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薇丹
阅读:26
2024-12-16 01:06:22
评论:61
[关键词]消费现状 原因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005-02
消费作为与人密切联系的重要议题,深受重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更是具有社会意义和深远的话题,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确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新课题。大学生作为一个与众不同的消费群体,有其自身的消费特点。走出消费误区,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是大学生步入社会走向成功的关键。
一、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现状
(一)理性化消费
通过调查发现,如今大学生理性消费占主导地位。首先,大部分学生会考虑到家庭经济状况,控制自己的购买欲望,选择物美价廉的商品购买。对于聚餐之类的必需花销,也常实行“AA”制结账方式。这样既不会过于加重个人经济负担,又能体现出同学间的真诚平等,还有助于相互间感情的持久化。其次,大学生用于提高自身素质和促进自我发展方面的消费比例在逐渐增大,为了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得更深入牢固,大学生会报考各种专业资格考试,参加相关的培训班,购买相关专业书籍及学习用具等。再次,经济独立意识增强。过去子女的教育消费大多都是由父母承担,现如今许多大学生的消费观有了很大变化,他们能够通过勤工俭学等形式来赚取生活费。这既可以减轻家长经济负担,又可以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说明当代大学生想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经济独立。
(二)非理性化消费
1.盲目攀比,虚荣作祟。很多大学生并没有根据自身的需求去消费,而是看别人买什么,自己就想买什么。吃穿用讲名牌,比档次,其根源在于虚荣心作祟。虚荣心造就无休止的攀比,攀比进一步膨胀虚荣心,循环往复,愈演愈烈。
2.追求物质化,忽视精神层面。其突出表现为超前的物质消费和滞后的精神塑造。在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重玩乐享受性消费,轻知识充实智力提升性消费,在物质生活领域把物质作为体现个性和实现价值的方式。愉悦快乐占据了心灵,享受生活成为了消费观念的核心。关注和推崇的是新潮前卫,只想通过大胆消费来炫耀青春,张扬个性。
3.节约意识淡薄,理财观念缺失。绝大多数大学生没有理性消费的思考,常常倾囊而出,很有“月光族”的风范,有的甚至月中就囊中羞涩,只能靠借钱度日,所以“提前消费”在大学生当中很是流行,他们对生活消费缺乏合理的安排和控制,有钱时出手大方,无钱时借钱吃饭,有的还甚至抱怨父母给的太少,为自己没能成为一个富二代而深感遗憾。
二、不健康消费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理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受到极大冲击,金钱至上、享受生活的思想不断侵蚀着当代大学生。此外,大学校园周边的网吧、KTV、游戏厅、餐馆、服装商城等场所的大门向大学生敞开着,五光十色,吸引着大学生的眼球,浸染着大学生的心灵。再者,社会上一些不良的应酬交际等消费方式也在大学校园里滋生出现,成为大学生平日消费的常态。
(二)教育因素
不良的消费现象之所以在当代大学生中出现,和学校消费教育的缺失关系很大。目前,很多大学只注重对学生知识输送、技能培训,而健康消费教育几近缺失。校园中没有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
(三)家庭因素
当今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家长节衣缩食含辛茹苦地满足孩子的需求,只问“钱够不够花”,不问“钱怎么花”。甚至有很多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学习和各方面的进步,不惜给以物资奖励,给孩子们打下了“物质是最终动力,消费是最终目的”的印象。
(四)自身因素
当代大学生尚未完全成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盲目消费和虚荣消费主载着大学生消费心理,求异心理和从众心理同时在诱发着大学生消费思想的变化。标新立异彰显个性成为消费的最终目标。如今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已经成年,但在心理上仍未成熟,其消费心理尚未健康成长。
三、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人只要生存就得消费物质生产资料。不同生存阶段有不同的消费内容。时代在发展,文化在变迁,人们的消费观也随之变化,作为特殊消费人群的大学生,他们的需求更应顺应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他们消费的观念也深远影响着社会,所以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是我们的重要任务。
(一)大学校园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主要阵地
一个人从出生就开始消费,但学生的消费场所主要在学校,尤其是升入大学后从消费独立性、自主性来说,他们渐渐脱离了对父母的依赖。无论是吃穿用度等的生存消费,还是储备知识等的发展消费,大学生们都开始依照自己的想法来选择消费对象。因而,学校对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观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一者在入学初期可以通过开设与消费理财、投资等相关知识的讲座的形式,在学生中间创造出健康的消费风气;二者还可以利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对学生进行消费行为引导,及时纠正大学消费行为中出现的不良倾向;三者还要大力提高大学生的危机意识,教育学生追求知识消费,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最后,学校还可以介绍更多的兼职岗位,让学生通过勤工俭学锻炼意志,提升能力。
(二)健康向上的消费观是引领大学生积极消费的社会风向标
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与大社会密不可分。大学生不良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心态总能在社会上找到相应的影子。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社会对学校的影响作用,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理念,杜绝奢侈浪费,抵制享乐主义,弘扬文明新风,让社会的正能量引导大学生正确消费。
