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体育局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杭州亚运会举办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省体育局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部署,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全面发展,努力举办一届史上最成功的亚运会,高水平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省,奋力打造共同富裕的体育示范。
一、切实加强党对体育工作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省的强大合力
1.筑牢忠诚拥护“两个确立”的政治根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把“两个确立”“两个维护”铭刻在内心中、融入到血脉里、落实到行动上,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谋划工作、破解难题的根本法宝,做到“总书记有号令、中央和省委有部署,体育部门见行动见成效”,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对总书记忠诚。
2.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提高各级党员干部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主线,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各方面。认真贯彻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各项决策部署,高标准落实省委《决定》,把体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来谋划和推动。扎实推进体育系统干部工作干部队伍系统性重塑,着力破解干部队伍建设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问题、素质性短板,持续打造“选育管用”组合拳,重塑组织新形态、干部好状态。
3.纵深推进清廉体育建设。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续深化体育工程建设、运动队管理、资金资产管理、体育社会组织监督管理、体育赛事管理、反兴奋剂六大领域清廉体育单元建设。加强体育行风建设,深化赛风赛纪教育和监督,维护浙江体育良好形象。建立浙江省裁判员信用数据库,推动裁判员培养、使用、监管的体系化标准化建设。以强烈政治责任感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推进省委巡视和审计问题整改清零。
二、以中国式体育现代化推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增创浙江体育治理体制机制新优势
1.加快体育促进共同富裕。坚持体育惠民,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体有所健”。坚持体育富民,大力发展能够带动一方百姓增收、促进一方经济发展的体育产业,实现运动振兴乡村、体育赋能城市。坚持体育助民,办好群众身边体育赛事,承办重大国际赛事,在国际国内赛场上争创佳绩,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凝聚全社会创业奋斗精神。坚持体育利民,夯实体育基层治理体系,打通基层体育治理和服务“最后一公里”。坚持体育改革,以体育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撬动体育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创新,形成一批体育促进共同富裕的机制性制度性模式、突破性标志性成果、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2.持续推进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第二批共有23个单位申报,要与国家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县“双创联建”,切实提升创建成效。加快推进“一场两馆”建设,到2023年底县(市、区)“一场两馆”覆盖率达到55%以上,大幅增强群众运动健身的便利性、幸福感和获得感。优化业余训练布局,加强体育基地建设,夯实后备人才培养基础。结合本地区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加速壮大体育产业规模,持续提升体育产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率。
3.持续提升体育治理效能。深化体育数字化改革,打造“体育大脑”2.0版,迭代完善“浙里健身”应用,推广体育场地设施管理等应用。持续深化运动员、教练员“一件事”改革。开展全国运动员等级认定即时限办工作试点和推广。以《冠军模型数据分析平台》为重点,新建或迭代3个以上科技助力训练备战项目。深化基层体育治理体系改革,健全工作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实现2023年全省行政村(社区)基层体育委员全覆盖。出台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地开放的实施意见,力争2023年底前全省开放单位达到1000家以上。启动《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办法》修订工作,进一步推动依法治体。整合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发展指数,构建体育发展综合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形成数字化应用,对基层体育事业发展整体画像,为地方党委政府抓体育工作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4.强化人才支撑。进一步推动体育人才纳入党委政府人才工作整体格局,力争体育人才纳入当地人才认定目录市级全覆盖。出台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教练员和运动防护师、学校体育教练员职称评价标准,进一步加大面向社会力量招聘运动员力度,通过多种方式拓展教练员队伍,通过与设区市、高校的合作共建,创新打造高水平裁判员管理学院和培训基地。出台优秀退役运动员职业转换期到基层学习锻炼制度,吸引全国各地体育人才到浙江建功立业。
