1750亿元,2012年全国开展理财业务的18家主要银行为客户实现投资收益2464亿元,满足人民群众的投资需求,提高了居民财产型收入。他就审慎合规开展理财业务提出,商业银行应该把握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平衡做到五个认识,即认识你的客户、认识你的业务、认识你的风险、认识你的交易对手和认识你自己。银行销售人员和经营者要有相当的责任感和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的使命感。
    中国工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马续田副总经理代表理财专业委员会对各位领导、专家、代表长期以来对银行理财业务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截止2012年底,银行理财产品余额达7.1万亿,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平均达到了4.11%。银行理财对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改善社会融资结构,推动利率市场化进程、分散银行系统性风险和推动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他表示,银行理财是中国金融创新和改革历程中的新生事物,它的健康成长也离不开市场的监管和规范,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怀与呵护。希望通过今天的这个研讨会,大家献计献策、各抒己见,提出下一步发展银行理财业务好的建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王国刚所长在讲话中指出,理财产品是打破目前中国整个金融产品交易机制单一性问题、推动利率市场化探索迈出的第一步。金融市场中资金的供给者和资金的需求者在市场中要有更多的选择权,从而才能够有效地推进我们利率市场化改革,推进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真正扎扎实实地推进中国金融体制的市场化。十八大特别强调“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经济规律”,所以需转变一下在此之前多少年所形成的一些不讲市场规律、不讲经济规律的一些思维和理念,真正用市场的角度、经济的角度,用深入银行体系改革的角度来讨论。同时也希望商业银行要通过在金融市场中的运作,提高自身的素质,真正确立银行业依然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主导力量这样一个标杆。用这个标杆来衡量银行理财产品,现在仅仅是开始,可以追求它的完善,追求它的升级,更多希望善意地提出建议,使它走得更好,指责是不能解决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巴曙松副所长以“理解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在强化风险监管的前提下引导市场健康发展”为题,分析了银行理财产品快速发展的内在动力,提出了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整体风险可控,但是一些重要环节和领域的风险不容忽视的观点,并强调,要防范银行理财产品风险发生、保护投资者利益,从金融结构发展的趋势看,重点是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完善监管制度,强化风险约束和信息披露、明确各相关方的法律关系,规范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秩序,引导市场稳定健康地发展。
    座谈会还举办了“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和“银行理财业务的规范及消费者权益保护”两场专题座谈。分别由华夏时报总编辑水皮和中国消费者协会消费指导部主任张德志主持。中国人民大学财经学院副院长赵锡军、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银率网总经理王芳、腾讯网证券副主编郑宇、君泽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汪泽,以及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彭向东、中国银行金融市场部助理总经理宋福宁、中国光大银行零售业务部总经理张旭阳、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资金总部资产管理部总经理杨再斌、中信银行理财业务管理部总经理侯洪涛等嘉宾参加了座谈讨论。座谈嘉宾充分肯定了银行理财产品在社会融资、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银行经营、财富管理和金融改革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客观地评价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就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2015年,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债券市场打破刚兑,存贷款利率不断下调,A股市场跌宕起伏,但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稳定较快发展,并呈现出规模持续增长、投资结构保持稳定、积极支持实体经济、为客户带来丰厚回报及理财业务风险总体 可控等突出特点。

  银行业理财产品存续情况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4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有存续的理财产品1,理财产品数60879只,账面余额23.50万亿元,较2014年底增加8.48万亿元,增幅为56.46%。2015年,理财资金日均余额19.54万亿元,较去年增长5.79万亿元。

  (二)不同运作模式产品余额情况

  从运作模式看,截至2015年底,开放式理财产品存续4882只,资金余额10.32万亿元,占全市场的比例为43.91%,占比提高了9个百分点,较2014年底增长5.08万亿元,增幅为96.95%。在全部开放式理财产品中,非净值型理财产品资金余额8.95万亿元,较2014年底增长4.27万亿元;净值型理财产品资金余额1.37万亿元,较2014年底增长0.81万亿元,增长幅度为144.64%。

