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纪实
绚希
阅读:22
2024-12-17 11:51:43
评论:61
农村信用社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
农村信用社支农硕果累累
农村信用社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农村信用社广泛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
农村信用社发放的贷款证方便了农民办理贷款业务 2004年6月6日,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挂牌成立,对全省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行使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六年多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方面的指导支持下,省联社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经济金融政策,明确争创一流金融机构的奋斗目标,坚持“稳健经营、稳步发展”,确立“面向三农、面向社区、面向中小企业、面向县域经济”的市场定位,坚持服务跟着农民走,围着市场转,科学调整信贷结构,突出信贷支持重点,积极建设信贷营销网络,努力推进农村和社区金融服务全覆盖,大力支持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较好地发挥了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在支持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各项业务实现了新跨越。目前,全省农村信用社共有机构网点5298家,从业人员6.5万人,是全省营业网点和从业人员最多、服务范围最广、资金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多功能地方金融机构。
“深化改革给山东农信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这是山东农信社发展史上改革力度最大、业务发展最快、经营效益最好的时期;是全省农信社广大员工自信心空前增强、荣誉感空前提升、工作热情空前高涨的时期。全省农信社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的发展局面,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的社会地位,从来没有今天这样的精神状态,员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骄傲和自豪!”山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理事长、党委书记宋文瑄如此评价改革给山东农信社带来的成效和变化。
让我们截取山东农信社在“十一五”的收官之年——2010年以服务“三农”促改革发展的做法,从中见证省联社成立以来改革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
——经营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10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总资产达8095亿元,比年初增加1245亿元,增长18.2%;各项存款余额6839亿元,比年初增加1078亿元,新增额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增长18.7%;各项贷款余额5110亿元,比年初增加717亿元,增长16.3%,实际新增945亿元,创历史新高。
——经营效益快速提高。全年实现各项收入454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经营利润182亿元、账面利润67亿元,分别增长38.5%和12.8%。全年缴纳各项税金33.7亿元,社会贡献度进一步提高。
——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全省统算资本充足率达8.18%,比年初提高3.11个百分点,达到商业银行标准;贷款损失准备充足率达106%,提高52个百分点。
——改革取得新进展。15家机构启动银行化改革,4家农村商业银行和2家农村合作银行挂牌开业,年末全省银行类机构达26家,数量居全国前列。积极支持创立村镇银行等新型机构,寿光设立的天津东丽村镇银行顺利开业。
——市场拓展取得新业绩。成功发行统一品牌银行卡—“泰山卡”,创建“富民”理财品牌;全年发行银行卡391万张,同比增长34.7%,发行各类理财产品69期、76.3亿元。全年实现中间业务收入9.98亿元,同比增长11.1%;完成国际业务结算量32.8亿美元,增长88.4%。
——社会贡献实现新提升。年末涉农贷款余额3927亿元,较年初增加665亿元,增长20.4%;农业贷款余额占全省金融机构的95%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实施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畅通工程,农信银通汇、行内汇划通汇和大小额支付系统覆盖面分别达50%、29%和23%,全年新布设农民自助服务终端2129台、ATM861台、POS机具7110台,有效缓解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不足的问题。
资金引导“贷”来春色满园
当笔者日前来到位于莱芜市莱城区羊里镇的山东通海食品有限公司时,工人们正在前出口处理车间对菜花进行分拣。在经过一系列加工程序后,这些菜花将漂洋过海摆上洋人的餐桌。“在农信社的支持下,企业先后购买先进的冻干设备,开发FD冻干果蔬、寿司姜片等盐渍菜和保鲜果蔬等产品,改变原先单一的产品结构,成为集农产品保鲜储藏、精深加工、综合贸易为一体的企业,目前产品出口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年销售收入达到2.6亿元。”公司负责人王通海几乎是一口气地介绍了公司的发展成绩。“如果没有农信社的支持,我们公司可能还停留在小加工厂阶段。”而作为莱芜市“三辣一麻”商会的会长,王通海心里还算着另外一笔账:“莱芜市有286个恒温库,农信社支持了其中的85%。可以说,农信社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最大。”
