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东方之子”:日本中外制药,打造抗体工程之王者

碧慧 阅读:31 2024-12-12 13:28:30 评论:61
▲10月27-28日大湾区峰会,扫码限时免费报名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意见和建议,以官方/公司公告为准;本文仅作医疗健康相关信息介绍,非治疗方案推荐(若涉及),不代表平台立场。任何文章转载需得到授权。 日本中外制药是瑞士罗氏集团控股的子公司,不过二者并不是传统的“父子”关系,更像是形成联盟的战略“伙伴”。虽然中外制药是罗氏集团的成员(罗氏目前持有中外制药59.89%的股份),但其依然保持着自主和独立的管理,采用了独特的商业模式,专注于重视个性和多样性的创新。与罗氏的战略联盟使中外拥有在日本销售罗氏创新药物的独家权利,创造了一个稳定的收入基础。这使中外能够将资源集中在独特的、高度创新的技术和药物发现上。与此同时,中外制药将内部研发中产生的创新药物授权给罗氏,并通过罗氏的基础设施供应到全球市场,使罗氏能够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中外制药创新研发的药物,从而创造了一种双赢的关系。 PART1历史沿革 药融云数据,www.pharnexcloud.com显示:今天的中外制药起源于1925年创立的Chugai Shinyaku Shokai,以及瑞士罗氏在1932年成立的日本罗氏,两家公司于2002年合并。 起源1925年3月,关东大地震两年之后,日本商人Juzo Ueno成立了一家药品贸易公司,主要进行德国制药公司产品的进口代理,该公司被命名为Chugai Shinyaku Shokai。不过他的目标不仅是在日本各地销售高质量的海外药品,而且最终还要向海外提供日本药品(Chu-gai的意思是国内和海外)。当时Ueno先生才32岁,公司仅有7名员工。1943年,该公司被重组为一家股份制公司,更名为中外制药株式会社。1930年,当日本缺乏制造结核病治疗药物的技术时,中外制药开发了一种止痛、消炎和退热药Salsobrocanon。1931年满洲事变(九一八事变)后,依靠进口的原料溴化钙的供应出现困难,于是Ueno先生主导了该原料的开发工作,于1937年实现了溴化钙的自主生产。瑞士罗氏制药的产品在1904年首次进入日本,起先通过贸易公司寄售的方式销售业绩不佳,于是罗氏决定开始直销,并派遣外科医生Rudolf Ebeling前往日本。Ebeling博士雇用了Shohei Ninomiya,一个受过医学训练并能说流利德语的药剂师。Ninomiya先生就这样成为了现代医药代表(MR)的先驱。 战后重建在二战结束10年之后,中外制药在艰难环境中努力重建业务,但此时公司业务也面临着危机,Salsobrocanon和其他产品的需求下降。不过好在1951年,中外制药成功实现了葡萄糖醛酸的工业化合成,并推出了Guronsan(葡醛内酯)作为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的保肝药,并出口到31个国家(主要在欧洲),为中外制药的增长做出巨大贡献。1952年中外制药开发并推出了日本第一种家庭杀虫剂Varsan片剂,后经改良推出Varsan Fragrance杀虫熏蒸剂,从家用扩大到办公楼、工厂和林业。1933年,罗氏全面合成维生素C,集团最终因能够合成全部13种维生素,而被称为“维生素之王”。这一时期,日本罗氏开始运营并打开日本市场。到20世纪60年代,日本罗氏成为日本家畜饲料市场的开拓者,其业务拓展到食品、牲畜饲料以及制药领域。 从非处方药到处方药1961年,日本建立了全民健康保险制度,对处方药的需求迅速上升。中外制药决定从非处方药转型到处方药的研发生产。1973年,中外制药内部宣布了重建公司的经营目标,提出了三项方针:追求经济效益、追求社会意识、追求人的发展,被称为“企业三原则”。在这期间,中外制药将免疫学作为一个新的重点研究领域,1965年公司开始全力研发抗肿瘤药物Picibanil(溶血性链球菌制剂),并在1975年成功推出,这使中外制药成为免疫学领域知名企业。20世纪70年代,中外制药的研究活动从以技术为导向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向内部开发原创新药的策略转变。在20世纪80年代,中外制药公司推出的新药包括改善钙和骨代谢的药物Alfarol、第三代头孢菌素抗生素Cefotax,以及心绞痛治疗药物Sigmart。得益于70年代的转型,该公司在1984年首次实现1000亿日元的净销售额。在这一时期,日本罗氏成为首家在日本建立全面工厂和实验室的外国制药公司,员工数从1965年的120人增长到1972年的近1000人。 从化药到生物药20世纪80年代上半叶,中外制药的药物发现策略从化药转变为生物药。