(三)家庭是培养学生养成正确消费观的重要阵地
家长的消费方式及消费理念对孩子消费观的形成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良好的家庭环境潜移默化地引导着大学生塑造正确的消费观,而且家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贯穿着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养成理性消费、节约消费的习惯,使孩子深刻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另外要着意培养孩子的理财技能,养成“不买最贵的,只买最合适的”消费意识。
(四)个人思想素质的提高是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根本
学校、社会、家庭都是外因,大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才是内因。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本。这就要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独立意识和理财能力。
坚持适度消费的原则。大学生在经济上未完全独立,应明确消费标准、量力而行,让消费不脱离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做到有计划消费。制订出符合自己经济能力的消费计划,并使消费项目细化,做到心中有数,合理控制消费欲望,避免过度消费和奢侈消费。
培养健康的消费观。大学生消费应坚持健康消费,文明消费。坚持以学习消费为主、生活消费为基本保障、文化娱乐消费为有益补充的消费方式,发扬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宋传文.大学生建立正确消费观的引导与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9(12).
关键词:校园垃圾;“垃圾”富矿;消费行为
一、校园垃圾现状的调查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校园规模的不断扩大,大量的生活垃圾出现在校园中。为研究校园垃圾的现状及所反映出的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江苏大学为例,对江苏大学生活区的垃圾进行了调查分析。
学生生活丢弃物是垃圾的主要来源。主要有废纸、各种塑料、布料垃圾、果皮及残饭等。经过调查分析可知:塑料所占比例较大。近55%的垃圾是塑料类垃圾,包括塑料瓶、塑料餐盒等物品,这与学生的生活习惯相关。许多学生叫外卖在宿舍吃饭,导致了宿舍垃圾内塑料袋、一次性塑料盒的增加。垃圾中有30%是废纸类垃圾,包括厕纸、废旧报纸、各种广告单叶纸、书籍等。纸类垃圾一般在开学之初或临近放假时处于高峰期,这段时间,很多学生把自己学过的书籍乱扔,导致此类垃圾的增加。垃圾中10%是果皮和残饭垃圾。学生时常买些瓜子、香蕉、西瓜等东西带回宿舍;另外,学生在宿舍楼内叫外卖吃饭不仅增加了塑料垃圾,也增加了大量的汤、油等残渣剩饭垃圾。当然,5%的布料垃圾也不鲜见。多数是大学生扔掉的一些用旧了的名牌T恤、皮包、床单、鞋、衣物、洗脸毛巾等。随着新学期和放假时期的到来,学生对自己的很多东西进行清理,破旧的毛巾、衣服、鞋子、书包等都会随之而弃,布料垃圾也会在此阶段大量增加。
二、从校园垃圾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大学校园的垃圾是学生生活的一个反映,同时也反映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走访、询问和对校园垃圾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
学生生活区的垃圾中,塑料垃圾所占比例较大,近55%的垃圾是塑料类垃圾包括塑料瓶、塑料餐盒等物品,这主要是学生叫外卖在宿舍楼内吃饭所造成的大量垃圾。大学校园有食堂,很多大学生不想去食堂了,就会叫外卖在宿舍吃饭。一般叫外卖吃饭,价钱通常比在食堂贵2~3元,但是大学生却不以为然。根据校园垃圾的情况可以看出,这种在宿舍楼内叫外卖吃饭的学生不在少数。这种消费行为只能说明大学生的理财意识较差,不懂得金钱的来之不易。调查发现,一直没有记账习惯的大学生占57%,只有14%的学生有记账的习惯。可见,大学生没有很好的理财习惯,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较差。
在大学的寝室过道垃圾口,名牌T恤、皮包、床单、鞋、衣服、破旧毛巾……这些布料垃圾也常见。随着新学期和放假时期的到来,学生对自己的很多东西进行清理,破旧的毛巾、衣服、鞋子、书包等都会随之而弃,布料垃圾也会在此阶段大量增加。有人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诚然,大学生弃如草芥的垃圾,在拾荒者眼中,却成了“浑身是宝”的资源。拾荒者将垃圾进行分类整理,除了少部分当废品卖,很多物品整理一下,送到二手市场去销售,价钱会高得多。每到放假和新学期之际,许多大学生都养成了弃旧买新的习惯,许多能用的东西都被当成垃圾随之丢弃,大学生从众消费和攀比消费行为可见一斑。
三、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对策
观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我们可以发现,大学生中存在攀比消费的行为,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较差,大学生存在盲从众消费的现象。因此,在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合理消费方面,需要学校和大学生自身共同的努力。
1.优化校园的消费环境氛围。在学校这样一个小环境中,学生的生活反映着学生的消费,学校要倡导适度消费、节俭等教育。学校、班级或宿舍应当多提倡消费教育,多开展以消费为主题的活动,这样消费观的意义、内容才会不断渗透到校园的生活、文化中,从而优化校园的消费环境氛围。这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大学生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更加科学。
2.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受到从众消费和攀比消费等行为的影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有些不良的消费行为对学生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进行适度消费。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消费情况进行适当预算,合理安排支配收入和支出方式,对自己的每月消费进行记录;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时常想到自己的消费来源是父母,不应该花钱大手大脚,要时常反思自己消费的合理性。大学生只有树立起正确的消费观,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从众消费和攀比消费的坏习惯。
