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搬迁群众由“搬”到“融”——榆社县做实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保芳
阅读:38
2024-12-16 10:30:55
评论:61
(来源:晋中发布)
山清水秀榆社风光
整洁舒适的移民搬迁新区
亮丽的城市风景
搬迁进城的农民靠双手致富
本报记者 赵玮奇 本报通讯员 孟 娟 程煜媛
搬下山、住进城、就了业、脱了贫……新的一年开启,榆社县移民搬迁小区处处生机勃勃,百业振兴,久为贫困所扰的贫困群众正在以全新面貌昂首迈向小康。
时光回到2016年,那时,榆社山大沟深,居住分散,300人以下的村庄近一半,一方水土难以养育一方人。针对这一情况,榆社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榆社县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聚焦“六环联动”,攻克坚中之坚,完成了榆社县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规模最大的搬迁,为如期脱贫摘帽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统计,榆社县五年来累计搬迁人口近万人,占晋中市搬迁人口的三分之一、全县贫困人口的五分之一、农业人口的近十分之一。为引导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尽快适应城市生活,加快市民化进程,榆社县多措并举,推动搬迁群众由“搬”到“融”,切实增强搬迁群众的幸福指数,做实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 精准管理搬迁对象
因地制宜确定搬迁对象。榆社县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程序,精准识别搬迁对象,确定易地扶贫搬迁总规模为4028户、9613人。其中:建档立卡搬迁3480户、8292人,占搬迁总人数的86.2%;同步搬迁548户、1321人,占搬迁总人数的13.8%。经过反复核查,榆社县搬迁对象精准率达到100%,做到了“户有明白卡、村有花名册、乡镇有档案、县里有台账”。
统筹兼顾确定搬迁方式。在充分尊重搬迁户主体意愿的基础上,榆社县统筹考虑城镇化进程和搬迁人口集中度等因素,通过“自下而上申报和自上而下规划”双向运作,确定了“集中安置为主、分散安置为辅”的搬迁方式。五年来,全县集中安置3824户、9209人,占搬迁总人数的95.8%;分散安置204户、404人,占搬迁总人数的4.2%。特别对68个生存环境差、贫困程度深、地质灾害严重的村庄,实施了整村搬迁,共涉及9个乡镇,搬迁规模2603户、6104人,占搬迁总人数的63.5%。其中:建档立卡搬迁2055户、4783人,占比78.4%;同步搬迁548户、1321人,占比21.6%。
● 科学规划建设新区
针对集中安置这一易地搬迁的重中之重,榆社县按照“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依托城镇或工业园安置、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依托已有配套设施安置”的原则,兼顾学校、医疗、商业及金融网点等公共服务,以县城集中安置为主,乡镇中心村安置为辅,采取“一次性规划布局、一次性开工建设”的办法,合理布局11个安置点,其中新建集中安置点9个,存量房安置点2个。集中安置共计3824户、9209人,其中建档立卡人口共计3303户、7940人。
严守“三条界线”建好房。榆社县守住住房面积的标线,充分考虑搬迁户的家庭实际情况,按照“保障基本、安全适用”的原则,建档立卡搬迁户1人户设计25平方米、2人户设计48平方米、3人户、4人户设计65平方米(4人户外加15平方米地下室),人均住房建设面积21平方米,做到了户型设计和人户对接科学合理。
守住搬迁不举债的底线。榆社县严格落实补助政策,严格控制建安成本,住房建设筹资人均不超过3000元、户均不超过1万元。
守住项目规范管理的红线。榆社县严格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四制要求,全面规范工程管理,有效管控建设质量,压紧乡镇与住建部门的主体责任。
同时,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榆社县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手续,强化用地保障,全县9个新建安置点于2017年4月陆续开工建设,投资5.5亿元新建住房3958套、18.6万平方米,配套公共服务用房2.07万平方米、扶贫车间2.68万平方米,目前已全部竣工验收,竣工率100%,验收合格率100%。
统筹“两个基本”强服务。榆社县同步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全面提高新区宜居品质,实现了搬迁群众和原住居民的共建共享、公平发展。全县9个安置点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工程和绿化、亮化、硬化等附属工程,以及4条小区道路连接线工程全部顺利完工;村级活动场所、文化室、卫生室、爱心超市等公共配套设施全部配套完毕。特别是县城3个集中安置点周边的购物、公交、金融、学校、医院等基本公共服务均实现了全覆盖,真正让搬迁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捷服务。
● 加大搬迁入住扶持
为了让搬迁群众顺利、和谐、有序搬迁入住,榆社县历时3个月,反复征求乡村和搬迁户意见,九易其稿,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分配工作的指导意见》及《补充意见》,加强政策引导,创新政策激励,搬迁入住率达到100%,实现了搬迁对象全部迁入新居。
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双签落实。榆社县发动乡村两级和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全面开展“访贫问扶大走访”,发放易地搬迁政策宣传手册,面对面向群众讲解政策,心连心为群众解除顾虑,让搬迁群众变“要我搬”为“我要搬”,实现了易地搬迁和拆旧复垦“双签协议”双签率100%,确保了易地搬迁工作的高效推进。
实行“补助先行”,助力搬迁装修。为解决搬迁户装修资金不足的问题,榆社县根据搬迁户人数,提前向每户先行支付房屋拆除奖补资金5000—10000元不等,用于开展房屋装修,待房屋拆除后结算剩余奖补资金,为搬迁户及时装修新房提供了资金支持。
实行“一降一服务”,促进搬迁入住。针对当时建筑材料紧张且价格高、搬迁入住时间紧的现状,榆社县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采取“一降一服务”的办法,多渠道降低搬迁成本,鼓励搬迁户按时入住。“一降”就是以批发价或出厂价为搬迁户推介样板房及装潢材料,帮助群众降低成本。“一服务”就是为搬迁户成立了专业的装修队伍和内装门家具服务部,为搬迁户提供物美价廉的便利服务。同时,鼓励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开展“献爱心助搬迁”活动,结合每户实际情况为搬迁户添置生活用品。
● 加快推进社区融入
榆社县紧紧围绕让搬迁群众既要“住上好房子”又要“过上好日子”的目标,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服务管理,全面提高搬迁群众的融入感、归属感。
实施基层组织建设工程。榆社县充分发挥“党建促脱贫”的引领作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易地搬迁扶贫安置点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榆社县易地搬迁安置点党组织选举实施方案》,成立了8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基层党组织(党总支),设立了9个乡村党建工作站,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换址不换人”,确保“群众搬迁到哪里,党的基层组织就延伸到哪里,帮扶工作和村“两委”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实施小区服务提升工程。为全面加强对搬迁群众的服务管理,榆社县在搬迁之初就由各村村干部组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并注册成立了物业公司,为搬迁群众提供小区服务。全县7个楼房易地搬迁小区全部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和物业公司,并带动51名贫困户从事物业服务,实现了稳定就业。
实施社区改革管理工程。为确保搬迁群众及时享受社区化管理服务,榆社县制定出台了《榆社县关于推进和完善社区化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榆社县2019年脱贫摘帽搬迁村社区化改革推进行动实施方案》,专门成立了移民新区综合服务中心,将县城安置小区纳入社区化统一管理,全面开展“村改居”工作,真正让搬迁群众尽快融入新社区、过上新生活。
本版摄影 王鑫敏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