那时,日本缺乏生物制药的技术与知识,中外制药于1983年向美国遗传学研究所公司(Genetics Institute)进行了资本投资,开始了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制剂的共同研究,五年半后促红素Epogin诞生,证明了中外制药的技术和组织优势。中外制药的第二款生物制剂是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Neutrogin,其开发始于1974年,是在日本国内大学和专门机构的产学框架下进行的。1984年,中外制药成为全球首个成功纯化重组人G-CSF的企业,并建立了利用基因工程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技术,1987年开启临床试验并在4年后推出Neutrogin。历时17年,这一产品标志着日本生物制药发展进入新阶段,改变了此前一直落后于欧美的状况。1993年,公司开始强调全球化的重要性,在此前“企业三原则”基础上增加了“追求国际化”原则,从而建立了四项企业原则。随着21世纪愿景的宣布,公司确立了成为全球化公司,造福全球医学界和人类健康的目标。1975年,罗氏合成了一种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但考虑到注射剂占当时抗癌药的大多数,难以获得商业成功,日本罗氏转向口服制剂的开发。1987年9月,日本罗氏推出口服抗癌药Furtulon(去氧氟尿苷),并在两年半后实现100亿日元销售额。 与罗氏结盟 2001年12月,中外制药与罗氏建立战略联盟,2002年10月,罗氏获得中外制药的多数股份,使其成为罗氏集团旗下的一员,日本罗氏与中外制药合并为日本中外制药株式会社,成为当时日本市场第五大制药公司。不过,与传统的合并不同,中外制药依然保持着管理的独立性。因此,中外制药不仅能够在销售和开发方面充分利用与罗氏的协同效应,而且能够独立做出业务决策。当时的罗氏集团包括罗氏(瑞士)、基因泰克(美国)和中外制药(日本)。10年之后,联盟已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中外的净销售额增长了1.6倍,营业收入增长了2倍多。 随着罗氏抗癌药物产品组合的加入,中外制药自2008年以来一直保持着日本抗肿瘤领域的最高份额。此次联盟使中外制药能够在日本独家销售罗氏的产品,并通过罗氏的网络将中外制药自己的产品扩展到全球市场,从而进一步稳定收入基础,并对研发产生积极影响,促使中外制药打造出世界一流的抗体工程技术和中型分子药物发现技术。 基于抗体工程的创新药物发现 中外制药独特的抗体工程技术支持其创新药物发现,公司在2005年推出了日本生产的首个抗体药物Actemra(托珠单抗),并借助罗氏的渠道在该药上市15年以来将其销往全球110多个国家,实现了中外制药创立之时“向海外提供日本药品”的雄心壮志。 同时,中外制药还在开发下一代抗体技术,2010年10月在Nature Biotechnology上报道了创新抗体技术Recycling Antibody。公司在该技术基础上开发了Sweeping Antibody技术。2020年8月,首个基于Recycling Antibody技术的药物Enspring(萨特利珠单抗)诞生,用于治疗神经脊髓炎谱系障碍(NMOSD)。2018年5月,中外制药基于双特异性抗体技术开发了凝血因子VIII类似物Hemlibra(艾美赛珠单抗)。2019年,中外制药宣布了Switch Antibody技术,以克服抗体药物中存在的“靶向毒性”挑战,使抗体仅在肿瘤微环境中与靶抗原结合,而在正常组织中不与抗原结合,基于该技术的药物发现项目也在推进中。 推进个性化医疗 随着基因组医学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快速进步,个体化医疗成为医学发展一个新的趋势。中外制药旨在通过将制药、生物化学和生物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与人工智能和真实世界数据(RWD)等数字技术相结合,致力于创新药物研发过程,使个性化医疗更加精准和高品质。 PART2专有技术 抗体工程技术 中外制药作为日本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不断成功建立专有的创新抗体技术,吸引世界关注。 1、Recycling Antibody®技术解决了传统抗体只能与抗原结合一次的问题,能够使抗体多次与目标抗原结合,从而延长抗体效力的持续时间。基于该技术开发的药物有Enspryng(萨特利珠单抗)、SKY59(crovalimab)、AMY109、RAY121。 2、Sweeping Antibody®技术解决了传统抗体只能够与抗原结合而无法将其从血浆中清除的问题,赋予抗体清除血浆中的致病(可溶性)抗原的能力,基于该技术开发的药物有GYM329。 3、双特异性抗体制造技术(ART-Ig、FAST-Ig)支持双特异性抗体的商业化生产,通过同时结合两种类型的抗原增强疗效,或通过桥接两种抗原提供新的药理学。