  (三)不同机构类型产品余额情况

  截至2015年底,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存续余额9.91万亿元,较2014年底增长74.78%,市场占比42.17%,较2014年底增长4.43个百分点。自2015年3月份开始,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理财资金余额超过国有大型银行,占据市场的主体地位。其次为国有大型银行,存续余额8.67万亿元,较2014年底增长34.00%,市场占比36.89%,较2014年底下降6.17个百分点

  (四)不同投资者类型产品余额情况

  截至2015年底,一般个人类产品存续余额为11.64万亿元,占比49.53%,较2014年底下降10.05个百分点;机构专属类产品存续余额为7.20万亿元,占比30.64%,较2014年底上升1.07个百分点;私人银行类产品存续余额为1.66万亿元,占比7.06%,较2014年底下降0.54个百分点;银行同业类产品存续余额为3.00万亿元,占比12.77%,较2014年底上升9.52个百分点

  (五)不同收益类型产品余额情况

  2015年,非保本型理财产品规模上升,保本型产品规模下降。截至2015年底,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的余额约17.43万亿元,占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为74.17%,较2014年底上升7个百分点;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的余额约3.64万亿元,占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为15.49%,较2014年底下降6.2个百分点;保证收益类产品的余额约2.43万亿元,占整个理财市场的比例为10.34%,较2014年底下降0.8个百分点。

  (六)不同期限类型产品余额情况

  从封闭式理财产品2来看,截至2015年底,3个月(含)以内的短期限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3.63万亿元,占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的27.54%;3个月以上的中长期理财产品余额为9.55万亿元,占比72.46%,较2014年底上升8.33个百分点。在3个月以上的中长期理财产品中,3至6个月(含)期理财产品存续余额4.10万亿元,占封闭式理财产品规模的31.11%;6至12个月(含)期理财产品存续余额4.31万亿元,占比32.70%;1年期以上的理财产品存续余额1.14万亿元,占比8.65%。存续封闭式理财产品平均期限从2014年底的212天上升为218天。

  银行业理财产品发行情况

  (一)总体情况

  2015年,银行业理财市场有465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了理财产品,共发行186792只,平均每月新发行产品15566只,累计募集资金158.41万亿元(包含开放式理财产品在2015年所有开放周期内的累计申购金额,下同),平均每月募集资金13.20万亿元,发行产品数和募集资金额分别比2014年提高3.48%和38.99%。从开放式理财产品来看,全年共新发行产品4162只,比2014年减少21.28%,累计募集资金115.55万亿元,比2014年增加59.03%;从封闭式产品来看,累计募集资金42.86万亿元,比2014年增加3.75%。

  (二)不同投资者类型产品发行募集情况

  2015年,一般个人类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101.49万亿元,占全市场的比例为64.07%,比2014年下降6.44个百分点;机构专属类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36.41万亿元,占比22.98%,比2014年上升1.48个百分点;银行同业类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11.51万亿元,占比7.27%,比2014年上升4.82个百分点。

  (三)不同期限类型产品发行募集情况

  2015年,封闭式理财产品累计募集资金42.86万亿元,加权平均期限为113天(以产品募集资金量对期限进行加权),比2014年增加约17天。其中,期限在3个月(含)以内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25.99万亿元,占比60.64%,比2014年下降9.03个百分点;期限在3个月以上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16.87万亿元,占比39.36%。

  (四)不同风险等级产品发行募集情况

  从产品风险等级来看,2015年,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量为136.79万亿元,占全市场募集资金总量的86.35%,比2014年提高2.36个百分点。风险等级为“四级(中高)”和“五级(高)”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量为0.87万亿元,占比为0.55%,比2014年小幅下降。

  银行业理财产品投资资产情况

  (一)总体情况

  截至2015年底,全部理财产品投资各类资产余额323.67万亿元,涉及11大类72小类资产。从资产配置情况来看,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银行存款、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是理财产品主要配置的前三大类资产,共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89.10%,其中,债券资产配置比例为29.49%

  (二)理财资金投资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情况

  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作为一种标准化的固定收益资产,是理财产品重点配置的资产之一。截至2015年底,理财产品投资于债券及货币市场工具的资金量占投资总额的50.99%,在理财资金投资的11大类资产中占比最高。其中,利率债(包括国债、地方政府债、央票和政策性金融债)占理财投资资产余额的4.07%,信用债占理财投资资产余额的25.42%。

  进一步来看,理财产品直接投资的信用债,以高信用评级债券为主,整体信用风险相对较低。截至2015年底,在理财资金直接投资的信用债4中,53.49%为AAA债券,26.43%为AA+债券。

  (三)理财资金投资非标资产情况

  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也是银行理财产品主要投资的资产之一,截至2015年底,投资于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资金占投资总额的15.73%。其中,收/受益权5所占比重最大,占全部非标资产29.35%。

  从理财产品所投资的非标资产的风险来看,整体信用风险相对较低。截至2015年底,理财资金投资的非标债权资产中,15.10%的资产评级6为AAA,16.13%的资产为AA+,25.75%的资产为AA,A-级以下的资产仅占6.33%。

  (四)理财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情况

  1.总体情况

  理财产品在给投资者创造收益的同时,也通过合理配置各类资产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实体经济,有力地支持了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有15.88万亿元的理财资金通过配置债券、非标资产、权益类资产等方式投向了实体经济,占理财资金投资各类资产余额的67.09%,比2014年增加5.17万亿元,增幅为48.27%。

  2.理财资金投向行业分布情况

  截至2015年底,投向实体经济的理财资金涉及国民经济90多个二级行业分类7,其中规模最大的五类行业为土木工程建筑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道路运输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8,前五类行业总体占比为46.42%。

  3.理财资金投向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情况

  截至2015年底,在监管部门的积极引导和监管下,理财资金投向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中重点监控行业和领域的资金量有所下降,其余额从2014年底的2125.4亿元降到2015年底的1863.0亿元,下降262.4亿元,降幅12.35%。具体来看,涉及“两高一剩”行业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非标资产规模都出现了一定的下降,分别较2014年末下降46.95%和22.84%

  银行业理财产品收益情况

  (一)理财产品客户收益兑付情况

  1.总体情况

  2015年,银行理财市场共181646只产品发生兑付(其中有175643只产品终止到期),累计兑付客户收益8651.0亿元,比2014年增长1529.7 亿元,增幅21.48%。

  2015年,封闭式产品按募集资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4.69%。其中,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4.68%,比2014年下降38个基点;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4.97%,比2014年下降10个基点。另外,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3.72%,比2014年下降17个基点(见表7)。

  2015年,终止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有44只产品出现了亏损,主要为外资银行发行的结构化理财产品,占全部终止到期产品的0.03%,亏损理财产品本金的平均偿还率是89.24%。

  2015年,封闭式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特别是下半年,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从上半年的平均4.8%左右下降至平均4.1%左右,这一趋势与金融市场整体收益率的下行趋势一致。

  2.不同投资者类型的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

  分投资者类型来看,2015年,一般个人类产品兑付客户收益4696.9亿元,占全市场兑付客户收益的54.29%;机构专属类产品兑付客户收益2379.5亿元,占比为27.51%;私人银行类产品兑付客户收益816.8亿元,占比为9.44%;银行同业类产品兑付客户收益757.8亿元,占比为8.76%。

  不同投资者类型的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率也有所区别。在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中,私人银行类产品因为承担较高的风险,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最高,为5.53%;其次为一般个人类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为5.04%;而机构专属类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最低,为4.11%。在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中,私人银行类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最高,为4.73%;银行同业类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最低,为3.23%。

  3.不同期限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

  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差别明显。在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中,1年期以上理财产品按照募集资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最高,为5.64%,兑付客户收益732.6亿元;3个月(含)以内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最低,为4.49%,兑付客户收益为1786.5亿元。

  4.不同类型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情况

  2015年,国有大型银行兑付客户收益3655.6亿元,占市场兑付客户收益的42.26%;其次是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兑付客户收益3380.1亿元,占比39.07%;城市商业银行、农村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兑付客户收益分别占12.32%、3.38%和1.82%。

  从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兑付客户收益率情况来看,2015年,城市商业银行加权平均兑付客户收益率最高,为5.06%;其次为农村金融机构,为4.99%;国有大型银行为4.71%;全国性股份制银行为4.61%;外资银行最低,为3.51%。

