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将恢弘历史讲出时代新意
钰茱
阅读:36
2024-12-23 00:05:02
评论:61
仁人志士肩负重担,共赴中国革命之约。江苏出品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数风流人物》,正在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山东卫视和视频网站热播。该剧紧扣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聚焦13位中共一大代表以及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革命先驱,以人物命运的起伏变化折射出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生动阐释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该剧入选国家广电总局2018—2022年第三批重点电视剧规划选题名单。
《数风流人物》开播后,凭借真实的史料还原、电影级的质感以及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深层次刻画,点燃了众多观众的追剧热情。“无数英雄志士用生命书写壮丽史诗,用血泪化为星火,照亮人民的前行之路。”导演余丁的话,亦是观众的心声共鸣。
着重刻画共产党人的信仰之美、
人性之美和情感之美
作为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数风流人物》在叙事结构上不是简单地以历史结构为脉络,而是聚焦于“人”和“人的故事”,把历史人物还原成了一个个普通人,增强了角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编剧王青伟说:“1921年,在上海那所石库门房子里,在嘉兴南湖的那艘红船上,13个青年人立下了怎样的理想与抱负,在此后的一生中他们又如何践行当初的誓言?”为了回答这一命题,他画出了一张人物故事的“经纬网”,以13位中共一大代表为“经线”,以一群对中国共产党成立、发展和壮大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共产党人为“纬线”,架构起了剧本的主要内容。最终,该剧以毛泽东的成长轨迹和思想发展为脉络,不断带出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前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人物,在严格遵循历史真实的前提下,选取了最具感染力的历史片段,重在“写人”而非简单“写史”,刻画了一批用鲜血和生命践行初心使命的共产党人。
在导演余丁看来,该剧最大的挑战就是要将大家耳熟能详的恢弘历史讲出时代新意,以情感带出历史会更有温度,这也是该剧选择的表达方式,“剧中的每一个史实故事、每一个人物都是真实而鲜活的。”秉承着这样的创作理念,整部剧着重刻画了共产党人的三“美”,即信仰之美、人性之美和情感之美。
在已经播出的剧情中,几乎处处都能感受到这三“美”。毛泽东与弟弟、妹妹一同启程长沙,嘱咐他们“唯有走出去,干革命,舍小家,为大家”,此为信仰之美;陈独秀虽与儿子陈延年、陈乔年隔阂颇深,但依然在他们启程赴法之时赶往码头送行,此为人性之美;毛泽东与杨开慧话别,眼神中是对革命的笃定,内心却是万般不舍和留恋,此为情感之美。《数风流人物》以质朴的镜头,让情感的力量直抵人心。
充盈青春气息,
实现与年轻观众的同频共振
《数风流人物》的青春气息尤其充盈,青春感、年轻化是该剧的一大特色。这是一部“年轻态”的主旋律作品,讲述革命前辈们的“年轻态”故事,以此吸引当下年轻观众们想看爱看。“只有这样,才能以接地气的方式实现与年轻观众的同频共振。”余丁说。
演员选择上,该剧会聚了侯京健(饰毛泽东)、李乃文(饰陈独秀)、张洪睿(饰李大钊)、菅纫姿(饰杨开慧)、丁勇岱(饰吴稚晖)等一批青年演员和实力演员。侯京健已在不同的影视作品中多次扮演毛泽东,他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主旋律作品,这对演员们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避免程式化的表达,让所饰演的人物接上地气,以情动人。
“电视剧中的主角就是一群年轻人,他们不服输不放弃的勇气,他们敢为天下先的朝气,正是每一代年轻人都不可或缺的宝贵品质。”大学生曹钟智勤和宿舍的同学们每天都在追剧,“很上头。”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刚说:“《数风流人物》对细节的刻画非常独到,弘扬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可以激励广大青年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更好的成绩。”
《数风流人物》通过普通人的成长叙述、情感化的表达呈现,构建了革命先烈与当下年轻人的精神连接,感召年轻观众牢记革命先烈的信仰与牺牲、理想与奋斗,激发爱国爱党、奋力拼搏的使命担当,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奋斗力量。“那些青年是多么激情热血,真的被彻底感动了!”“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保卫国家,家国情怀太让人触动了。”“导演很会拍,每一集都很高能,细节感人,强推!”剧集播出之后,网友纷纷留言热赞。