基于该技术开发的药物有Hemlibra(艾美赛珠单抗)、NXT007、DONQ52。 4、T细胞重定向抗体技术(TRAB™)将T细胞导向癌细胞,并激活T细胞,特异性地攻击和杀死邻近的癌细胞。基于该技术开发的药物有ERY974。 5、下一代T细胞重定向技术(Dual-Ig®)解决了TRAB™抗体对T细胞浸润差的肿瘤的杀伤能力有限的问题,能够开发除了CD3信号外,还能诱导共刺激分子CD137信号的抗体。基于该技术开发的药物有ALPS12。 6、Switch Antibody™(Switch-Ig™)技术解决了常规抗体与正常组织以及病变部位的靶抗原均能结合,从而产生副作用的问题,能够使抗体仅在肿瘤特异性小分子代谢物(开关分子)存在时与抗原结合,有望增加抗体对疾病部位的特异性。基于该技术开发的药物有STA551。 中型分子技术 除了治疗性抗体和小分子药物组合,中外制药还致力于在中型分子药物的模式中建立药物发现新技术。目标是开发可以口服的药物,从而治疗传统技术难以到达的靶点。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独特的中型分子技术,创建了一个庞大而多样化的中型分子化合物(环肽)库,这些化合物结构相对容易制成药物。中外制药的首个中型分子药物项目LUNA18已于2021年10月进入临床阶段。 PART4主要产品 中外制药的产品分为肿瘤和非肿瘤特药两个领域,来源主要是罗氏的产品以及中外制药内部自研产品。 肿瘤领域主要产品 非肿瘤特药领域主要产品 PART5在研管线 中外制药的新药研发活动在日本本土和海外均有开展。在日本,集团在富士御殿场和镰仓建立了研究基地,合作开发新药,并在东京都北区浮间开展工业化研究。在海外,中外制药在美国、英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开展临床试验和注册申报工作,在新加坡开展药物研发工作。此外,中外制药还与大阪大学免疫学前沿研究中心(IFReC)、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以及东京大学创新中心(COI)合作建立卫星实验室。值得一提的是,罗氏、基因泰克、中外制药虽然独立进行药物发现研究,但却共享化合物库等药物发现平台,这为创新研发提供了显著优势。 在分配研发资源时,中外制药依据三条准则,决定研究项目的优先次序:该化合物开发为一种新药是否具有明确的差异化潜力;是否具有解决未满足医疗需求的科学依据;该项目是否实现了个性化医疗。在研发过程的各个决策点,公司从患者的角度进行药物发现,以开发患者和医疗从业者真正需要的药物。 药融云数据,www.pharnexcloud.com监测显示:目前,中外制药的在研管线涉及肿瘤学、免疫学、神经科学、血液学、眼科学,以及其他疾病,这些项目主要包括内部开发、引进自罗氏,以及授权给第三方企业的资产。以下主要梳理中外制药自研的项目。(更新至2023年7月) 肿瘤学 LUNA18是中外制药的中型分子项目中的第一个候选药物,是一款口服环肽RAS抑制剂,可抑制RAS和GEF之间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使RAS处于非活性状态。LUNA18对各种RAS突变的肿瘤细胞表现出生长抑制活性,可以预期对RAS突变的癌症有抗肿瘤作用。有报道称,在未使用特殊配方的情况下,该分子口服生物利用度依然可达到21-47%。药融云数据www.pharnexcloud.com显示,LUNA18被开发用于实体瘤,目前处于1期临床阶段(NCT05012618)。 截图自药融云数据库 Codrituzumab(GC33)是一款靶向GPC3(Glypican-3)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GPC3是细胞膜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糖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高度表达,但在正常组织中几乎很少或不表达,属于肝癌组织的高特异性靶点。Codrituzumab此前被开发用于肝细胞癌(HCC),但开发历程并不顺利。2016年发表在《Journal of Hepatology》上的2期临床试验(NCT01507168)结果显示,在肝细胞癌(HCC)二线患者中,Codrituzumab相较于安慰剂在PFS和OS上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差异。不过进一步分析认为,更高的药物暴露量、更高的GPC3或CD16A表达与更高的治疗效果具有相关性,提示临床试验设计可做相应调整。2017年,《Cancer Chemother Pharmacol》报道,在评估Codrituzumab与索拉非尼联用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CC)患者的试验(NCT00976170)中,研究者难以判断联用相对于单药是否有更优的效果。