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一部《龙虎武师》,就是半部香港武打电影史,向这些无名英雄致敬
丞桐
阅读:18
2024-12-23 10:01:11
评论:61
我曾经跟一个从事电影行业的朋友聊天时候随口问到:“香港电影就连僵尸片和喜剧片都有武打戏份,到底为什么那么喜欢打架呢”?
他的回答是:“因为武行是香港电影文化的一部分”。
这句话让我陷入了很深的思考。
所谓的“武行”就是电影里面的武打特技演员。
最常担任武替,或者负责吊威亚、跳楼之类的高难度特技动作。
而这些人在香港可以称为“武师”,甚至有一个非常威风的名字,叫做“龙虎武师”。
但香港动作片,从来只见龙虎,不见武师。
上个月,在《龙马精神》宣传活动中,成龙大哥回顾了他作为一名动作演员60年来历经的风雨沉浮,深感时代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感叹道,如今的电影产业更加注重演员的外貌和形象。
而那些曾经扮演“龙虎武师”、以拼尽全力为荣的时代已经逐渐消失在观众的视线之外。
这一段属于我们的辉煌岁月已经成为了过去。
而在2021年上映了一部电影,就叫《龙虎武师》。
它拍摄的初衷就旨在记录这个最风光,但也最坎坷的职业(包括替身、武行、指导、导演等)背后的各种秘辛。
香港电影能走过几十年的辉煌,这些人绝对功不可没,甚至应该被记载在历史当中。
但却始终被忽略,从年轻拼搏到老,常常都只换来英雄迟暮的感伤。
这部电影的票房不是很理想,看过的人也不是很多。
我觉得这是不应该的,所以特此想来聊聊这部纪录片。
所谓的“龙虎武师”,也就是“武行”。
在这个高楼大厦林立的时代,确实已经很难见了。
《龙虎武师》如片名一样,向过去所有的龙虎武师致敬,这个出发点甚好。
因为做武行的,通常年轻时有机会风光。
但40岁后通常就很难工作了只能转幕后。
比如洪金宝、成龙、元彪、袁和平、董玮算是红到今日,甄子丹、钱嘉乐算是后一辈中比较出名的。
否则其他人有的暗里籍籍无名但努力,有指导做指导,有替身做替身,但前提是没大受伤和后遗症,不然转做幕后也困难。
电影首先由邵氏这座“东方好莱坞说起,提到李小龙如何改变动作片。
他的武指概念就像跳舞一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用“八拍”打出拳脚兵器,对手好像舞者一样前前后后。
最有趣是,电影解释了为何人人出手前要大叫,原来是方便李小龙及其他人记得做反应,大叫就如“我来了”,至少记得转身接招。
可惜李小龙英年早逝,很多武行的好莱坞电影梦正式告终。
当时港产动作片进入10年低潮期,才等到有刘家良的实牙实齿真功夫,然后杀出洪金宝。
他以最像真最危险最入肉最多元化的动作片登场闻名,好不容易成了洪家班,因为只有洪家班成员愿意卖命。
其他武行听到洪金宝拍电影,都很害怕不敢进组。
令人意外的是,这部描写香港电影历史的纪录片,不是香港导演拍的,而是内地导演魏君子拍出来的。
他是著名影评人,有着“香港百晓生”的美誉。
在研究港片将近20年后,花了3年时间访谈大量从业人员,整理出这部报导性质的纪录片。
记录香港从70年代李小龙的走红,带动武术片热潮;
发展到80年代,香港遍地黄金,在清水湾的邵氏片场最繁华的时候,曾经有2000个员工,14个影棚。
各个大导演同时开工,生产1000多部电影。
其后香港另一个影坛霸主嘉禾公司崛起,港片市场如日中天。
它展现了香港功夫片从黄金年代到失势没落的阶段。
再由钱嘉乐、甄子丹等中生代武指从近年香港电影的流向为此展开70年的风云变幻。