参考文献:
[1]林小明.昂贵垃圾不仅“砸痛”清洁工[N].华西都市报,2012-
03-23.
1.1总体而言
大学生的消费总额处于不断攀升的态势,这也是因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反映了社会的进步。虽然总额上升了,但从比重上看各项消费上升的速度是不同的。比如“学费和住宿费”是大学生必须消费的,近年也呈现上涨的态势,但是它的消费比重在大学生总体消费水平中却是不断下降的。这也能够说明大学生在其他方面的消费是越来越高的。增长速度最快的恰恰是看起来相对不重要的“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费”。这充分说明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不理性,大学生存在“消费主义”的倾向。什么是“消费主义”呢?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流行的一种社会道德现象,是指导和调节人们在消费方面的行动和关系的原则、思想、愿望、情绪及相应的实践的总称。其主要原则是追求体面的消费,渴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和消遣,并把这些当作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消费主义的盛行使得大学生认识不清什么是该消费的,什么是值得消费的。这给大学生本人及其家庭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负担,严重的甚至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从而影响大学生学业的完成。因此,在消费方面如何使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趋于合理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1.2缺乏理财观念
列宁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对理财知识了解比较全面的占学生总量的极少一部分,大多数学生都对理财知识了解很好,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对理财完全没有概念。很多学生的理财知识是从家人、周边朋友或者课外书籍上了解到的。而且,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在大学生活中了解一些理财知识是极其重要的,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理财问题跟自己毫无关系。所以,当代大学生的理财现状是比较堪忧的。大学生缺乏用钱的规划和预算,没有坚持记账的习惯。月初节余,月底拮据,几乎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一种普遍现象。很多学生进入大学生活是其第一次开始独立生活,不知道该如何支配钱财。
2解决大学生消费异化问题的对策建议
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指导消费的合理观念。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如何理性消费则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异化问题,笔者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入手,以期对促进大学生消费异化问题的解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1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良好的消费行为源于正确的消费意识。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勤俭节约的传统对我们国家及个人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要加强消费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在消费中坚持自觉自律。科学的消费观,不但表现为敢花钱,而且表现为会花钱,是一个有理智的敢花钱与会花钱的统一。要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消费是否正常,从而学会合理、科学的消费。其次,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设立对中国传统优良消费的教育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使科学消费观真正入脑、入心,引导他们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我们要教育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应当使学生懂得生活享受必须建立在辛勤劳动之上。
2.2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应创新教育体制模式,打破传统,开拓创新,引导大学生形成独立自主、理性思维、敢于担当、自控自律等消费主体性道德人格。马克思认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建立一支执行力强、技术精良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包括班主任、辅导员及一线教师在内的所有力量紧密配合,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贴学生实际,时刻关注学生的消费动态,及时解决大学生出现的各种消费问题。
2.3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攀比;社会化;消费价值观
凡勃伦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对有闲阶级的炫耀性消费进行了论述。在凡勃伦看来,有闲阶级的炫耀性消费的目的在于借助明显有闲与明显浪费证明社会身份与地位。炫耀性消费表现并不仅存在于有闲阶级身上,置身于校园的大学生,不仅深受大学校园文化的熏陶,而且同时受到家庭消费模式、社会消费价值观的影响,置于多维因素作用下的大学生,在日常生活用品等方面出现攀比消费现象,如,服方面的新潮化、随身电子产品的品牌化、饮食的高档化等,以笔者的实际参与观察为例,发现,S大学部分大学生身上也存有凡勃伦意义上炫耀性消费的内涵。鉴于影响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主体的不同,笔者采取了与凡勃伦相似的分析思路,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入手探讨S大学部分学生攀比消费的诱致原因以及解决或者避免大学生攀比消费的对策。
