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体育制度研究以体育人:多措并举推进中学体育文化建设
雨津
阅读:42
2024-12-15 11:02:51
评论:61
青少年是国家的栋梁,其身心健康与综合素质一直都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当前,青少年面临着学业压力较大、体育运动缺乏、生活习惯不良等多重问题,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峻挑战。因此,如何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特别是通过体育教育来保持他们的身心健康,成为了教育理论与实践两个领域均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校园体育文化是“文化”“体育文化”“校园文化”的结合体,具有三种文化的共同属性和功能。它是一种以校园为空间,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多种的体育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具有独特且丰富表现形式的一种群体文化。因此,深入研究中学体育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加强以体育人、以体树人,对于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体育环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推进中学体育文化建设的现实价值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体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其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更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品格;不仅关乎学生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更关系到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第一,体育文化建设能够强健体魄,筑牢健康之基。体育活动是增强学生体质的直接途径。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与运动意识,能够有效预防因久坐不动、缺乏运动而导致的肥胖、近视等“现代文明病”,提升学生的心肺功能、肌肉力量、耐力及柔韧性,强化学生的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使其在面对学习压力时拥有更好的适应能力,为未来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身体基础。
第二,体育文化建设能够滋养心灵,培育良好心态。体育活动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心灵的洗礼。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参与体育活动有利于学生释放压力、缓解焦虑,调节情绪状态;运动中的汗水与欢笑,能够让学生暂时忘却学业、生活等方面的烦恼,享受运动所带来的快乐,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同时,体育竞赛中的胜负体验与团队合作,也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面对挫折与失败,学会如何相互支持与鼓励。
第三,体育文化建设能够锤炼品质,塑造坚韧之魂。体育竞赛往往伴随着激烈的竞争与高强度的身体对抗,要求参与者具备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坚定的信念,克服种种困难和挑战,学会如何在失败中汲取教训、如何在挫折中重新启航。因此,在体育活动中,学生既锻炼了身体,更在无形中磨砺了意志。同时,体育活动与体育文化均强调规则与公平,这一特点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与法治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当前中学体育文化建设的问题挑战
当前,我国中学在办学过程中,受各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将主要的精力仍然放在学科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掌握上,而对体育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体育文化建设较为薄弱。对此,需对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挑战进行深入剖析。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资源投入不足。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和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多样化需求,部分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等资源捉襟见肘,难以满足全校学生的日常锻炼与比赛需求;同时,由于教育经费的分配机制和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性,导致体育经费的投入相对有限,限制了体育设施的改善和体育器材的及时更新。
第二,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学校、教师乃至家长和学生都普遍存在着“重智育、轻体育”的观念,认为体育只是学习之余的放松活动,而非培养能力素质的必要环节,从而导致体育课时被挤占、体育活动被忽视等现象的存在,体育文化建设难以得到应有的重视。
第三,参与动力不强。学生个体的体育兴趣与偏好千差万别,学校往往难以找到一种能够普遍吸引学生兴趣的活动形式,部分学生因缺乏兴趣而缺乏参与的动力。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时间上的挤压也使得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被大幅压缩,甚至被完全挤占;即便有意愿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也常常因时间冲突而不得不放弃。
三、推进中学体育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学校体育则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有意识、有目的的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能够拓展校园文化的外延,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但是,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方能真正发挥体育文化的育人价值。
第一,加大体育知识的普及力度。一是开设体育理论课程,系统传授知识。课程内容应涵盖体育历史、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等,通过系统地讲授与学习,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全面的体育知识体系,为体育锻炼打下理论基础。二是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学习形式。组织学生观看体育赛事直播、体育纪录片等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不同项目的比赛规则和竞技特点;阅读体育新闻、专栏文章等文字资料,掌握最新的体育动态;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体育知识小贴士、健康小贴士等内容,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三是强化实践应用,提升知识运用能力。普及体育知识不仅要注重理论传授,更要强化实践应用。学校可通过组织体育知识竞赛、体育技能展示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将理论转化为实际能力,切实提升体育素养和健康水平。
第二,渲染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一是举办体育赛事,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挑战自我的平台,并通过激烈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竞争意识,让他们在比赛中感受体育的魅力,增强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二是结合学校实际和地域特色,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媒介,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体育文化氛围,增强学生的归属感。三是在传统体育教学中融入趣味元素,让学生在趣味竞技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四是构建体育共同体,组织开展师生友谊赛、师生健身等活动,在运动的过程中,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了解。
第三,增设与更新校园体育设施。一方面,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统筹规划体育设施的布局和建设,确保各类体育设施分布合理、功能完善,与校园环境协调统一,形成美观、实用的体育设施群,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积极拓展体育资源,除传统的田径场、篮球场、足球场等设施外,引入游泳池、健身房、羽毛球馆等多样化的体育设施,探索建立社会资金的引入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体育锻炼选择。
第四,提升中学体育师资队伍素养。一要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参加各类专业培训,使体育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先进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使教师队伍持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满足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需要。二要搭建全国性和区域性体育教师交流平台,通过相互学习、心得交流,借鉴彼此的成功经验,探讨体育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共同解决教学中的普遍性难题,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三要建立健全体育教师的激励机制,设立教学成果奖,开展优秀教案评选、优秀教练评选等活动,对在教学工作和体育文化建设中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以此激发全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加强中学体育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培养体育精神、锤炼坚强品质、推动校园文化多元化发展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中学体育文化建设,不仅是教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对此,应多措并举,通过普及体育知识、营造体育氛围、完善体育设施、强化体育师资队伍等路径,进一步发挥体育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作用,为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创造一个更加健康、积极、向上的体育环境,让他们在“体育”的熏陶之下茁壮成长。(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在读本科生肖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