不过2021年6月,中外制药重新启动了Codrituzumab的一项新的1期临床试验(NCT04928677),继续评估该药在表达GPC3蛋白的实体瘤中的潜力。 中外制药在GPC3单抗的基础上衍生出了一款GPC3/CD3双抗分子ERY974,该双抗分子是首款基于中外制药T细胞重定向抗体(TRAB™)技术开发的双特异性抗体,在T细胞上的CD3和肿瘤细胞上的肿瘤抗原之间建立“短桥”,以肿瘤抗原依赖的方式激活T细胞,有望产生更强的细胞毒性和抗肿瘤活性。药融云数据www.pharnexcloud.com显示,ERY974正在被开发用于肝细胞癌(HCC)和实体瘤,目前处于1期临床阶段。 相关阅读:GPC3—罗氏屡败屡战的靶点 STA551是一款靶向CD137的激动型抗体药物,也是首个应用中外制药Switch Antibody™(Switch-Ig™)技术开发的抗体。该分子可与CD137靶向结合,但仅在开关分子ATP存在的情况下激活T细胞,在没有ATP的情况下不激活,因此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肿瘤组织。目前该药正在开展针对实体瘤的1期临床试验。 SOF10(已授权给罗氏,罗氏研发代号RG6440)是中外制药开发的一款单克隆抗体,可与失活状态的TGF-β1结合并抑制其激活,从而改变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促进淋巴细胞浸润,有望对过往抗肿瘤治疗无反应的癌症产生抗肿瘤作用。TGF-β1是肿瘤微环境中的关键调节因子之一,在抑制T细胞浸润方面有重要作用。目前该药正在开展针对实体瘤的1期临床试验。 ALPS12(已授权给罗氏,罗氏研发代号RG6524)是一款靶向DLL3/CD3/CD137的三特异性抗体,是首个应用中外制药专有的Dual-Ig®技术开发的下一代T细胞重定向抗体,有望对T细胞浸润性差的肿瘤具有更强的抗肿瘤作用。目前该药正在开展针对实体瘤的1期临床试验。 SAIL66是中外制药开发的一款治疗CLDN6(Claudin-6)阳性实体瘤的抗体药物,目前处于1期临床阶段。在人体多个器官内,CLDN6基因在健康的成人组织中表达很低或完全沉默,而在各种实体肿瘤细胞中异常激活,引起较高的蛋白表达。 ROSE12是基于中外制药的Switch Antibody™技术开发的另一款抗体药物。与STA551类似,ROSE12可与肿瘤抗原以外的靶点结合,并发挥抗肿瘤作用。ROSE12单药治疗以及联合Tecentriq(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的1期临床研究已于2023年6月启动。 在肿瘤领域,针对已上市产品,中外制药正在开展ALK抑制剂Alecensa(艾乐替尼)作为非小细胞肺癌辅助疗法,以及作为三线疗法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3期临床研究。另外,中外制药已提交Actemra(托珠单抗)治疗抗癌疗法引起的CRS(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申请。 免疫学 DONQ52是一款靶向HLADQ2.5/谷蛋白肽复合物的多特异性抗体,用于治疗乳糜泻。该候选药物通过中和T细胞受体和HLADQ2.5/谷蛋白肽复合物的相互作用直接抑制谷蛋白依赖性T细胞激活。根据企业官方披露,DONQ52的靶标涵盖了超过25种谷蛋白衍生肽,包括所有介导了乳糜泻的免疫显性谷蛋白肽,且具有长效(皮下注射)和高安全性的特点。目前,DONQ52正在开展针对乳糜泻的1期临床试验。 RAY121是基于中外制药Recycling Antibody®技术开发的一款治疗性抗体,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处于1期临床阶段。 神经科学 GYM329(已授权给罗氏,罗氏研发代号RG6237)是基于中外制药专有的Recycling Antibody®技术和Sweeping Antibody®技术开发的下一代抗体产品,可与肌肉生长抑制素前体蛋白靶向结合,并抑制其激活。肌肉生长抑制素是调节骨骼肌生长和强度的关键负调节因子。通过抑制肌肉生长抑制素的作用,GYM329有望改善与肌肉萎缩和肌肉力量丧失相关的各种状况。药融云数据www.pharnexcloud.com显示,目前该药正在开展与Evrysdi(利司扑兰)联用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2/3期临床试验以及治疗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FSHD)的2期临床试验。 针对已上市产品,IL-6R抗体Enspryng(萨特利珠单抗)正在开展治疗全身性重症肌无力以及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抗体相关疾病(MOGAD)的3期临床试验。 