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天马湖水库移民秦皇岛港西港区散粮筒仓项目开工
小井
阅读:51
2024-12-14 08:28:24
评论:61
河北日报讯(记者张辉 通讯员孙菲、欧振国)2月19日,秦皇岛港西港区散粮筒仓项目开工暨混合动力拖轮启用仪式在秦皇岛港戊码头举行。
秦皇岛港西港区散粮筒仓项目将建设20个仓容1万吨粮食钢板仓及相关配套设施,承担秦皇岛港西港区进境粮食接卸及储运任务。项目完工后,西港区筒仓仓容将由11.8万吨增加到31.8万吨,西港区散粮年通过能力将由200万吨增加到500万吨,未来通过对秦皇岛港东港区304泊位技术改造,秦皇岛港将达到千万吨级粮食通过能力,对于进一步优化秦皇岛地区粮食仓储运输布局、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启用的“秦港28”轮是环渤海地区首艘混合动力拖轮,也是全国第一艘具备对外消防能力的新能源拖轮。该船于2023年2月开工建造,满载排水量854.4吨,消防炮射程达130米,可实现柴油机推进和电机推进两种模式一键切换,能满足协助大型船舶进出港、靠离码头顶推拖带作业要求。该船在纯电模式下航速不小于8节,可实现港区内航行“零排放”。
秦皇岛港西港区散粮筒仓项目开工及混合动力拖轮投入运营,是河北港口集团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深化港产城融合发展,贯彻落实向海发展、向海图强战略,做优做强河北港口集团的有力支撑。
河北日报讯(记者孙也达 通讯员齐芳)近日,中国康养—东大研究院与秦皇岛市惠斯安普医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建设康养人才实践与就业基地、数智康养城市、睡眠康养主题培疗机构等方面深度合作。
根据协议规划,合作双方将分三步开展高层次的大健康领域产学研交流合作,共建人才实践培养与就业基地、整合多方力量推动以睡眠为特色的疗养机构建设、推动数智康养城市建设。
合作双方将共享人才培养实验室与师资力量,面向实践与学科发展,共同培养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和康养管理本科、硕士和博士人才,并建立“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机制。
同时,合作双方将重点推动京津冀与东北等地区数智康养城市建设,推动以城市为单元的健康与养老信息平台系统,推广数智康养城市案例。促进社区服务、居家养老健康管理线下服务机构落地运营。
此外,双方将共同推动北戴河培疗机构的睡眠疗养特色建设,并输出联合建设模式。基于惠斯安普技术产品,培育具有睡眠疗养服务特色的连锁文旅康养项目模式。
中国康养—东大研究院成立于2023年6月19日,是中国健康养老集团和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共同发起,由高校与科研院所、康养头部与特色企业、医院与疗养机构等参与共建的康养协同创新平台。
河北日报记者 张 辉
2月20日,午饭后,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孟姜镇北营子村村民栗玉芳又把屋子仔细打扫了一遍。去年,她花7万多元将自家房子重新装修,准备开民宿。“现在村里人都在围绕长城旅游开民宿、办农家院,不出村就能赚钱,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栗玉芳说。
北营子村原为山海关北翼城旧址,南接山海关古城,北连角山长城。向北走一公里,就是正在建设中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重点工程——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
“最初,我们村因长城戍防而建。现在,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我们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相信日子会越来越好!”北营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成锁说。
长城脚下古村落,蕴藏独特“旅游富矿”
青瓦白墙,统一的建筑色调让北营子村自然古朴充满艺术气息;去年刚建成的长城风景道沿地势蜿蜒而上,崭新的柏油路又让村庄充满现代感;房前屋后宽敞整洁的院落为村庄接续谱写着别样的温暖新章。多种元素在北营子村交织碰撞,形成特色鲜明的长城村落。