1 大学生攀比消费现象出现的原因
影响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既有学校教育、文化等因素,又有学校外界环境,如社会文化环境的作用,大学生自小的生活环境,即家庭的消费价值观等亦发挥作用。此外,大学生作为能动的主体,在受到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方面的影响的过程中,亦有自身对习得知识、文化等的理解与实践,为此,笔者预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外部环境以及大学生自身入手分析S大学部分大学生消费攀比现象产生的原因。
1.1 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外部影响因素
1.1.1 社会环境影响大学生消费价值观
改革开放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另外,市场经济条件下容易诱发拜金主义,因为市场经济离不开商品交换,商品交换离不开货币,作为中介的货币因而成为财富、商品的化身,成为普遍价值的代表,拥有了货币似乎就可以购买一切、占有一切。这就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货币无所不能,使人产生对货币、金钱的崇拜,诱发对货币的无限制的追逐和占有,从而走向拜金主义。
1.1.2 学校教育与校园文化塑造大学生消费价值观
罗斯金曾对此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教育并不是教导人知道他们以前求知的事,而是教导人们去做他们以前不会做的事情。”大学是大学生社会化过程的主要场所,是形成消费观的重要起点。没上大学之前,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消费状态。上大学之后,消费自在自己手中。而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没有将消费理财纳入到德育课程中来,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也不够。部分学校不良的消费现象日渐泛滥。学生盲目攀比手机,电脑等更新速度快,价格高等电子产品,追求名牌,甚至限量版的包包,鞋,不追求衣服的性价比和实用性,反而以奇装异服为美。有些女生使用与自己年龄身份不相称的昂贵化妆品包装自己。以出处高档餐厅,国外旅游作为彰显身份的筹码。每当自己的奢侈愿望实现时,更要在微信朋友圈,QQ空间炫耀一番。
1.1.3 家庭消费观的基础作用
家长对待金钱的态度对孩子有一定的影响,家长对花钱没有概念,大手大脚,长此以往,孩子的消费方式势必也会受到不良影响。有些家长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没必要让孩子省吃俭用,该买就买,尽可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与此同时,家长的物质激励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金钱观念与消费观念。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消费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子女的消费观念,因此,家长的消费观念对于孩子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至关重要。
1.2 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内部影响因素
1.2.1 自身控制原因
有些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周围不良风气影响,在复杂消费观影响下,很多学生不能坚持自身正确的原则和观念,不能有计划的消费。根据笔者对身边的同学了解和调查,包括自己在内,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大学时代的理财意识不强,月初过着地主般的生活,月末过着乞丐般的生活。主要表现在,高消费,超消费现象。另外,很多学生倾向刷卡消费,网购,研究发现,刷卡消费会减轻消费者的负担感,这从侧面鼓励了不合理消费的产生。
1.2.2 大学生的从众和求异心理
从众性是对群体的依附感和个体的自我保护本能。首先,来自于大学生对大学生群体的依附感。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渴望集体归属感。部分学生为了满足从众的心理,买土豪金,高端的三星手机,以至于不仅有网友调侃苹果手机已在校园里成为“街机”。基于从众心理的消费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形成对立。随着科技与社会的发展,社会中吸引大学生群体的流行元素层出不穷,大学生具有依附群体的先天本能,在看到周围的同龄人购买某一流行产品后,为了更好的融入到其生存环境,必须要在消费领域保持一致性。但是在购买这类产品时,大学生忽略了自身实际的消费能力与对产品的需求度,造成了盲目消费。这就是所说的从众性。而正确的消费观主导的消费模式应该是货比三家,深思熟虑之后才买的。
求异性是来自于大学生虚荣,攀比的心理。这种消费行为通常不是必需的,消费品往往能吸引大众眼球,能够突出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使别人更加注意到自己,而且因此产生的对某种产品的需求也是缺乏弹性的。例如有位同学穿衣服不是为了遮体,保暖,而是为了吸引旁人眼球,经常打扮花哨,穿一些奇装异服增加在校园内的回头率,表现他张扬的个性,叛逆的性格。可见,消费有的时候是为了满足一个人追求独特的心理需求。这些心理需求的满足都需要金钱的支持,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当代大学生偏颇的消费观。
受社会、学校、家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再加之大学生自身控制能力,大学生出现了攀比消费现象,笔者认为,S大学部分大学生消费攀比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未形成正确的消费价值观,由此,应该从构建合理的消费价值观入手,解决S大学部分大学生攀比消费问题。
2 大学生攀比消费的解决对策
鉴于诱致大学生消费攀比现象的因素,笔者认为,为塑造大学生正确的消费价值观,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多方面入手。
2.1 内部方面
2.1.1 开拓视野,增长理财知识
在大学里,我们不仅要学会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还应该涉猎一些理财知识。在闲暇之余多看书,出去接触自然,增长知识和见识。在消费面前,理智面对,不盲目跟风。合理规划自己的大学时光,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把自由支配的时间用在学习知识和实践活动上,同时还能体会父母挣钱的不容易,在盲目消费的时候能提醒自己。
2.1.2 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养成科学的消费习惯