以真实的历史质感,
打造沉浸式、电影级的视听体验
只有做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完美结合,历史自带的感染力才会一次次感动观众。“忠于历史、真实还原”是《数风流人物》创作的重要原则。为此,主创团队精心打磨每一个细节,以期呈现最真实的历史质感,打造电影级的视听享受。
剧中,有名有姓有台词的角色超过400位,剧组动用特约和群演超过3万人次,演员服装共有12000多套。全剧还设置了650个大场景和2000多个小场景,置景量是一般电视剧的3倍。这部剧对细节要求的严苛程度,从一个例子就很能说明问题。剧中,杨之华送给了丈夫瞿秋白一支钢笔,看似平平无奇的一个道具,却是美术组在查阅大量史实资料确定了钢笔样式后,辗转多个古董店铺才淘到的。
为了呈现更好的艺术效果,创作团队选用了最先进的4K超清宽幅摄影机进行拍摄。这种拍摄手法,使镜头语言传递出更多信息量的同时,也对演员表演、场景设置等提出了更高要求。比如,一场毛泽东骑马指挥将士作战的戏,在拍摄演员特写镜头时,周围的群众演员、环境布置等均需要保持待机拍摄状态,这种宽比例画幅为观众带来了沉浸式、电影级的视听体验。
第13次饰演毛泽东
侯京健:内心被革命先辈们鼓舞着
从2010年的《铁肩担道义》,到这次的《数风流人物》,侯京健已经13次饰演毛泽东。尽管已经是85后演员中最被广大观众认可的毛泽东扮演者,但侯京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还是表示,《数风流人物》的拍摄让他压力巨大,“如此长的时间跨度都是由我一个人来演,这是一个特别大的挑战。”
在《铁肩担道义》《秋收起义》《觉醒年代》等多部影视剧中,侯京健已经数次交出“高分答卷”。但他每一次接到新剧本,难免都还是会有些紧张。“塑造这类角色不像演其他角色。别的角色,我们一般都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观照,会有很自然的一面,也会更有代入感。演毛主席,就只能在心里去找人物原型,去尽量贴合真实的人物本身。”侯京健说。
剧中,除了生动还原了毛泽东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还以极细腻的笔调,呈现了他与家人的相处瞬间。他会在弟弟妹妹告知家中困境时面露愧疚之色,并鼓励他们“舍小家,为大家,走出去,干革命”;也会在与杨开慧分别时,明知妻子的担忧和不舍,却始终表现得云淡风轻,一句“我还要用这个大碗吃饭呢”瞬间化解离别的伤感气氛,也定下了彼此间最真诚的约定;还会在孩子们面前暂时抛开一切,陪着儿子抓鱼,体会乡野乐趣,做一名简简单单的父亲。如此生活化的毛泽东,在同类型电视剧中几乎难得一见。也正因为此,在最初接触到这部剧时,侯京健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发力”。“我感觉自己还太年轻了,生活阅历远远不够,离角色还差得太远。”侯京健感叹道。
侯京健直言,拍摄《数风流人物》最大的难点和挑战在于超长的时间跨度。该剧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篇,沿着历史的脉络一直讲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这前后30年不同阶段的毛泽东扮演,都是由侯京健一人完成的。
通过这些年的创作,侯京健对毛泽东的了解越来越深入。在他看来,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充满干劲,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其实也是他自己成长的过程。中年时期的毛泽东则更加成熟,善于归纳、总结、反思和调整。老年时期的毛泽东会更有韧劲,也更加通透。
在表演过程中,侯京健选择了用语音语调、体态动作的变化,来诠释不同阶段人物心境的变化。“比如,青年时期的音调会更高亢,中老年时则会有意把声线往下压一压。还有走路的姿势、眼神,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变化。”在他看来,只有将人物形象塑造得更加生动、丰满、立体,才能展现毛泽东的思想变化过程,也方能诠释伟人的伟大之处。
本着“忠于历史,真实还原”的创作原则,《数风流人物》还原了大量真实场景,这种真实的年代质感,不仅让观众触动不已,也给演员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震撼。
采访中,侯京健回忆了一场红军长征爬雪山的戏。
那场戏的拍摄是在7月,横店的夏季酷暑难耐,演员们需要穿着厚厚的棉袄,裹得里三层外三层。“而且拍摄的时候是大中午,拍完包括我在内,好几个人都快中暑了。大家还是坚持了下来。”侯京健表示,整个剧组在拍摄过程中都透着一股精气神,“内心是实实在在被革命先辈们鼓舞着。”
谈到这些年来饰演毛泽东的经历,用侯京健的话说,这让他“成就了更好的自己”。“一路走来我遇到了很多挫折,也有迷茫期。但现在回过头看,我觉得自己变得更坚定、乐观,更充满正能量,我觉得这是扮演毛泽东带给我的深层次影响。”
作为一名85后演员,侯京健也在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自己的初心和使命,“虽然可能做不出多大的成绩,但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一定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贡献自己的力量。”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