朴实的话语是对全省农信社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充分肯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全省农信社对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予以重点倾斜,助推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创新建立了22个行业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和评级标准;推行仓单质押贷款、市场联盟贷款、信用联盟贷款和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品种,探索适合中小企业的担保方式和信贷服务流程,提供特色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强与有实力、管理规范的专业担保公司合作,逐步缓解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题。截至2010年末,全省农信社支持中小企业6.4万户,贷款余额2138亿元,占单位贷款的94.15%,较年初增加410亿元。越来越多像山东通海食品有限公司这样的中小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中的“黑马”。
如何加快传统农业向高产高效农业转变步伐?全省农信社立足农村发展新趋势,创新信贷模式,大力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在促进农业转型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济南市鸿顺瓜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庆东春节前几天心里特别滋润,因为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合作社年底要分红了。“如果没有信用社支持,我们这个合作社压根就运转不起来。”原来,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4月份,建大棚、购买种苗和化肥等前期投入越来越大,当地信用社发放70万元贷款用于支持合作社发展。去年9月份,经过信用社牵头,合作社先后和济南华联超市、济南银座超市北园店签订供货协议,解决了销售渠道匮乏的问题,发展步入快车道。
鸿顺瓜菜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并不是个例。在全省范围内,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固定资产少、偿债能力弱的现状,省联社把农民专业合作社纳入信用评定范围,逐一建立信用档案,并支持一些地区将大联保体模式引入农民专业合作社中,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盟,给予信贷支持,构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互动合作机制。截至2010年末,全省农信社支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2008家,较年初增加123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余额49.39亿元,较年初增加29.18亿元,增长144%。
保民生打出信贷“组合拳”
去年以来,针对农产品市场价格攀升的现状,全省农信社将促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作为保民生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作用,积极探索产业链支农新模式,加大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支持力度,确保“米袋子”、“菜篮子”量足价稳。截至2010年末,全省农信社投向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农业生产和服务领域贷款余额1060亿元,当年累计投放628亿元。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万物凋零。而在苍山县向城镇苏圈村村民姚成志的黄瓜大棚里,满眼翠绿,嫩黄色的花朵在绿叶的衬托下格外耀眼。“俺这个棚是从农信社贷了5万块钱改造的,原先的棚小,采光不好,温度上不去,产量也小。”原来,在苍山县农信社开展的信用工程建设中,老姚被评定为信用户,核发了贷款证。一开始,他还不以为然,“信用户有啥用?不中吃,不中喝的。”眼看着周围村民的蔬菜棚都改造成100米×15米的温室大棚,他坐不住了。改造一个大棚需要五六万块钱,钱从哪来呢?情急之中,他想起了自己信用户的身份。“真没想到信用户还这么管用!有了信用社的贷款证,随用随取,再也不用东拼西凑了。”绿色贷款证解除了菜农的后顾之忧。
在全省,越来越多像姚成志这样的农民从信用工程建设中得到实惠。截至2010年末,全省评定信用户787万户、信用村3万个,设立信贷专柜3721个,核发农户贷款证511万本,基本实现了新增农户贷款100%使用贷款证、营业网点100%设立信贷柜台、贷款证贷款100%上柜台办理的目标,提高了办贷效率和透明度,使农民办理贷款像支取存款一样方便。全省有600万户农民得到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
不只是个体农户,全省农信社将信贷支持范围延伸至农产品整个产业链条,重点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农产品仓储运输大户、批发零售业,积极探索畜牧业全产业链信贷支持模式,稳定生产和供应,避免农产品价格出现大起大落,实现多方共赢。
在支持农业生产的同时,全省农信社还将目光投向更多的民生领域。
在齐河县南北社区,村民闫荣光在220平方米的二层小楼里度过新年。做地板砖生意的他看中了社区这套临街楼房,打算一楼做店铺,二楼自住。“从农信社贷了10万元才买了这房子”,闫荣光年收入在4万—10万元之间,“没什么还款压力。”像闫荣光一样,全省2.7万农户在农信社的支持下,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截至2010年末,全省农信社已发放农村住房贷款15.5亿元,支持200多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农民的楼房梦、新房梦得以实现。与此同时,省联社利用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的时机,积极推广农民消费贷款。截至2010年末,已对2.6万农户进行了消费授信,贷款余额达11亿元,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消费热情。