血液学 Crovalimab/SKY59(珂罗利单抗,已授权给罗氏,罗氏研发代号RG6107)是由中外制药发现的一款新型可循环、靶向补体C5的单克隆抗体,并应用多种中外制药专有的抗体工程技术延长了半衰期,正在被开发为皮下自我注射给药制剂。该药用于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申请已在中国、日本、美国和欧盟提交。另外,公司还开展了珂罗利单抗治疗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aHUS)的3期临床试验,在美国和欧洲开展了针对镰状细胞病(SCD)的2期临床试验,以及针对狼疮性肾炎(LH)的1期临床研究。 NXT007(已授权给罗氏,罗氏研发代号RG6512)是一款靶向FIXa/FX的新一代双特异性抗体,用于治疗A型血友病,其作用机制与Hemlibra(艾美赛珠单抗)相同,刺激血液凝固。NXT007应用了中外制药的抗体工程技术FAST-Ig,促进双特异性抗体的大规模生产,以及ACT-Fc技术,来提高抗体药代动力学。药融云数据www.pharnexcloud.com显示,目前该药正在开展治疗A型血友病的1/2期临床试验,并且正在开发便捷给药装置。 其他疾病 AMY109是第三款应用中外制药专有的Recycling Antibody®技术开发的治疗性抗体,靶向IL-8,用于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该候选药物与当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标准治疗方案激素疗法不同,其抗炎作用有望为患者提供新的价值。目前该候选药物处于1期临床研究阶段。 自研对外授权 Avutometinib(VS-6766/CKI27)是中外制药原研的一款口服小分子RAF/MEK抑制剂,2020年1月,中外制药授予Verastem Oncology制造、开发和商业化该候选分子的全球独家许可。Verastem公司的产品研发聚焦RAS通路突变相关的抗癌疗法。药融云数据www.pharnexcloud.com显示,Avutometinib及Defactinib(Verastem在研的FAK抑制剂)联合疗法已获得美国FDA突破性疗法认定,拟治疗复发性浆液性卵巢癌。目前,Verastem正在开展Avutometinib联合Defactinib治疗复发性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LGSOC)的2期临床试验,以及Avutometinib与KRAS G12C抑制剂LUMAKRAS(Sotolasib)或KRAZATI(Adagrasib)联用治疗KRAS G12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1/2期临床试验。 Nemolizumab(奈莫利珠单抗/CIM331)是中外制药开发的一款first-in-class的单克隆抗体,靶向IL-31受体,阻断IL-31的信号传导,该抗体基于中外制药的抗体工程技术ACT-Ig开发,该技术可延长抗体在血液中的半衰期。IL-31在结节性痒疹和特应性皮炎的多种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2016年7月,中外制药授予瑞士高德美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开发和销售Nemolizumab的独家权利(日本和中国台湾除外)。2016年9月,中外制药授予Maruho Co., Ltd.在日本市场皮肤疾病领域开发和销售Nemolizumab的权利。2019年,Nemolizumab治疗结节性痒疹相关瘙痒适应症获得美国FDA授予的突破性疗法认定。目前,高德美正在开展该药治疗特应性皮炎和结节性痒疹的全球3期临床试验。在日本,Nemolizumab于2022年被批准用于治疗与特应性皮炎相关的皮肤瘙痒,用于治疗结节性痒疹的补充申请也已提交。 Orforglipron(LY3502970/OWL833)是中外制药开发的一款口服非肽类GLP-1受体激动剂。2018年9月,中外制药将OWL833的全球开发和商业化权利授权给礼来公司。目前该药正在开展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的全球3期临床试验。在一项2期研究中,Orforglipron在26周时实现了糖化血红蛋白降低2.1%,体重减轻10.1公斤,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柳叶刀》。在另一项2期研究中,Orforglipron在36周时实现了体重减轻14.7%,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PART6财务状况 中外制药已连续6个财年实现创纪录的收入和利润,由于销售大幅增长,中外制药2022年收入首次突破1万亿日元。