正确科学的消费观是落实中国科学发展观的内在需要,是科学消费的前提。科学的消费观是根据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自觉地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合理消费,以促进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消费态度和消费观念。科学的消费观把实现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作为评价一切消费活动是否合理的最高标准。我们应该保持正确的消费心态,不以价位高,限量版作为自己的消费标准,而以实用性,可支付能力为准。养成科学的消费习惯,应该学会花钱,将钱花在有用的地方。还应该做到事实消费,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情况进行理智消费。
2.2 外部方面
2.2.1 学校方面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全社会的事情,大学阶段是消费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且大学是学生的主要社会场所,学校的任务尤其重要。首先,学校应该狠抓学风,净化校园风气。良好的学风,学生才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这样学生便懂得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这样便会形成正确,科学,可持续的消费观念,不盲目消费和攀比消费。其次,学校应该定时的开展一些活动,让同学们做一些消费方面的调查,让同学们亲身体会消费,同时体会和理解父母的辛苦。再次,大学可以依托自身投资,理财,保险等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校园里就接触到投资、创业(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理财、消费为核心的系统的理财教育课程。同时学校的老师等可以引导大学生自立性消费,通过一些勤工俭学活动,让当代大学生懂得自立,自强,做一个有社会能力和责任心的人。
2.2.2 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是影响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教育对当代的我们有很重要的作用。首先,在家庭中,父母在消费时候应该给孩子做榜样,父母在消费时应理性和理智消费。其次,家长在为孩子提供生活费用时,应做到合理科学,应告诉孩子大学自理自立的重要性,不能一味的迁就孩子,应有计划,有节制的供给生活费。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子女的攀比消费现象。最后,家长在消费方面应正确引导子女,应告诉孩子大学是一个学习的环境和地方,不应将此用以攀比消费上。
2.2.3 社会方面
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全社会的事情,需要有社会各界的支持与配合。因此,必须动员起社会各界的力量,如消费者组织、有关的宣传媒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科研部门等等,大家齐抓共管。努力构建一个节约的社会环境,使学生更多的溶于一个节约的社会风气里,从而更好培养自己节俭的生活作风。弘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整顿社会不良风气,不攀比,不浪费,营造一个健康科学消费的社会环境,减少大学生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目前,社会各界对大学的消费价值观的评价众说纷纭,笔者的调查研究也已证实部分观点,剖析问题的实质,包括内在从众,求异的心理原因和外在社会、学校、家庭的不良影响。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他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对于未来我国的社会发展与进步意义重大。当前我国处于经济大发展时代,物质上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精神文明却没有同步前进,作为具有五千年优良传统的国度,这样的反差值得我们思考。“少年强则国家强”,如果当代大学生不能及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良价值观,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现象会越来越频繁。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但是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世界排名却十分靠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十分尖锐。因此我们提倡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基于此,应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解决在消费过程中遇到的疑问,提供科学有效的消费知识和意见,加强对大学生合理科学的消费方式的引导,促使大学生践行合理的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关键词:大学生 绿色消费观 培养
中图分类号:F0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158-02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问题日益突出,他们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消费观的塑造和培养,会影响到他们的品德行为的形成,同时,也会影响到他们的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只有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才能把握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导向,进一步培养他们健康的消费心理、引导他们树立绿色的消费观。
一、引导树立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意义