“龙虎武师”这个用体力和胆识为生的职业,也因此靠本领打出一片天。
更因为惊人的产量以及多元化的创意呈现,让香港被称为“东方好莱坞”。
该片的拍摄初衷就是为了向众多为香港电影的付出的无名英雄而致敬。
在电影中,可以看到,在优秀作品的背后,是武行将生死置诸度外而换来的每一个精彩动作镜头。
涵盖武打、跳楼、飞车、火烧等惊险表演绝技。
之所以这些人这么拼命,目的就是为了在大银幕上呈现“不可能的可能”,将电影人的拼搏精神传承下去。
《龙虎武师》电影的时代跨度甚广。
从北戏南传到班底竞争、从古装武侠到时装动作,从黄金年代到港片没落、从英雄辈出到青黄不接……
武行的兴衰,映射出一个行业顽强不息的进化、一座城市自信自强的成长,以及一个时代生生不息的脉搏。
《龙虎武师》带领观众从头认识港产动作片的发展。
如何由北戏南传武师学艺的历史、到动作戏的简单招数、到拳拳到肉、到武术套路再到动作喜剧。
由老师傅们亲身讲述在几分钟的打斗场面或特技镜头的背后。
一班龙虎武师如何用命搏、亲身上阵做每一个跳楼跳车、撞玻璃、高空搏斗等的动作。
完全能体会到成龙大哥所说那种武师自虐式的满足感。
整部电影除了一些历史资料画面,都是一些每位演员的实际访谈与电影画面示范节录。
而它之所以能够称为香港武打电影教科书,原因在于接受访谈的人物基本上都已经是武打片的活历史。
包括洪金宝、甄子丹、钱嘉乐、曾志伟这些。
目前他们已经是武术巨星了,也是香港电影业界领头羊的人物。
用他们去讲述香港武打片黄金年代自己武行出身的经历,就已经让这些访谈变得很有价值。
而虽然没有访问到成龙大哥,但也在片中播放成龙的几场深具代表性的特技动作场面,甚至找到当年担任过成龙替身的蒋荣发(火星)等资深武指。
带观众回忆香港武打片的兴衰起落。
无论你对港片熟不熟悉,这整部电影看下来,你应该很容易就可以感受到那种难以替代的传奇色彩。
如果说武行这个职业受伤(甚至死亡)的机率很高,一般人可能很难想。
本片从年代久远的电影里面挖出许多珍贵镜头,直接让你感受到这些画面到底有多危险。
也正是透过这部电影,我们得以基本了解与窥看当时代香港武打片的产业生态与演员工作情况。
包括1983年《A计划》里,成龙从15米高的钟楼跳下,穿过几层雨篷,头部撞到地面。
这个画面由成龙亲自上阵,同时由特技演员火星等多人轮流担任替身。
拍了好几次,包括成龙在内,有很多人拍完之后立刻送医院!
1984年《省港旗兵》里,特技演员元武从五层楼高的商场摔到下面的溜冰场,拍完之后当场昏厥!
1985年洪金宝拍《龙的心》时,要求8名武师同时从7楼跳下,周围还伴有真实的爆炸。
拍完之后导演的第一句话不是“收工”,而是“赶快救人”!
还有钱嘉乐跳楼差点被车撞死,元武从三四楼溜冰场跳下去小腿骨折……
其中的画面幕幕惊心动魄,胆战心惊。
现在看来,当年港产动作片的好看之处,正是这班人不顾生命危险,从高楼跳下去,楼下就只有纸皮箱海棉垫。
他们以一滩滩血汗换取最好看的动作画面。
难怪当年的港产片可以输出国际,反攻好莱坞,因为这些人根本一直在玩命。
然而,以血肉之躯焠练出来的各种不可思议的动片效果,在80年的电脑特效开始进入电影圈之前,国人对于特效是一无所知的。
在电影《东方不败之风云再起》中,东方不败面对洋枪时展示了令人惊叹的绝技——徒手接住子弹,接着她深有感触地说出了那句令人难忘的台词:“你有科学,我有神功。”
这句台词正是当时的香港动作电影对抗好莱坞特效大片的真实写照。
据说成龙第一次见到《侏罗纪公园》导演斯皮尔伯格时,非常激动。
他问斯皮尔伯格电影里人和恐龙跳来跳去,是怎么拍出来的?
斯皮尔伯格说,很简单,在电脑上敲两下就可以了。
于是他反问成龙,你在《红番区》里是怎么从这栋楼跳到那栋楼的?