北营子村的发展与山海关建关设卫的历史密不可分。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原为山海关“一体两翼、前拱后卫”军事城防体系中的北翼城。明清时期,北翼城战略位置至关重要。后来,裁撤山海关旗营,驻守官兵各谋生计,此地形成村落,即为北营子村。北营子村的变迁,见证了数百年历史风云变化。
“我们村汇集长城文化、闯关东文化和民族文化,这是我们发展的宝贵资源。”李成锁介绍,历史上该村还有“闯关东第一村”之称,无数人从这里出关。北营子村现有村民80户230人,其中满族人口109人,是当地典型的少数民族村之一。
2017年,北营子村村史馆建成。走进村史馆,就像打开一部浓缩的山海关长城史。从北翼城到北营子村,从古代抵御外敌到近代抗日战役,从乡土风情到村庄变化,一个个老物件、一张张老照片、一份份史料,展示了北营子村的历史沿革和人文特色。
北营子村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至今,村庄南、北、东三面仍被长城及城墙遗址围合,村内还有战备地道、人民公社、大礼堂等各时期历史遗存,这些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作为参观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的必经之处,北营子村又获得难得的发展机遇。
“长城人家”项目落地,丰富沿线文旅业态
进入二十一世纪,借助山海关区发展大樱桃产业机遇,北营子村大力发展大樱桃及设施蔬菜种植产业,特色种植成为村民重要收入来源,人均收入已达2万元,成为长城沿线名副其实的小康村。
村民富了,生活好了,乡村面貌也在不断发生改变。2016年,北营子村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2023年,该村被评为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长城十大最美村落。
借助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契机,秦皇岛长城角山片区加强“长城+古城+古镇+古村”联动发展,积极推进长城党建示范带“山海关样板”建设,打造“长城人家”特色文化主题村落,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貌”。
北营子村成为山海关区首个“长城人家”项目落地村。
“该项目主要依托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结合乡村全面振兴,对北营子村进行街区环境整治,融入长城形态元素,丰富文化内涵。”山海关区孟姜镇党委副书记果建介绍。
项目主要包括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对村域内沿街民居外立面和路面进行改造提升,增加配套便民公共服务设施,实施上下水、天然气等管网改造工程,完善垃圾收集中转设施等;实施文旅配套设施提升工程,完善公共服务空间,建设休憩设施,打造民族特色院落,完善标识导览系统,对重要节点空间打造景观小品;实施“长城人家”特色空间打造工程。
该项目还谋划特色业态,形成集特色餐饮、文化展示体验、体验式游览、主题娱乐休闲、特色农产品展示、文创产品销售于一体的“长城人家”特色体验村庄。
2023年6月,北营子村“长城人家”项目启动,当年11月完工。村庄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青瓦白墙、道路宽阔、干净整洁,又充满浓郁长城文化元素。村庄与远处巍峨的角山长城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遥相呼应。
“待到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建成开放,这里将作为长城旅游游客承载地,进一步丰富沿线文旅业态,完善博物馆周边消费结构。”果建说。
服务长城文化旅游,打造乡村旅游产业新载体
走进北营子村民族风情大院,古香古色的大厅中央摆着10张餐桌,大厅两侧展示着火锅、食盒、点心模具和虎头鞋等老物件。在这里,游人既可以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还可一并观展,感受当地风情文化。
2023年,北营子村利用村里闲置集体资产,建成民族风情大院。大院汇集民族文化、长城文化,打造餐饮功能、文化场馆功能相融合的业态,成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新载体。
“光有吃饭的地方还不行,我们还要想办法让游客在村里玩得好、留得住。”李成锁说。
以前,角山长城每年吸引大批游客;未来,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将带来更多客流。在此带动下,北营子村如何让游客来得了、留得住、想再来?