三、全力以赴举办一届史上最成功的亚运会,交出办会精彩、办赛出彩、参赛出色的高分报表
1.高质量完成竞赛组织和保障工作。深化细化赛程安排和竞赛报名,确定亚运会总赛程、单元日程和小项日程,组织第二次按人数、第三次按姓名报名工作。持续推进反兴奋剂工作。系统推进测试演练,争取多举办高水平的国际性测试赛。细化完善赛事指挥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场馆化工作专班力量,全面优化赛事运行。圆满完成黄龙体育中心5个亚运会项目和1个亚残运会项目的高标准办赛任务,以及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5个亚运会项目的训练保障任务。
2.圆满完成“家门口”参赛任务。紧紧抓住“家门口”主场作战历史机遇,扎实推进亚运备战参赛计划。围绕游泳、射击、羽毛球、帆船帆板、皮划艇、赛艇等优势项目,深化省部合作共建国家队机制,输送更多优秀运动员进入国家队并参加杭州亚运会,力争实现参赛项目最多、参赛成绩最优的历史最好成绩,为浙江“重要窗口”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增光添彩。
3.高效利用亚运资源红利。坚持把亚运筹办的过程,作为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省建设的过程。利用杭州亚运会举办契机和影响力,加强与国际体育组织的联系,积极引进一批影响力大、经济价值高、落地性好、成长性高的国际性赛事。继续推进亚运场馆惠民开放,让群众共享亚运红利。
四、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战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1.着力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制定出台《浙江省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任务分工方案》,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形成合力,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力争到2023年底,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9平方米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44%以上,国民体质合格率稳定在94.3%以上。以省政府民生实事工程为有力抓手,持续推进群众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全省新建各类基层体育场地设施1000个以上,努力打造“10分钟健身圈”。着力构建以服务人次、服务时长、服务质量为核心的公共体育场馆综合开放服务评价机制。适当缩减省级群众性赛事场次规模,真正把赛事活动办到群众身边,全省举办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10000场(次)以上,创新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全民健身IP赛事活动。加强群众身边的科学健身指导和健康生活方式宣传,举办县级以上科学健身大讲堂1000场,直接惠及群众10万人次以上。严格落实省优秀运动员“六进”制度,省队运动员每年为中小学校或社区提供不少于4次、不少于6小时的健身指导服务。
2.加快推动体卫融合发展。加快修订出台省级层面深化体卫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着力完善体育、卫健、教育等部门协同配合的“体卫融合”健康服务体系,构建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从注重“治已病”到“治未病”转变。指导湖州市南浔区、嘉兴市南湖区开展国家级运动健康中心建设试点,建立完整的体质测试、运动风险评估、科学健身指导体系,打造运动健康防护知识和运动项目科普宣传平台,提升居民健康素养。
3.着力提升体育社会组织治理能力。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改革,力争市县两级体育总会实体化运行率提升10%。选优配强体育协会带头人,力争全省体育社团等级评估3A达标率占比达到60%以上。实施体育运动水平等级评定深化工程,新发布运动项目团体标准2项以上。持续开展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指数评估,力争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指数合格率达到80%以上。持续开展体育社会组织助力山区26县共富行动,深化“体育+区域推介”,助力乡村振兴。
五、高质量推进训练备战工作,不断提升为国争光、为省添誉能力
1.全力做好巴黎奥运会备战工作。力争在举重、羽毛球、射击、游泳、体操、皮划艇、自行车等7个大项14个小项上向金牌发起冲击,坚决捍卫“届届奥运有金牌”的殊荣,努力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决胜巴黎作出浙江更大贡献。聚焦重点项目、重点队伍、重点运动员,深化运动队“一人一案一团队”保障机制,全面落实运动队“最多提一次”服务。按照备战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挂图作战、挂账销号,倒排时间表,一项一项检查抓落实,形成工作闭环,高质量完成每一阶段的备战任务。