成龙回答,更简单:“开机,起跳,开拍,停机,送医院。”
据说当时的香港电影片场,天天都有救护车待命,随时准备送人去急救。
从这部电影中整理出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惨烈画面”,就不难看出这些人根本就是燃烧生命在拍电影。
但很多不了解的人只会认为他们是在逞英雄,却不知道在那个没有特效资源的年代,所有电影拍摄都是土法炼钢。
爆炸就是真的炸,跳楼就是真的跳。
而且当时的香港申请拍摄相当困难,很多街头枪战场面都是到街上拍了再说,被警察找麻烦的情况时有所闻。
所以对于这些电影工作者而言,进医院或者进警局都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观众从他们身上得到娱乐,却没有给他们应有的重视。
像陈秀中、徐忠信、凌志华等老前辈,都是这样无名的一生。
他们在少有完整安全防护的情况下,直接做很多危险动作,却也成功为电影留下了许多打斗状态颇为过瘾的画面!
而后,香港武打打入好莱坞影坛的例子,随手可数:
1995年成龙拍了《红番区》,1997年吴宇森拍了《变脸》;
1999年袁和平以动作指导身份拍了《黑客帝国》、《杀死比尔》;
熊欣欣成为《双重火力》《三剑客》等片的动作指导……
而如今的好莱坞电影也不难见到香港动作片的元素,例如黑寡妇一出来先翻个跟头的画面,《功夫熊猫》中阿宝练功的一些动作设计也是仿自《醉拳》和《蛇形刁手》。
我们为有袁和平、刘家良这样非常优秀的武术指导而感到自豪。
以前香港龙虎武师们设计的动作,已被世界各地学习吸收,彷佛全球动作电影都出现香港原创的江湖标准了。
我们所有人都在夸赞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有多牛。
但其实很少人知道这些是靠台前的导演明星以及这些幕后的无名英雄一拳一脚打出去的。
打进好莱坞,打给全世界看,才让华人电影在那个时代的全球电影市场有了一席之地!
然而电影所没有提到的,在世界进入全球化年代后,金融资本的庞大力量也进入影视圈。
龙虎武师们赤手空拳,像“死士”一样用血泪和断骨去硬拼的真功夫也难以抵挡。
资本之外,剧本与年轻演员也逐渐出现劣势。
一方面,延展香港武侠片想象空间的精彩剧本,随着老一辈作家和编剧的凋零而断供;
另一方面,香港经济快速发展之后,大量人们选择进入金融、地产、旅游等来钱快的工种,武师们的后继者也出现青黄不接的窘境。
所以《龙虎武师》的后半段就是在讲述这些武行前辈如何训练年轻人,充满传承意味。
在这里其实我对于这方面的传承是抱悲观态度的,因为现在的许多危险动作都有特效代替,不需要再“搏命演出”。
而且港片产量逐年低迷,英雄早就没有用武之地。
甚至在成龙感叹找不到接班人的新闻底下,还可以看到一堆网友冷言冷语,直言那个时代已经过去。
加上那些香港电影节奖项长期“重文轻武”。
当年的那群龙虎武师,除了成名的那几个之外,多数都只能成为无名英雄。
甚至到了晚年只能落得一身伤病。
换来的则更多是观众不熟悉的名字,或者停留于听过但不了解的。
当中不少人都是晚年凄凉,或者早已转行做回平凡人,不再有电影梦,似乎又非常合乎人生的发展。
所以《龙虎武师》想透过这些几乎被历史遗忘的角度,重新回顾当年的岁月。
虽然很难改变现况,但至少让那些曾经美丽的热血情怀,可以重新被记载。
也正如电影后面所说的那句“成功不必有我、功成必有我在”!
香港黄金时期动作片热潮过后,大批包括龙虎武帅在内的香港电影人转移至内地谋生。
究竟将来港产动作片能否有一线生机还是依旧一池死水?
我相信大部分年轻观众依然喜欢娱乐片和大场面,但要在硬桥硬马的动作以外,还需花更多心思于剧本上,方能走的长久!
这是现在的香港电影要保持的……
——END——
责任编辑: