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一周年后整顿仍未停 多家银行收紧信用卡溢缴款管理 今年至少20家银行严管资金流向
财联社7月15日讯(记者 郭子硕)信用卡新规落地满一周年后,多家银行对信用卡业务的管理仍在继续升级。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期多家银行集中“发声”,将限制信用卡溢缴款和他人代还款。受访行业内人士认为,限制溢缴款能够压缩信用卡代还的业务空间,减缓中间商垫还信用卡后套取资金的行为,这亦是信用卡业务规范的重要一环。
2022年7月,原银保监会、人民银行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下称《通知》)。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新规落地一年期间里,多家银行管控和清理两手抓,一方面限制交易行为,加强资金流向管控、监测异常用卡行为,另一方面清理长期睡眠信用卡。
新规落地的效果在数据上体现明显。财联社记者注意到,《通知》发布后涉及信用卡业务投诉占总投诉的比例在这一年内持续下行。2022三季度至2023年一季度信用卡业务投诉占总投诉的比例依次为50.3%、43.1%、30.6%。而信用卡投诉“深水区”股份行的信用卡投诉量比例逐季下降,由上年三季度的78.6%,降至同年四季度的75.0%,并于今年一季度进一步将至65.9%。
多家银行公告限制信用卡溢缴款和他人代还款
7月11日,四川天府银行发布公告称,为防范信用卡被用于电信诈骗、洗钱等非法交易,该行将加强对信用卡溢缴款的管理。其中,持卡人应使用本人账户按账单金额或透支金额还款,避免因大额资金存入信用卡账户而影响卡片交易;在满足持卡人合理的还款需求下,将对信用卡溢缴款存入及支用设定金额限制。四川天府银行强调,不得利用信用卡接受他人名下来源不明资金。
年内,渤海银行、青岛银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公告,对信用卡溢缴款设置管控,要求信用卡用户无必要不要将大额资金存入信用卡账户。部分银行表示,将对于发生溢缴款相关异常交易和异常还款行为的信用卡将采取,降额、限制交易、止付、提前终止分期等措施。
事实上,限制信用卡溢缴款和他人代还款也是信用卡业务规范的重要一环。《通知》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收单机构、清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对套现、盗刷等异常用卡行为和非法资金交易的监测分析和拦截机制,对可疑信用卡、可疑交易依法采取管控措施,持续有效防控套现、欺诈风险,防范信用卡被用于违法犯罪活动。
在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咨询顾问苏筱芮看来,限制溢缴款能够压缩信用卡代还的业务空间,减缓中间商垫还信用卡后套取资金的行为。在她看来,代还信用卡的风险还涉及两方面,一是资金成本过高,甚至远高于普通贷款,收费名目五花八门,金融消费者易“踩坑”;二是个人隐私信息可能遭遇泄露并被非法利用。
信用卡资金流向管控是重中之重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信用卡资金用途管控公告,自去年来包括海口农商行、北京银行、光大银行在内至少20家银行跟进。
6月15日,建设银行发布公告,旗下信用卡不得进行境内房地产税费类商户(商户识别码9312)、投资理财类商户(商户识别码6541、6500、6761、9498)进行交易。并明确规定,建行信用卡在房地产类商户(商户类别码6542)的商户交易将会受到管控。而在此之前,广发银行也发布公告规范信用卡资金用途,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房地产领域、投资理财领域、购买非消费型保险、生产经营、虚拟交易、偿还债务等。
按照《通知》,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准确监测和管控信用卡资金实际用途。信用卡资金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投资等领域,严禁流入政策限制或者禁止性领域。
监管对于银行资金流向的审核也并未放松。今年3月,建设银行因“信用卡资金违规流入证券公司”、“对信用卡业务异常交易行为监控不力导致频繁套现”等38项违规事由,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高达1.99亿元。同年5月19日,建设银行焦作分行因信用卡分期业务资信调查不尽职被焦作银保监分局处以罚款30万元。同期,该分行相关负责人因信用卡分期业务资信调查不尽职、发生涉刑案件,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10年。
银行清理睡眠信用卡更是迈向常态化。年内,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多家银行发布公告称,展开针对长期不动的信用卡的清理工作。有业内人士指出,睡眠卡清理进程加速,推进银行业信用卡数据“挤水分”,也有利于银行加强业务风险管控,提升经营能力,带动信用卡行业前端获客的侧重点由“量”转向“质”。
苏筱芮告诉财联社记者,信用卡新规背景下,银行机构纷纷对信用卡展开清理整顿,一方面是为了响应监管精神,规范合规操作,提升合规管理质效。另一方面,此举也强化信用卡业务的风控管理,防范外部风险,进一步增强用卡质量及精细化程度,严格监测资金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