在日本肿瘤和抗体药物市场份额中均占据首位。(下文汇率按照1美元=140日元) 根据核心运营结果,中外制药2022财年总收入为11680亿日元(83.43亿美元),同比增长26.2%;全年营业利润4517亿日元(32.26亿美元),同比增长4.1%;净收入3177亿日元(22.69亿美元),同比增长2%。 分地区来看,2022年中外制药本土销售额为6547亿日元(46.74亿美元),同比增长26.2%,本土业绩中,肿瘤学产品销售额为2560亿日元(18.29亿美元),同比下降2.1%,但非肿瘤特药产品销售额实现了54.9%的同比增长,达到3986亿日元(28.47亿美元)。2022年中外制药海外销售额达到了3846亿日元(27.47亿美元),远超上一财年,同比增长35.5%。 2022财年,中外制药核心研发支出为1437亿日元(10.26亿美元),同比增长10.7%,研发支出与收入之比为12.3%。 根据核心运营结果,中外制药2023年上半年总收入为5797亿日元(41.41亿美元),同比增长15%;上半年营业利润为2320亿日元(16.57亿美元),同比增长15.2%;净收入1714亿日元(12.24亿美元),同比增长18.5%。 分地区来看,2023年上半年中外制药本土销售额为3136亿日元(22.4亿美元),同比增长14.5%。本土业绩中,肿瘤学产品销售额为1265亿日元(9.04亿美元),同比增长2.8%,非肿瘤特药产品销售额为1871亿日元(13.36亿美元),同比增长24%。2023年上半年中外制药海外销售额达到了2094亿日元(14.96亿美元),同比增长17%。 2023年上半年,中外制药核心研发支出为765亿日元(5.46亿美元),同比增长16.3%,研发支出与收入之比为13.2%。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中外制药开发的重磅双抗产品Hemlibra(艾美赛珠单抗)在推动公司业绩增长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公司的核心产品。该产品也是首个销售额进入全球TOP100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整个双抗赛道树立起一个标杆。根据罗氏财报,2022全年艾美赛珠单抗全球销售额达到38.23亿瑞士法郎(约40亿美元),同比增长27%;2023年上半年艾美赛珠单抗全球销售额达到20.87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20%。 以下为中外制药本年度业绩展望:预计2023全年核心收入为10700亿日元,同比减少8.4%;核心营业利润预计为4150亿日元,同比减少8.1%;核心净收入预计为3060亿日元,同比减少3.7%。 PART72030战略 自2021年以来,中外制药制定并实施了“TOP I 2030”增长策略,以实现中外制药“致力于通过创造和提供创新的产品和服务为世界各地的医疗界和人类健康增加价值”的使命,并在2023年实现成为顶级创新者的愿景。“TOP I 2030”的两大支柱包括“全球一流的药物发现”和“未来主义的商业模式”。 中外制药利用独特的科学技术,成功开发了众多创新药物。在未来十年,集团将建立和加强其体系,为全球未满足的医疗需求不断提供解决方案,并对药物发现能力进行改进。集团的目标是在未来十年内将其目前的研发产出翻一番,以便成为一家有能力每年推出创新的内部开发的全球产品的公司。 集团还将致力于创建一个适应环境变化和技术发展的先进商业模式。目标是通过在所有价值链中利用数字技术,从根本上重组流程和价值创造模式,大幅提高整个价值链的生产力。 此文仅用于向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平台立场 参考: NMPA/CDE; 药融云数据www.pharnexcloud.com FDA/EMA/PMDA; 相关公司公开披露(正文图片均来自企业官方,除非另有说明); https://www.chugai-pharm.co.jp/english/index.html; https://www.chugai-pharm.co.jp/english/profile/history/age01.html; https://www.chugai-pharm.co.jp/english/ir/product/pipeline.html; https://www.roche.com/; https://mp.weixin.qq.com/s/Wu_7V41KxyGcb6vzohWS7g;等等 线下会议(点击即可查看)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搜索
最近发表
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了解最新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