近年来,全省农信社不断加大招聘大学生的力度,2010年面向社会招聘大学生员工3105人,在为农信社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联合省组织部门聘请大学生村官为支农信息员,一些市农信社还推出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支持他们在基层建功立业。同时,全省农信社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加大对社会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创业资金的支持力度,积极开办农村妇女创业贷款、农村青年创业贷款、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贷款、出国劳务贷款等微利惠民业务。截至2010年末,全省农村信用社为7.1万多名农村青年和妇女提供贷款70多亿元。发放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近14亿元,带动3万多名返乡农民工就业。开发农民工出国劳务贷款,已支持2800多名农民出国打工,贷款余额1.2亿元。
开拓农村金融服务“蓝海”
2010年,在齐鲁大地上,白底红字的“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让偏远农村、库区深山、社区集市的农民又一次感到惊喜,享受到“普惠金融”的阳光。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对农村金融服务、支付结算体系的要求越来越高,但部分村居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一度成为金融服务的盲点。那里的农民办理小额存取款、转账等业务,需到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外的乡镇、县城去。为解决这一难题,全省农信社实施农村金融支付畅通工程,在全国率先推出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项目,填补了农村金融自助服务领域的空白,使广大农民“足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享受“零距离”金融服务。
莱芜市莱城区方下镇西五龙口村是个距乡镇较远、人口密集的大村,农民的金融需求长期难以满足。为改变这一状况,去年8月,莱芜市联社选择在该村试点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将设备安放在村民亓怀英家里。当笔者趁着夜色来到亓怀英家时,莱芜市岱河服装厂负责人亓海迪正在为80多个工人办理工资业务。“做生意就要和钱打交道,有这么个设备,这么晚了我还能来办业务,真是很方便。”设备管理员亓怀英介绍说:“自从有了这个设备,不仅本村村民来办理业务,龙口东村、西村、店子、杨庄等周围十几个村庄的村民都来办理业务,一天能办30多笔业务,主要是存取款、缴费、查询等。”据了解,该服务终端适用于惠农一本通存折、普通存折及信通卡等,可办理各类支农惠农补贴的支取、存款、转账、定活期互转、口头挂失、补登存折、缴纳话费、代理保险、代收水电费等业务,24小时服务,全省农信社联网,即时到账。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购置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2503台,安装运行2129台,设备日均业务量34笔,涉农补贴集中发放期间每台日均达300笔以上。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唤醒了沉睡的乡村金融,也缓缓拉开了农村金融服务全覆盖的帷幕。
在让农民尽享现代支付体系带来的方便快捷时,全省农信社依托自身网络,不断开拓农村金融服务的“蓝海”。
“请1060号顾客到3号窗口办理业务。”走进苍山县向城镇信用社,信贷服务区、营业厅、24小时自助银行依次排开,宽敞明亮,大堂经理正热心地引导农民有序办理业务。道口村村民司马守兵正通过“齐鲁惠农一本通”办理取款业务,“别看这小本本破,用处可大着哩,能取粮食补贴,还能存取钱。家里种了两个拱棚的黄瓜,俺来取600块钱买肥料。”
“齐鲁惠农一本通”由全省农信社在全国率先推出,将政府发放给农民的各种惠农补贴,通过农信社的营业网络直接支付到为农民开立的账户上,除具有办理储蓄的全部功能外,还可以办理异地汇款结算、储蓄通存通兑、归还贷款、支付贷款利息、代交各种费用等业务。“齐鲁惠农一本通”在让农民享受到农信社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时,又能及时领取各种惠农补贴,真正成了农民的“放心通”。截至目前,全省农信社累计发放“齐鲁惠农一本(卡)通”2000万本,全年发放各类政府涉农补贴60亿元,代发项目超过20个,累计代发超亿户次,代发资金220亿元。
与司马守兵不同,德州禹城房寺社区村民倪洪胜每个月都会通过农信社开设的新农保专用账户领取55元养老金。作为农信社代理新农保业务的首批受益者,他笑在脸上,甜在心里:“每个月中旬俺都到农信社去取钱,从来没耽误过。55块钱对城里人不算啥,可对俺来说买油盐酱醋是足够了。”自2009底全省确定19个县(市、区)为国家首批新农保试点以来,全省农信社充分发挥自身网点及网络覆盖优势,积极投入到代理新农保的业务中。截至2010年末,农信社在17个县(市、区)取得部分新农保业务代理资格,为180万农民提供新农保服务,仅代付一项,每月为69万60周岁以上的参保农民代付资金3800万元。
为更好地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省联社相继与IBM公司、中国惠普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合作协议,今后五年内,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全省农信社科技发展规划、科技风险战略管理、信息系统灾备体系建设、信息技术标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业务合作,形成“金融与科技联盟、携手发展共赢”的新格局。全省农信社将致力于实现经营战略转型,完善产品创新机制,加快金融产品创新步伐,加快推进电子银行服务渠道建设,重点开发贴近客户需求、具有鲜明特色的金融产品,完善农村支付结算服务体系,加快推广国际业务、代理业务、理财业务等新产品,构建具有品牌优势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科技支撑和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