  二)银行通过理财业务实现收益情况

  2015年,在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中,银行实现收益9约1169.9亿元。

  1.银行通过不同运作模式理财产品实现收益情况

  2015年,封闭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银行收益645.2亿元,占全部银行实现收益的55.15%;开放式非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银行收益408.2亿元,占比34.89%;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银行收益91.6亿元,占比7.83%;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实现银行收益24.9亿元,占比2.13%。

  2.银行通过不同投资者类型理财产品实现收益情况

  2015年,一般个人类产品实现银行收益611.1亿元,占全部银行实现收益的52.24%;机构专属类产品实现收益261.3亿元,占比22.34%;私人银行类产品实现收益157.6亿元,占比13.47%;银行同业类产品实现收益139.8亿元,占比11.95%。

  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工作情况

  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59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理财业务,其中2015年新增66家。在银监会的指导下,在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下,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工作制度更加完善,系统功能更加优化,信息登记更加准确,理财业务的透明度更高。主要情况如下:

  一是大力提升理财登记工作的规范化程度。持续细化、完善《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数据元规范》并及时出台各类登记指导意见,发布《关于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信息修改事项的通知》,对加快推进银行理财业务标准化进程、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深入理解登记内容、提高理财登记质量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不断优化理财登记系统。理财登记系统分别于2015年1月、8月完成了两次升级上线:丰富了各类登记要素,增加了资管计划底层资产按周、按月穿透登记的要求,实现了客户端自主修改、查询条件多选、批量删除等一系列优化功能。升级后的系统更好地适应了理财业务发展迅速、创新变化较多以及监管部门监测分析要求不断提高的现实情况。

  三是全面改善理财登记系统数据质量。通过综合采取相关措施,如不定期抽查与定期抽查相结合、发放提示函与监测报告相结合、电话了解与现场调研相结合、个案分析与通知办法相结合等,提高理财登记质量。全年共进行12次定期抽查和3次大范围专题抽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理财登记质量大幅提高,理财产品端登记质量的抽查合格率已接近99%,交易和资产端登记(不含底层持仓登记)的抽查合格率在95%以上。

  四是组织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2015年针对各银行共开办5期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培训班,共有来自365家银行的739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其中包括94家新机构的277名学员。这些培训增强了相关银行业从业人员对理财登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深了相关人员对理财登记数据要素的理解,有效提高了理财登记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五是优化中国理财网功能。作为全国银行业理财产品信息集中披露的门户网站,2015年中国理财网不断优化网站栏目设计和网站结构功能,全年进行了约10次功能性升级;为理财投资者提供了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广大个人投资者可以随时查询在售、存续的一般个人类理财产品信息。每天浏览量约为3000~5500人次,最高日浏览量超1.5万人次;每天页面点击量平均18~21万人次,最高日点击量超30万人次。

  六是进行日常监测。理财信息登记系统的大数据为理财市场的日常监测提供了支持,通过提供理财投资系列专题报告、研发理财产品相关统计指标、研究分析理财热点问题、完成理财风险监测报表设计,为监管部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注:1.本报告所称的理财产品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自主设计开发、在全国银行业理财信息登记系统(以下简称理财登记系统)中登记,并有统一登记编码的理财产品。理财登记系统是在银监会指导下,由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结算公司)依托于自身的业务与技术平台,自主设计、开发建设和营运管理,供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理财产品报告、登记及相关业务操作的电子化系统。

  2.由于开放式理财产品无确定的期限,不进行具体分析。

  3.资产余额是指理财资金配置的各类资产在2015年底按市值法或成本法计算的资产总值。

  4.仅统计未通过各类资产管理计划投资且存在债项评级的债券。

  5.收/受益权是指交易双方通过订立合同,享受基础资产经过管理或者处理后的收/受益权利。

  6.资产评级为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机构参照公开的外部评级机构评级标准对非标资产项目本身的评级结果。

  7.根据《国家统计局行业分类》进行划分。

  8.部分理财资金所投资资产的融资人涉及多个行业,或无法将理财资金投向明确归为某一行业,这部分理财资金不纳入统计。

  9.银行实现收益是指理财产品从开始发行销售到产品终止兑付为止银行实现的累计净收入,包括本行(含分支机构)自行托管产品而收取的托管费、本行(含分支机构)自行投资管理而收取的理财产品管理费、本行(含分支机构)自行销售产品而收取的销售手续费等。(来源:《债券》)

搜索
最近发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