近年来,山海关区对附近长城文化片区的整体联合打造,为北营子村发展指明方向:主动融入文旅产业发展大局,服务好长城文化旅游,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道路。如今,村里开民宿、做餐饮的人越来越多。村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与当地文旅开发公司签订资产租赁协议。目前,已打造两间分别以砖刻和剪纸为主题的特色精品民宿。
“今年,我们将继续发挥资源优势,打造更多特色文化旅游业态,鼓励村民开办更多特色民宿和餐饮店铺,为游客提供长城脚下的生活体验和度假方式。”李成锁说。
“这里变化太大了!我们去年春天来过,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太有特色村落那个味儿了!”2月20日,秦皇岛市民李立胜和朋友们驾车到角山长城游玩,看到北营子村的变化时说。
“等到春暖花开,这里一定更美。”看着古香古色的村庄,李立胜和朋友们相约春天再来。
河北日报讯(记者张辉)组织开展“365百姓故事汇”,举行“红色诵读”活动,举办宣讲竞赛……2023年以来,秦皇岛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开展宣讲600余场,受众6.4万余人次。
海港区委教育工委班子成员带头深入分包学校开展网格化宣讲活动,讲授思政课154节;抚宁区委教育工委搭建“线上+线下”宣讲平台,开发“传统+特色”宣讲课程,实现所辖90所各类学校宣讲全覆盖;山海关区委教育工委组织各基层党组织设立专栏,开展宣讲40余场;北戴河区委教育工委开展“强国复兴有我——365百姓故事汇”集中宣讲活动,共开展宣讲300余场。
北戴河新区教育党总支通过邀请党校专家授课、基层书记讲党课、优秀教师讲思政课等多种形式,开展宣讲近400场;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教育工委成立志愿者服务小队,深入敬老院、福利院、社区开展宣讲活动;卢龙县委教育工委组建4个宣讲队伍,深入基层学校开展宣讲活动2300余场;昌黎县委教育工委将县域内红色故事编写为校本课程教材,让宣讲进课堂;青龙满族自治县县委教育工委在教师中开展宣讲大赛、优质课评选等系列活动,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深化“四史”宣传教育、网络安全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累计宣讲1000余场。
河北日报讯(通讯员光辉、沈琪伟)“感谢你们这么快就帮我装上了充电桩。”2月20日,秦皇岛市海港区居民李金枝到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海阳路营业厅,申请个人充电桩新装业务。当天,供电公司员工就到现场勘查沟通,第二天即完成装表接电。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普及,家用充电桩安装需求也越来越大。为满足用户需求,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将家用充电桩电表报装业务流程,由原来的15个工作日压缩至2至3日办结,不断提升用户用电便利度、满意度。
今年春节期间,国网秦皇岛供电公司对秦皇岛市769台充电设施开展3轮次特殊巡视及试车充电,确保充电设施安全稳定运行。在京哈高速6个服务区,每天安排3组运维人员引导车辆有序充电。派出移动充电机器人和移动充电车提供应急充电服务,为新能源汽车车主出行提供更优质服务。
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项目28项,总建筑面积达93.6万平方米
河北日报讯(记者孙也达)近日,记者从秦皇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获悉,2023年该市新建建筑竣工面积为386.14万平方米,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连续4年达到100%。2023年,秦皇岛市发展绿色建筑经验作为优秀案例在全省推广。
绿色建筑是指在全生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相较于传统建筑,绿色建筑的建设成本较高。为调动企业积极性,鼓励项目高标准建设,秦皇岛市不断加大政策激励和资金补助力度,对满足条件的新建建筑,落实“容积率奖励”等支持政策。同时,该市还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培育发展了一批涵盖房地产开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装配式施工的龙头企业,科学规划绿色建筑产业发展布局,推动绿色建筑上中下游企业抱团发展,实现降本增效。
在产业发展监管中,秦皇岛市抓住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5个关键环节,落实项目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各方主体责任,加强工程建设监管服务。每年组织春季和秋季全市“双随机”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在严格整改落实的同时,深刻分析原因,制定切实可行措施,避免出现同质问题。
以更高标准推动绿色建筑产业发展,2023年,秦皇岛市多个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项目竣工。其中,北戴河新区秦皇岛腾越教育产业园项目为国内首个被动式超低能耗教育产业园区项目;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为全省首个零能耗三星级绿色智慧建筑。
“2023年,我市新开工被动式超低能耗项目5项,共计20.5万平方米,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秦皇岛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刘磊说,截至目前,该市累计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项目28项,总建筑面积达93.6万平方米,涵盖居住、办公、学校、博物馆、酒店等多种建筑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