1.引导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需要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正确的绿色消费观的引导和正确消费观的确立,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意义首先体现在大学生能够自主抵制消费主义的腐蚀。从现在的奢侈消费、攀比消费等消费异化中有所改变,正确认识到绿色消费的重要性,从而影响改变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让学生的远大理想可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结合在一起;其次,正确的消费观会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消费结构。消费活动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作为不可或缺的活动之一,绿色正确的消费活动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完善消费结构,让大学生正确认识到什么是正确合理的消费,如何通过正确的绿色消费促进自己的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使国家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统一;第三,正确的消费引导和确立,让大学生培养出了社会责任感和环境危机感,以前错误的消费行为缺少了相应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危机感,虽然消费是他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但是亚健康的生活状态和不正确的生活态度让他们始终在消费生活中是一个受害者。而绿色消费观则让这个错误的生活状态有所改观,它的引导让人们认识到正确消费行为的重要性,了解到社会责任和环境生态密不可分,在考虑到满足自己消费的同时,也要体现出社会责任和保护环境,从而在心中产生合理的消费观,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同时社会也能良性的发展;最后,大学生作为新生力量,对我国未来国民素质起到了基础作用,作为新生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消费在社会消费中起到了引领作用。大学生绿色消费观的养成,有效带动社会群体正确的消费走向,成为当代社会消费的主流,让绿色消费成为大众化的生活消费,扭转了社会风气,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民素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引导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有利于推动“三型”校园的建设。推动“三型”校园建设需要通过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来实现。第一,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校园的过程中,积极开展绿色消费观有助于大学生投身于建设中,使每一位学生通过传统美德和现代生态的教育让每一位学生在生活的实践中体现出来,让大学生培养出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树立绿色消费意识,避免浪费,让每一位大学生培养出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让“节约型”校园建设成为可能;第二,绿色消费观的教育引导可以改变学生对自然及社会的认知,加强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注,从而转换为对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爱,从而减少同学、老师间的矛盾,促进团结力和凝聚力,让“关爱型”校园建设带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第三,正确绿色的消费观是由片面过度的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的进化,大学生受到正确消费观的指引,通过丰富的精神消费来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从而自觉抵制错误的消费观念。正确的三观建立,促进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给予优秀文化新的活力,树立校园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文化型”校园的建设。
3.引导大学生树立绿色消费观有利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离不开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学到的正确的绿色消费观。第一,大学生作为消费的主体,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的利用都具有重大的影响。要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改变旧时大学生存在的过度消费等一系列消费问题,从而改善社会环境问题,让环境污染、资源的短缺不再导致人民的生活水平的停滞。正确的消费观引导,让大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没有收入的消费者,不再像以前一样的浪费及享受消费,使其对物质的需求量有效减少,从而对资源的损耗和环境的开发相应减少,促进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作为拥有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大国,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摒弃盲目的攀比消费、人情消费、超前消费等错误消费,树立有利于继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消费观念,并且注入当今新的活力,促进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第三,消费作为经济发展三大动力之一,正确的消费观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有利于推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消费观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绿色产业成为社会的新热点,绿色的消费观念让更多的人开始对新的领域进行创业,更多新的活力注入进来,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和升级,从传统的资源型社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社会经济模式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逐步蜕变,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