2.积极推动省队联办改革发展。建立完善省局与各市联办省队的备战新机制,优化运动项目战略布局和资源配置,共同完成好新周期“三大攻坚战”备战及参赛任务。公布《2023年度联办省运动队项目清单》,鼓励支持市地和社会力量联办共建省优秀运动队,合力提升我省竞技体育综合竞争力。
3.持之以恒抓好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赛风赛纪和反兴奋剂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加强与派驻纪检组的联动,构建以“两长制”“七强七重”“八督八查”为重点的反兴奋剂治理体系,以及教育、管理、监督、处罚全链条的赛风赛纪闭环管理体系,坚决做到“零容忍、零出现”。
六、全面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和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不断涌现
1.深入推进“体教融合”。联合教育部门积极实施青少年体育“春苗工程”,指导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切实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使更多青少年走出教室、奔向运动场,逐步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以指导湖州市推进全国青少年科学健身指导普及工作试点为契机,重点围绕“近视防控”与“体姿改善”两个主题,推动形成和完善全省青少年体质健康干预长效机制。培育推广“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校园体育模式,形成富有区域特点的校园体育文化品牌。
2.巩固加强基层体校建设。以鼓励加大后备人才培养力度为导向,科学研究制订第十八届省运会竞赛规程总则,引导推动基层项目布局与后备人才选拔。完善省队教练员联系基层体校制度,持续开展省级重点后备人才综合训练营活动,推进体育后备人才“选星计划”。强化各级各类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新型体校改革发展,突出“三大球”项目在基层体校的开展。做好2023—2026新周期全省业余训练后备人才布局工作,布局人数稳定在5万人以上。
3.推动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加快推进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创本工作,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与高校合作,推动共建高水平运动队。进一步打通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通道,畅通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体育人才升学机制。落实《浙江省大中小学校体育教练员专业技术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畅通我省优秀退役运动员、体校教练员进入学校兼任、担任体育教练员的渠道。
七、大力实施“双倍增”计划,打造现代化体育产业体系
围绕“双倍增”目标,强化要素创新驱动,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深挖消费潜力,力争到2023年底,体育产业总产出达到5000亿元,提前2年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1.促进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探索智能制造、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体育制造领域的应用,加快培育5-10个国家体育制造业单项冠军、20个“专精特新”名产品,打造一批千亿级的先进体育制造业集群。加大水上运动器材、户外运动装备、家庭健身设备等浙江明星产品的宣传销售力度,做大做强我省体育制造业品牌。
2.加快发展现代体育服务业。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培育1-2个国家体育消费中心城市。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和运营体育公园等体育设施,建设20个以上体育特色鲜明、经济效益良好的体育服务综合体。促进各种形式的体育商业模式、产业形态创新应用,鼓励体育服务企业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继续做好体育彩票游戏产品创新,推动体育彩票安全健康发展。
3.规范壮大体育培训产业。制定实施体育培训行业新标准,加快体育培训企业规模化发展,扩大体育培训消费场景,打造知名体培企业。加快推广“浙里体培”监管平台,利用“浙体云贷”支持体育培训行业纾困解难。出台《浙江省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等制度机制,促进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发展,促进体育培训业加快发展。
4.创新发展户外运动产业。持续推进“运动浙江、户外天堂”品牌建设,构建具有浙江特色的“两带三区四网”户外运动发展新格局。推进山地、水上、航空、冰雪户外运动等时尚体育项目产业化,支持露营、飞盘、橄榄球等新兴项目发展,鼓励各地建设汽车摩托车运动场地、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和房车露营地。加快体旅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精品景区、精品赛事。加强高危体育项目经营场所监管,推进游泳场馆智能安全服务平台应用。
5.大力培育竞赛表演业。把体育竞赛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内容,丰富体育赛事供给,积极引进和申办国际重大体育赛事,培育自主品牌赛事,做强中超、CBA联赛等职业联赛主场赛事。积极争取国家各单项体育协会在我省建设赛事基地,持续打造一批“运动项目之城”“赛事之城”“赛事聚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